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黑兰读》作者推出新作《想象共和国》

《想象共和国》   [美]阿扎尔·纳菲西   杨晓琼   中信出版集团

《想象共和国》[美]阿扎尔·纳菲西  杨晓琼 中信出版集团

曾经凭借《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的阿扎尔·纳菲西带来了她的新作《想象共和国》,近日由中信出版集团和三辉图书出版。与《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相距超过十年,这本书获得的赞誉不减:《想象共和国》已经登上了《纽约时报》排行榜,《纽约时报》评价道:““举世瞩目……探讨故事所具有的变革力的动人篇章。”

中国读者知道阿扎尔·纳菲西也是因为《在德黑兰读<洛丽塔>》。2003 年,这本书在美国出版后迅速引起全世界关注,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盘踞了超过117周,到目前为止已经被翻译成32种语言,所获奖项包括弗莱德利克·W. 奈斯最佳图书奖、国际笔会/玛莎奥尔布兰德最佳回忆录奖、拉提菲·亚谢特最佳图书奖。《在德黑兰读<洛丽塔>》讲的是为什么在极权之下,小说会变得那么重要。

阿扎尔·纳菲西原本是伊朗人,13 岁到海外留学,获得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来回到德黑兰大学教授西方文学课程,不过因为在女性的穿着与行为等问题上与校方产生严重分歧,最终她被辞退。后来她回到美国,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就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如今也加入了美国国籍。

海外留学回国到德黑兰教授文学的时候,恰好遇上伊斯兰革命,她所选用的《洛丽塔》等经典西方文学作品都被政府列为明令禁止的篇目,于是她秘密组织晨间和晚间的读书会,引导她的学生阅读这些经典作品……阅读成为了戴着面纱穿着黑袍的伊朗学生们获得个人自由、进行抗争的方式。

如果说《在德黑兰读<洛丽塔>》讲的是“对伊斯兰革命的大吐槽”——为什么极权之下需要小说,那么《想象共和国》则是对身处自由世界却放弃了阅读的社会的批判。它探讨的是为什么在民主社会下,人们依然需要读懂文学作品,拥有一个开放的头脑、一份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一种无法定义的逃离世俗的冲动,成为“想象共和国”的公民。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大获成功之后,阿扎尔·纳菲西受邀去美国给学校、博物馆、图书节和公民组织进行演讲和签售,在西雅图一家独立书店签售的时候,一位年轻人跟她说:“你谈论书是没有用的。这些人跟我们不一样——他们来自另一个世界。他们不在乎书,也不在乎这类东西。你不觉得是因为伊朗有那么多的压迫,所以文学和书籍才特别重要吗?你不觉得在民主国家里,人们对这些东西的渴望并没有那么强烈吗? ” 

换句话说,为什么在看上去没什么可担忧的生活里,小说是一种必需品?

这是《想象共和国》探讨的问题,也是她写作的初衷。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对民主想象的讨论,作者试图表达自由和民主并非轻易获得,人们需要为它们奋斗和牺牲。而书籍充当着重要的作用,人类需要一种寻求意义的热情,特别是当我们身处民主社会,我们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无知是自由最大的敌人。

阿扎尔·纳菲西为《想象共和国》列出了长长的书单,《绿野仙踪》、《爱丽丝漫游奇遇记》……读者可以在这里读到这位西方文学教授对 24 部文学作品的解读。最终,重点落在三本上: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辛克莱·刘易斯的《巴比特》和卡森·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你会从中了解这三部,以及那 24 部文学作品为什么重要,应该如何阅读它们,为什么它们能够解释纳菲西向来主张的“小说是民主的氧气”。

“在想象的共和国,一切理所当然的东西都可能被颠覆。”在《想象共和国》里,纳菲西强调的是用思考和想象去挑战我们的边界,用阅读来突破我们的认知的限制和视野,让我们可以一直充满好奇心,不断地对身边的一切追问、质疑下去。

内容简介

“远在世界划分国家与民族之前,我心里就有一个想象共和国,我可以轻而易举地逃往那里,躲开支配着我人间生活的恼人规矩。”

阿扎尔·纳菲西成年之后才挣脱伊朗的极权阴影,来到美国的自由世界,可是,她却因此发现了一个矛盾的现实:在伊朗的极权社会中,文学被视为禁忌,人们冒着生命危险阅读;但在美国这个注重学有所用的世界里,文学却被挤到了边缘。

在《想象共和国》中,纳菲西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每个人都能抵达的自由国度,这个国度没有政治、宗教、种族或性别的界限,入境的唯一条件,是要拥有一颗敢于想象的心。

作者简介

阿扎尔·纳菲西(Azar Nafisi)在伊朗长大,1981年,她因为拒绝佩戴头巾,被逐出德黑兰大学。1997年,她从伊朗来到美国,开启了在自由大陆上的文学探索旅程。

2003年,纳菲西出版的《在德黑兰读<洛丽塔>》迅速引起全世界关注,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盘踞了超过117周,到目前为止已经被翻译成32种语言。《想象共和国》是纳菲西的最新作品,她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告诉全世界的读者,文学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带给每个人自由。

