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1日是国际失智症日,又称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世界老年痴呆日。国际失智症日的设立是为了关爱失智症患者,预防老年痴呆。
我国85岁以上老龄人口中,三分之一患有老年痴呆症,且越来越向年轻化趋势发展。
记忆化作流沙,亲人变得陌生,心智有如孩童,世界重新归零——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来说,这是一个幻妙的过程;而对于身旁的亲人来说,这是不可逆的挑战。
国内文化市场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作品来倡导大众关注阿尔兹海默症人群,无论是影视剧、舞台剧还是出版业。
《奶奶好像……变样了》 [智]玛利亚·荷西·奥罗比特·伊·黛拉/文 [英]卡莱斯·巴蕾丝特鲁斯/绘 任溶溶/译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德国青少年图书馆“白乌鸦奖”获奖作品,曾获委内瑞拉图书银行“儿童和年轻人最好的书籍”提名,哥伦比亚幼儿购书推荐书书目。一本大人孩子都应该阅读的阿尔兹海默症获奖绘本,爱与陪伴是失去记忆后温暖的治疗,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翻译。
《奶奶好像......变样了》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展开叙述她热爱生活的奶奶,渐渐变得和以往不同:健忘、身体不协调,失控……内容涉及生活中常见的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失智老人,可以让成长中的孩子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生老病死”中的“老”“病”,萌发生命意识,敬畏生命;让孩子懂得如何对待、关爱身边的老人,传递正确的价值和能量;帮助孩子发现爱、理解爱,在爱和包容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小姑娘时候的老婆婆》 作者:郑春华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大头儿子妈妈”郑春华携手绘本画家陈颖镅创作、国际绘本专家费嘉指导、儿童文学评论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谈凤霞推荐。
时间剪碎了老婆婆的记忆。
她忘记了自己是外婆,也忘记了自己是妈妈。
她不认识来看望她的女儿,和女儿的女儿。
唯一记得的,只有童年里的妈妈……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 作者:[日]岸见一郎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阿德勒心理学哲学家岸见一郎,自我启发之父、日本畅销书作家,继《被讨厌的勇气》又一新作,人生哲理励志书籍陪伴阿尔兹海默症父母。
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父亲,逐渐忘记了曾经对他重要的一切,迷失 在了时间的长河里。父亲健康时,岸见一郎忙于工作、家庭,很少联系独居的父亲。可随着父亲的确诊,一切都变得不同了。在照顾父亲的过程中,心理学家岸见一郎逐渐体会到其中的种种不易,但既然不能回避,他便决定勇敢、快乐地面对。他通过爱、巧思与智慧,让照顾父亲这件本来充满压力的事变得和乐自在。本书着眼于在不易的照护中为照护者减轻负担。在来自阿德勒的启发中,我们也将一起思考:伴我们长大的父母终会老去,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如何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如何做好心理准备,陪伴、接纳父母?如何理解父母的言行并恰当地应对,避免和父母陷入不必要的冲突中?当你转换 思维后,与父母的相处就会变得轻松。岸见一郎通过亲身经历,对需要照顾 家中患病长者的家庭提供了心理疏导和建设,鼓励人们重新构建良性的家庭关系,坦然面对父母年老、生病,甚至会离我们而去的现实,拥有彼此尊敬、信赖的家庭。
《我的母亲手记》 作者:【日】井上靖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品方:华章同人
日本文坛巨匠井上靖感人亲情杰作,记录失忆母亲的最后十年;我们终将目睹父母日渐衰老,他们也终将老到无法再爱我们;热门电影《我的母亲手记》原著,央视《读书》栏目、知名作家吴念真、骆以军、简媜推荐。
《我的母亲手记》是日本文坛巨匠井上靖为记录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八十岁到九十岁的生活而写下的私人日记。他冷静温柔地观察,以老练细腻的笔触叙说,试图为母亲留住渐渐模糊的记忆。在一步步的记录和陪伴中,井上靖观察母亲,接近母亲,最终理解了母亲和父亲,理解了活着和生命的真相,并重拾了对母亲的爱,与父母在精神上达成和解。
