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法文本《论语导读》入藏国图,儒家经典见证中外交流

11月4日,法文本《论语导读》典藏仪式暨展览开幕式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行。1688年版法文本《论语导读》是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存世罕有,十分珍贵。这也是国家图书馆入藏的第一部完整的欧洲启蒙时期的外文著作手稿。

2019年3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前,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1688年法国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习主席表示,“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经外交部等机构的协助,国家图书馆终于迎来了这份特殊的礼物。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部《论语导读》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法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义,国家图书馆特别举办专题展览。本次展览以《论语导读》为代表,展出了《论语》在日本和朝鲜地区的刻本,以及17-19世纪的法文、意大利文、德文和英文译本,体现了儒家经典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展览将展出至12月6日。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据介绍,《论语导读》的全称是《孔子与王家科学》,在作者弗朗索瓦·贝尼耶去世前完成。《论语导读》并非从中文直接翻译为法文,而是参考了1687年比利时人柏应理等在巴黎出版的拉丁文本《中国哲学家孔子》。《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早在17世纪就已传入欧洲,1687年巴黎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是《论语》在西方的第一个拉丁文译本,1688年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尼耶为法国王室而作法文本《论语导读》,第一次用法文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用中国的智慧,来培育欧洲年轻国王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希望法国的王公贵族从中“汲取灵感,培养有爱、温顺、质朴和人道的精神”。《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引发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杰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极大关注,大大推动了欧洲学者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研究热潮。

贝尼耶在翻译《中国哲学家孔子》时,分三章依次将《大学》《中庸》和《论语》的拉丁文翻译为法文,形成《论语导读》。译时尽量做到贴近拉丁文原本,对张居正、张鼐、丘濬等注释中关于历史方面的评论,则有所取舍。

《论语导读》(法)弗朗索瓦·贝尼耶译 1688年抄本 法文

《论语导读》(法)弗朗索瓦·贝尼耶译 1688年抄本 法文

早在日本平安时期(794-1192),何晏集解与皇侃义疏等八种《论语》本均已传入日本。至江户时代(1603—1867),日本出现了荻生茂卿(1666—1728)、太宰纯(1679—1747)等为代表的著名儒学家,他们以自己的理解和翻译,向日本学界解说《论语》等儒家经典内容,如日本文元四年(1739)刻本《论语古训》。从欧洲流传的各个译本来看,西方世界所接触的儒家文化,经历了从节译到全译的逐渐完善的过程,在感知、理解和体悟儒家文化和儒家价值理念上的日益深入。

《论语郑氏注》唐景龙四年(710)卜天寿写本 吐鲁番出土

《论语郑氏注》唐景龙四年(710)卜天寿写本 吐鲁番出土

东汉经学大家郑玄注《论语》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五代后逐渐亡佚。图中写本1969年出土于阿斯塔那墓地的一座唐墓,现存《八佾》《里仁》《公冶长》三篇,以及《为政》“何为则民服”章以下十五行。卷末的文字表明写成于景龙四年三月一日,书写者是“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义学生卜天寿”,时年十二岁。由此可见,《论语》在唐代已成为当时西域学校的教材,体现出儒家文化的广泛传播。

《论语集解义疏十卷》(三国魏)何晏集解 (南朝梁)皇侃义疏<BR/></p>清乾隆道光长塘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本

《论语集解义疏十卷》(三国魏)何晏集解 (南朝梁)皇侃义疏

清乾隆道光长塘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本

魏晋时期,论语成为士人清谈之资,注家蜂起。除何晏《论语集解》外,晋代江熙又集十三家之说编为集解,南朝梁皇侃采用江氏集解及通儒旧说为何晏《论语集解》做注,是南朝《论语》主要注疏之一。平安时代初期,何晏集解与皇侃义疏等八种《论语》本均已传入日本。本书为日本永青文库捐赠。

《论语古训》(日)太宰纯撰 日本元文四年(1739)江都嵩山房刻本

《论语古训》(日)太宰纯撰 日本元文四年(1739)江都嵩山房刻本

太宰纯(1680-1747)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儒学家,对日本学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他自幼随父诵习《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青年时期则师事著名儒学家荻生茂卿(1666-1728),《论语古训》是他为论语所作的注解,主要采用汉晋唐宋诸家之说,同时也兼采日本学者伊藤仁斋、荻生茂卿诸说,并有个人的见解,是日本江户时代儒学的代表性著作。

《论语集注大全》(明)胡广等人编撰 朝鲜纯祖二十年(1820)刻本

《论语集注大全》(明)胡广等人编撰 朝鲜纯祖二十年(1820)刻本

朝鲜王朝又称李氏朝鲜,1392年李成桂取代王氏高丽后建立,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明代胡广等编撰的《论语集注大全》,在朝鲜太宗时期流入朝鲜半岛之后,广为流传,为文人必读书,本书即其中之一。

展品中还包括贝尼耶《论语导读》翻译过程中参考的1687年拉丁文本《中国哲学家孔子》,也有与贝尼耶作品同时出版的佚名法文节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还有伦敦1783年出版的增补版法译本《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1822年博洛尼亚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的道德》意大利文译本,德国汉学家花之安在1872年在香港出版的德文译本,以及英国汉学家理雅各所译《中国经典》系列中的《论语》部分。

《中国哲学家孔子》(比)柏应理编  (意)殷铎泽、(奥)恩理格、(比)鲁日满、(比)柏应理译  1687年巴黎印本 拉丁文

此书由意大利耶稣会士殷铎泽等翻译、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编辑而成,含《大学》《中庸》《论语》的拉丁文全译本,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儒家经典译著,对中国文化的西传具有重要意义和先驱作用。

作为国家总书库,国家图书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内外文献典籍的收藏、保护与服务。经过数代人努力,目前国家图书馆收藏外文善本5万余册,涵盖了拉丁文、法文、希伯来文等十余种文字,并形成了北堂藏书、穆麟德藏书、普意雅藏书等各具特色的专藏。这些流传至今的外文典籍,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

据悉,国家图书馆接下来还将做好这件珍贵典籍的保存保护和研究利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开展学术研讨,会同有关研究机构全面、深入地发掘其价值,向社会各界展现各国文明的美好相遇和对话理解,展现不同文明的相互交融与共同发展。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