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重返上海,这次来到了思南沉浸式快闪店

头上翘着一撮毛,一袭风衣,身边永远伴着一只白色小狗,这是比利时画家埃尔热创作的经典连环画《丁丁历险记》的主人公丁丁。如今年过九旬的丁丁赶起了时髦,风尘仆仆地来到上海思南公馆玩起了快闪,超过300件精美的周边和潮玩,包括很多限量版的收藏珍品首次亮相思南沉浸式快闪店。

9月29日,“丁丁在思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作家孙甘露,与上海市美协主席、漫画家郑辛遥,分享了丁丁创作内外以及与中国、与上海的不解之缘。

作家孙甘露以文学的视角分享对丁丁故事的理解

作家孙甘露以文学的视角分享对丁丁故事的理解

丁丁之父埃尔热是灯塔级的大师

比利时画家埃尔热从1929年开始,用毕生心血创作了24本《丁丁历险记》,在全球销售超过2.3亿册,被翻译成70多种语言,在超过100个国家出版发行。

在郑辛遥看来,埃尔热是天才的艺术家,从小就展现了极高的绘画天分,14岁即发表了处女作,23岁正式出版了第一部《丁丁历险记》作品。除了天分,埃尔热的成就和其勤奋密不可分,“身边和床边总有一个本子,随时记录下灵感。”

画家郑辛遥分享埃尔热创作丁丁故事的内外

画家郑辛遥分享埃尔热创作丁丁故事的内外

《丁丁历险记》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喜爱,与其对画作的极致要求密不可分。“作品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和场景都是有据可循,不管是一件家具、一辆汽车、还是服饰,甚至是丁丁来到上海的街头的广告牌,都是一笔一画追求细节,都经得起专业眼光的审视。”

比如一个普通的贵妇人形象,埃尔热都要以时尚杂志上的造型为底本,从服饰到发饰巨细无遗地进行观察、参考,以求符合身份、时代、环境和语境。画乡村别墅,他要实地考察,找出设计图,对房屋结构乃至陈设进行还原。即使是一瓶威士忌,它的商标也不是凭空而来。除了收集报纸、杂志、实地考察外,埃尔热还是少有的在进行连环画创作时使用模特的画家,一些看似十分普通的动作、姿势,他都要找模特摆出,然后进行速写。

“对叙事作品来说,什么都能虚构,唯有环境不能虚构。”作为作家,孙甘露由埃尔热的创作想到了爱尔兰作家艾尔姆·托宾的说法。在孙甘露看来,人的所有行为、所有活动必须在符合其时代、历史的环境中才能合理。

另外,埃尔热在艺术形式上还非常具有突破精神和独创思维。和中国连环画一样,早期欧洲连环画也是上图下文、图文分开的形式,埃尔热觉得这种方式使得阅读不够流畅,于是他独创了把对话放到人物嘴巴旁的表现形式,而这正是今天漫画中文字、对话的基本形式。

郑辛遥认为,埃尔热虽然不是专业画家出身,但这种绘画艺术的天赋和钻研的精神,令人震惊和钦佩,无愧为“近代欧洲漫画之父”,“是灯塔级的大师,永在世界连环画史册。”

快闪店一楼醒目的《蓝莲花》原版法文海报。徐萧 摄

快闪店一楼醒目的《蓝莲花》原版法文海报。徐萧 摄

埃尔热和他的朋友中国张

对中国的“丁丁迷”来说,有两本是备感亲切的,因为埃尔热让丁丁来到了中国,在十里洋场的上海和神奇的西藏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尤其是于1935年在Le Petit Vingtiemev杂志上第一次连载出版的《蓝莲花》,也即是本次思南丁丁快闪店的主要故事。

《蓝莲花》故事年代取自1931年的旧上海,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中间被丁丁救起的小男孩“中国张”也成为故事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出现在书中。

和今日很多外国作品中走样的中国不同,《蓝莲花》中,从服饰、店招、街道、建筑到当时中国人的精神状态,都十分准确,甚至连埃尔热的绘画技法也颇有中国味道。

如此准确的历史感和现场感,得益于埃尔热的中国朋友、著名艺术家张充仁,也就是《丁丁历险记》中国张的原型。张充仁是当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油画系的一名学生,在埃尔热绘制与中国有关的这两部故事时,张充仁给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并充当校对,提供修改意见。