《我的母亲手记》唤醒人们关注日渐衰老的父母和他们的情感,以真正深入的爱与理性看待衰老、失忆、死亡与亲情的关系。它超越了普通的亲情记录,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的爱与悲悯。
《忘了我是谁》 作者:?蔡怡?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亲情散文,第一辑围绕老迈失智的父亲及患有躁郁症的母亲,表现失智父亲在逐渐遗忘的时空长河里,迷失自我,孤立无助的心境。展现女儿是如何一步步走进他的世界,安抚他的焦躁、孤独,让他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安然度过。这一辑既是她对双亲的缅怀与纪念,也是自身对人生路程的回顾与体悟。第二辑更多的写爱人、孩子、父母、公婆,如数家珍,为了纪念和珍藏。
文字清新简白,真挚朴实。说是“照养”只见其一,说是记写“亲情”不过其二,是生命临镜下对生、老、病、死地勇敢面对。生命要有爱相伴,珍惜每一次相逢。
《人生第一次》 作者:【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磨铁图书·大鱼读品
本书讲述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爷爷与孙子诺亚、儿子泰德的相处点滴。
爷爷和诺亚坐在广场中一张长椅上,分享着对数学和数字的痴迷。每一天,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模糊。爷爷知道自己的回忆正渐渐流逝,他只能紧握住诺亚的手,希望能让诺亚最后才消失。
有时候爷爷旁边坐着的是他的儿子泰德,泰德不喜欢数学,只喜欢写作和吉他。终其一生,他都在等自己的爸爸陪伴他,鼓励他,认可他。
宇宙很浩大,生活同样漫长。我们在一边陪伴时也在一边告别。当世上的一切消失殆尽,唯有收藏着爱的人,才能拥抱未来活下去。
《阿尔茨海默先生》 作者:陈怡潓 著,薛慧莹 绘 出版公司:未读·未小读 出版社:联合天际(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段属于祖孙俩的旧时光,以独特视角绘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与家人间的爱与牵绊,用人性关怀给孩子上一堂动人的生命教育课。唯有理解与爱,才是记忆迷途里的可靠导航。
疾病、衰老,与世界告别,都是世间所有生命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无需刻意回避这些沉重的话题,在恰当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告诉孩子——尊重他者与自己的生命,坦然面对生命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正是《阿尔茨海默先生》要传达的生命教育观念。
这是一个关于记忆和爱的故事,有一位“阿尔茨海默先生”住进了我阿公的大脑里,他会把阿公的记忆搬来搬去,让阿公渐渐地忘记一些事情……忘记前不久吃过的东西,忘记曾经很熟的朋友,甚至忘记回家的路……终有一天,阿公也会忘了我吗?
《帮我记住这世界——临床医生写给认知症家庭的32个小故事》 作者:李霞主编,杨颖华副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2个阿尔茨海默病真实案例,老年痴呆症不再难解,认知障碍、认知症患者家属的福音。生动漫画、图文并茂。医生视角、专业科普,极具针对性、实用性。
本书是一本介绍认知症的医学普及读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同时配以生动直观的漫画,从诊室、病房或各色生活场景切入,将32个真实案例娓娓道来,通俗易懂,不但使读者对认知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干预治疗和照护等方面有更多了解,更为认知症患者及其家属、机构护理服务人员提供了极具针对性、实用性的医护普及知识。
《终结阿尔兹海默症》 作者:【美】戴尔·E.布来得森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简称AD)发病率急速上升, 势头已超过了癌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它不仅是早已注定的遗传基因所致,其罪魁祸首还有身体遭受病菌和毒素侵害、营养不良、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它们就像“潜伏的杀手”,无声无息地每日损害着大脑神经,慢慢地造成脑部功能逐渐衰退,亲人相见如陌生人,无法情感交流,甚到忧郁、暴燥、丧失基本生活能力……
在大家茫然之际,全球公认的神经科学领域现代科学家戴尔·E.布来得森,借助中医学和印度医学智慧,往返于病床、实验室三十余年的研究探索,终于第壹个发明了全球首套有效预防与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zhi疗方案 —— ReCODE个性化zhi疗程序,已有2000多患者获益,甚到有人重返了工作岗位!