编辑推荐

◆ 一场关于阅读的阅读,一次颠覆想象的想象

◆ 在想象的共和国,所有理所应当的东西都可能被颠覆

◆ “每次读完一本了不起的书,我就将旧的自己抛在了身后。”

◆ 关于如何读书的权威读本

◆ 《纽约时报》NO.1畅销书《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作者最新作品

◆ 克里斯托弗·戈勃朗基金会国际思想与人文奖

◆ 东与阿冯尼·弗雷泽人权奖

◆ 伊丽莎白·安·斯通勇敢女性奖

◆ 美国移民法律基金会移民杰出成就奖

◆ 俄克拉何马大学杰出校友奖

◆ 国际笔会/玛莎奥尔布兰德回忆录奖

◆ 波斯金狮最佳文学奖

◆ 独立书商协会年度非虚构作品

◆ 弗莱德利克·W. 奈斯图书奖

◆ 拉提菲·亚谢特图书奖

◆ 没有想象就没有梦想

◆ 重新诠释想象的力量,掀起阅读文学新浪潮

名人推荐

“我被纳菲西反抗且帮助他人反抗的精神所打动,彻底迷住了。她的回忆录包含重要且颇具深度的反思,书中激动人心的故事有关神权政体的灾难、有关思虑、有关自由的严酷考验,以及邂逅伟大文学作品或者启发人心的师长时,所带来的深刻觉悟与快乐。”——苏珊·桑塔格

“无与伦比的作品……如一条文学的生命之舟游弋在伊朗的海域……每个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我们都是阿扎尔·纳菲西的想象共和国的公民。没有想象便没有梦想,没有梦想便没有艺术,没有艺术世界就什么都没有了。她的文字十分重要。——马嘉·莎塔碧(《我在伊朗长大》作者)

一本好看的小书:观察锐利,极具可读性。——拉里·麦克默特里(Larry McMurtry),普利策奖得主

“我第一次见到纳菲西,是在德黑兰一所大学的课堂上。她一手拿着一束红色的仿生罂粟花,另一手拿着水仙花,问大家:‘什么是媚俗?’如今,她把那个在课堂上创造出来的闪亮词汇展示了出来,融入位于媚俗和粗鲁最高点的变革之中。在这里,因为詹姆斯、菲茨杰拉德和纳博科夫高喊要反对独裁和压迫,人们开始自我反思。你会被带入一段难以忘怀的文化旅程中去。”——杰克·赖登(美国公共广播电台主持人)

媒体推荐

非常感人,能引起深深共鸣……本书简洁有力地阐述了小说的改造性力量。——《纽约时报》

在马克·吐温、辛克莱·刘易斯、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中,纳菲西找到了美国精神的本质,在关于例外主义或巨大成功的表象之下,这种本质是一种异化,一种孤独,一种眼界。——《华盛顿邮报》

在现实生活充满戏剧性的世界里,小说依然重要吗?阿扎尔·纳菲西引人入胜的新书《想象共和国》对此坚定地回答:确实如此。这本书充满了令人激动的才智和宽广的胸怀,融合了回忆录、传记和文学解读,对美国文学史上最经典的三本书进行深度解读,向读者展示了为何文学在今天依然重要。——《波士顿环球报》

时而有趣,时而悲伤,时而温柔,纳菲西用生动的叙述向我们展示了阅读何以产生共鸣和友谊,在蹊径中开出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道路。——《独立报》

关于书如何塑造读者,关于没有人比纳菲西写得更好、更激动人心。——《沙龙》

重读经典小说可以塑造我们的创造力和参与性,本书对此做出了充满说服力的论述。——《柯克斯评论》

《想象共和国》可视为《在德黑兰读<洛丽塔>》的姊妹篇,在本书中纳菲西解读了对美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小说。在美国,文学没有被禁止,却濒临死亡……她在细读这三本小说的过程中,融入了开篇中对文学力量的礼赞,在从容地论述后,作者将其总结为一种美国精神,尤其是我们的不安、“无止境的疑问”和永恒的局外人体验。——《书单》

“如果要归类的话,这本书不仅仅是回忆录,甚至不只是文学批评和社会史……纳菲西创作出了一部探讨文学与人生关系的开创性作品。”——《出版人周刊》

纳菲西回来了。这一次,她为我们带来几部曾为她描述美国(她现在的家)的小说,并和我们一同探索其中的意义。她提醒我们,移民为美国带来了许多东西,首当其冲的,就是一双发现新事物的眼睛。——《名利场》

通过对三部经典美国小说的积极探索,纳菲西展现了她对西方文学绵延一生的热爱。——《奥普拉杂志》

基于对三部经典美国文学作品的解读,《想象共和国》正在拆除“文学”这一宏大主题向大众垒起的高墙。这本书集中探讨了当今美国文化对小说的疏离现象,以及Tweet、YouTube、Reddit等新媒体占领主流的时代背景下,大众综合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作者在书中进行的一系列回忆和争论,唤起了大多数读者内心深处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圣克鲁斯哨兵报》

作者用优雅、深刻的散文式叙述,将文学评论、个人回忆录和社会评论融合在一起,写就了一封散发着诱惑力的、来自“想象共和国”的“居住邀请函”。——《货架意识》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