翻拍自郑辛遥现场分享资料图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摄

翻拍自郑辛遥现场分享资料图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摄

“大家看,在这幅图中,店招上絲綢的‘絲’少了一撇,義泰祥的祥少了一个‘点’。”郑辛遥推测,这幅图一开始应该是经张充仁协助绘制,但在最后完稿后出于某种原因没有经其校对。郑辛遥认为,这个小瑕疵恰恰说明了埃尔热在创作时对原汁原味的追求,以及张充仁对他的帮助。据法国文化部估计,在世界法语国家中,知道张充仁这个名字的大约有10亿人。

“我在创作《蓝莲花》时,发现了一个新世界。我发现了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文明,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一种责任。从那时起,担心对不住我的读者,我开始查找资料,开始关注丁丁前往的国家和那里的人们。这一切都多亏我遇到了张,我要感激他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友情、诗歌还有自然。他是一个卓尔不凡的年轻人,他让我发现并喜欢上中国的古诗、书法,风和骨——灵感之风,笔法刚毅之骨。”《丁丁历险记》版权方比利时莫兰萨公司中国负责人、丁丁资深研究王越读的这段评价,让人感动。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翻拍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翻拍

实际上,不仅仅是埃尔热有了新发现,在孙甘露看来,埃尔热对中国的描绘,对中国读者来说也不啻为一种“新发现”。“他让我们获得了从他者的眼光反观我们自身生活的可能。陌生的眼睛往往会抓住我们日常视而不见的东西,因为太熟悉了,可能就忽略掉了。”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翻拍

澎湃新闻记者 徐萧 翻拍

当然,丁丁的漫游足迹不仅限于中国,而是遍布世界各地。孙甘露认为,埃尔热通过丁丁的漫游,反映了当时欧洲的时代背景、世界格局,以及通过丁丁登月这样的科幻题材,表达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本质活动。

缘分还在继续,友情还在继续

作为上海文化地标和打卡地的思南公馆,当时是由比利时和法国两国商人组建的义品洋行开发兴建而成,丁丁快闪店入驻此地可谓题中之义。

走进快闪店,澎湃新闻记者首先看到的是全部24张原版法文海报,《蓝莲花》的中国龙尤其醒目,以及T恤、床单、浴巾等衍生品主题区。二楼陈列并出售的是中英法三种文字的全系列丁丁图书。三楼则是收藏向的产品,包括丁丁的限量手办、蓝莲花瓶、高1.5米《奔向月球》的大火箭,更有原作拍卖价130万欧元的高级复刻版画《丁丁在美洲》,全球珍藏发售77幅,思南快闪店是第74幅。四楼以丁丁的好伙伴小狗米卢为故事背景设置了萌宠专区。

原作拍卖价130万欧元的高级复刻版画《丁丁在美洲》,全球珍藏发售77幅,思南快闪店是第74幅。徐萧 摄

原作拍卖价130万欧元的高级复刻版画《丁丁在美洲》,全球珍藏发售77幅,思南快闪店是第74幅。徐萧 摄

比利时驻沪总领馆文化副总领事Vandorpe Bénédicte在现场表示,丁丁能够在中国拥有这么多读者,受到这么大的喜爱,作为比利时人,她感到非常欣喜和激动。

比利时驻沪总领馆文化副总领事 Vandorpe Bénédicte女士与《丁丁历险记》版权方比利时莫兰萨公司中国负责人 王越参观思南丁丁快闪店

比利时驻沪总领馆文化副总领事 Vandorpe Bénédicte女士与《丁丁历险记》版权方比利时莫兰萨公司中国负责人 王越参观思南丁丁快闪店

“在比利时,连环画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埃尔热就是其中的领军人物。由于《蓝莲花》,比利时人从小就对中国拥有美好的感受和想象。” Bénédicte说,就她个人来说,最喜欢的还是《丁丁在西藏》,因为它讲述的是丁丁前往西藏寻找他的朋友中国张,是一部纯友谊的故事。在她看来,埃尔热和张充仁的友情,与故事里丁丁和中国张的友情,完全融合为一,同时也是比中两国人民友谊的缩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充仁当年的画室就在思南公馆隔壁的合肥路上。

“1936年,张充仁先生从欧洲返回上海之后,就是在那里成了第一家法比风格的画室,培养年轻的学生学习绘画和雕塑。”王越介绍。

当埃尔热在40年后与张充仁通信时,仍然这样写道:“是你让我继马可·波罗之后认识了中国,认识了她的文明、她的思想,她的艺术和艺术家,我仍然专心于《道德经》和《庄子》,这两本书也是你向我推荐的。”

1981年,张充仁前往布鲁塞尔与埃尔热重逢,当时大量的比利时民众涌向机场,想要一睹中国张的真容。如今又过了近40年,缘分还在继续,丁丁重返上海,来到了他的朋友中国张的旁边。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