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骊山朝元阁遗址显露,是盛唐皇家建筑设计最高水平代表

新华社西安9月27日消息,记者27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随着考古工作者对唐华清宫朝元阁遗址的持续发掘,发现了大量唐代建筑构件和铭文板瓦,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唐代高台建筑遗址已显露真容。

朝元阁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西绣岭第三峰峰顶北端,始建于唐天宝年间。从2018年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朝元阁遗址保护项目,对朝元阁遗址开展发掘工作。发掘面积1550平方米,全面揭露了夯土高台、主体建筑、东西踏道、廊房等,厘清了遗址的层位关系,发现了叠压在唐代遗址上方的晚期建筑基址,探明了唐代夯土的范围与深度,清理了残存的唐代建筑木构件,并对遗址开展了航空测绘、激光扫描等精细测绘工作。通过发掘,朝元阁遗址的空间布局、构件形制、施工方法等已清晰揭示。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邢福来介绍,考古发掘证实朝元阁为唐代华清宫骊山禁苑内规模最大的建筑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唐代高台建筑遗址,是盛唐皇家建筑设计最高水平的代表。

由于保存情况良好,朝元阁遗址出土了中原罕见的地栿、壁柱等唐代建筑木构件,揭示诸多特殊的构造做法,为研究盛唐时期的木建筑技术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刻印“北六官泉”和“六官泉南”的唐代铭文板瓦。

作为唐代华清宫骊山禁苑内的中心建筑,朝元阁的兴废伴随着华清宫的盛衰,也是唐王朝盛衰转折的标志。朝元阁最晚至北宋开宝三年彻底塌毁,此后北宋、元初分别在原址上进行了两次重建。

邢福来说,发掘朝元阁遗址对于了解唐代华清宫建筑的布局、朝元阁大型建筑基址的结构,以及它对后世建筑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

(原题为:《唐华清宫朝元阁遗址渐露真容》)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