淘旧书,能否重唤阅读之趣

淘旧书,能否重唤阅读之趣

 夏末秋初,在全国旧书友中小有名气的布衣书局,静悄悄地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内办起了古旧书收购部。此前,布衣书局还只是收售古旧书的网站,老板胡彬干这一行已经12年了。胡彬带着布衣书局走过的岁月,恰恰是实体书店和阅读人群变革最为深刻的12年。

旧书流转,经典方可传

“别看现在出版的书这么多,但是‘大浪淘沙’,只有经典的书籍才会留下来。二手书的空间在这里。”胡彬解释,所谓经典,是指那些内容经过时间检验、装帧精美、趋于艺术化的书籍,它们有长久保留的价值。

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中国书店门市部在街角处略显“老态”。书店三楼收购并销售旧书,展柜中多是几千上万元的古籍,插架上的旧书标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我们这里只收文史类的旧书,还不能特别破旧。”店员说:“理工科学类的书籍更新很快,旧书没有价值。”

今天,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发多样而快速,纸质书的生存空间在哪里?“现在舆论唱衰纸质出版物,其实不是不喜欢,而是因为有了更为廉价便携的获取方式。纸质书印刷成本高,物流、仓储的成本也很高。‘买得起书,买不起放书的房子’的现实,阻挡了很多人买纸质书的热情。”谈及纸质书面临的困境,胡彬如是说。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书较之纸质书,在存储、检索、携带等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书”真的过时了吗?

淘旧书,能否重唤阅读之趣

实用之外,情怀难替代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旧书,不同人喜欢旧书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读者喜欢藏书,有的读者喜欢从旧书中获得美感和历史感,这些考虑其实都已经超出了获取知识的范畴。“淘旧书最有意思的一点,是看前几任主人的批注或者闲话,这些痕迹就像漂流瓶一样,带着期待、惊喜、神秘和偶然。若是能联系起一些史料,就更有趣了。”重庆旧书友老舒认为,旧书上的痕迹造就了其独特的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王颖吉认为,所谓电子书可以取代纸质书的认知,只是限于信息传播的层面,但是阅读绝不仅仅是为了信息的传播。人们在阅读纸质书的时候,同时伴随着很多行为,譬如翻书页、窝角、批注等等,书写的过程中还会伴随一些思考,这都是人类文化生活最美好的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的阅读习惯的形成与人的特征密切相关。这些经久形成的获取知识的行为习惯在阅读电子出版物中必然受到限制,导致一些不那么愉悦的感受。现在,各类阅读载体都在追求“媲美纸书”,但始终无法完全复制人们读书的感受。

在采访中,许多旧书友不约而同地提到,书给人的感觉是有生命的。广东财经大学学生江楚雄说:“当你读一本书读了很多遍,你会发现这本书留下了你的痕迹,从而自然地想起读它的那段美妙时光。”

小众非狭,价值恒久远

贵州省凯里市凯里学院的教师余锴,每个月都会买书。谈起自己的买书经历,他说读书不再是为安身立命的功名之事,而是对一种惯性的生活和心情的轨迹的追寻。

淘旧书,能否重唤阅读之趣

“我想,今后很长时间内,纸质书籍跟电子书都应该是并行不悖的,其走向小众应该是大趋势。”老舒说,借助互联网的翅膀,各种小众爱好者可以轻而易举结成“团体”,找到“组织”,旧书迷其实并不孤单。

而布衣书局已开始从单纯服务读书人,向服务藏书人“进化”。在书店网站上,作家签名本、限量本等具有收藏价值的古旧书销量正持续走俏。“我不认为书籍只有阅读功能,现在出版商已经越来越重视书籍装帧、图片质量和纸张质量,以后精装书会越来越多,藏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胡彬说。

藏书的人中,藏古籍者居多。记者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一家专事影印古籍的名为传古楼的网上书店。传古楼是杭州的一个民间出版团队,通过与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出版社合作,将古籍单面影印,保留原版的版式和风格,设计成适合阅读的32开本。

“我们这一代人对纸质书是有特殊情感的。书的寿命比人要长,我们做书的时候就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是否还有阅读价值,以后有没有收藏价值。如果有,那这件事就是有意义的,我们会一直做下去。”传古楼陈先生认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籍未来会往艺术品、工艺品甚至奢侈品的方向发展。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