《阿尔兹海默症有救了》 作 者:[美]玛丽·T.纽波特(Mary·T.Newport)?著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阿尔茨海默症有救了》全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跌入深渊再爬出来。作者介绍了自己的丈夫如何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病情又如何变得愈发严重的生活历程。接着介绍了自己如何发现阿尔茨海默症的致病原因,又如何尝试让丈夫服用椰子油让其病情逐步好转走向健康。第二部分:酮体、中链脂肪酸及酮脂。作者从学科领域以及生物化学的角度为读者阐释了为什么酮体能为大脑提供能量,为什么酮脂能对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带来疗效。第三部分:向含有中链脂肪酸的健康饮食转变。作者介绍了自己总结的健康饮食干预疗法,并就椰子油和中链甘油三酯油的诸多问题为读者解惑。在书稿的结尾,作者还将自己生活中总结的对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有帮助的饮食菜谱作了展示,以帮助那些有需求的朋友走出病痛的折磨。
《阿尔茨海默症有救了》让读者认识,罹患类似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亨丁顿舞蹈病这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并不可怕。通过科学的饮食计划和有针对性的能量补充,将大大提高疾病的治愈可能并做好防范措施。
《两周重塑年轻大脑》《阿尔茨海默病预防策略》 作者:[美]盖瑞·斯莫尔?、[美]吉吉·伏尔根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斯莫尔医生推荐的年轻大脑训练法证明,记忆不一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只需14天参加“两周重塑年轻大脑”项目,就可以看到显著成效:提高记忆力,改善精神状态,并且降低患糖尿病、心脏病及脑卒中的风险。
对健康人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部扫描对比研究发现,该病是脑部的物理病变,并有几十年的酝酿期。全球超过1/3的痴呆症病例可以通过干预得到预防。常年从事脑健康的医师在书中将告诉你,通过哪些可操作的方法去锻炼大脑、怎样运动,以及吃哪些食物,这些都是切合实际的方法。
《假如我得了失智症》 作者:王培宁,刘秀枝(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失智症不是突然发生的,以阿兹海默症为例,早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大脑里的病变已经过十多年的累积,直到不堪负荷,而发病的此刻,就是“最好”的状态。这种病,有家族性基因突变的病患,大脑的病变可能在二十几岁时就开始,由于至今仍无法根治,对现代人来说,比忧郁症和心脏病更令人害怕。
然而,失智症不但可以借由十大警讯而提早发现,减缓病情恶化,更可以经由日常生活形态的改变来预防或延缓失智的发生。在本书中,两大权威名医分享多年实证心得,带领读者全面性地理解失智症,以同理心陪伴患者,更关怀主要照顾者。失智症,不再是不能说的秘密。
《查无此人》 作者:于是?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想要浪迹天涯的年轻人,如何被父亲的阿尔兹海默症改变?
子清,自小缺失家族观念,是生长于改革开放时代的新一代都市移民后代,
浪迹天涯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无根的无奈。子清被迫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责,因此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作品深刻、细腻地描写了都市养老现况,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时代里,这样的记录极具现实意义。
子清不得不去东北替父寻亲,也在此过程中,惊讶地发现父母的命运和那段历史息息相关,诧异于远亲印象中的父母和自己所认识的父母是截然不同的。
父亲的病,犹如隐喻,意味着一代历史的消隐,一方面是当事人的主动忘却,另一方面是客观的因病而忘,结果便是后代的无知,上一代的人生无法得到证据。
在表层的寻亲访故场景之后,作为隐线的内省增添了作品的精神内核,将失智、失忆作为动乱年代既得利益者的回忆的隐喻体,含蓄表达了这一代中老年对中国近代史的态度——
失去记忆的老人,也很快被遗忘、被告别,恰如他所经历的那整个动荡的时代。
寻找记忆的中年人,则陷入不可考的时代泥沼,一切只能归结于想象。传统、历史、家族……这些厚重的生命附加值在这一代人的日常生活中逐渐隐没,但他们也将拥有这一代人所独有的生命印记,在非家族化的城市人际关系中继续领略生老病死的意义。
《亲亲奶奶》 作者:安娜·贝尔圭(著)?卡门·萨拉(插图)?嵇伟(译)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本以孩子的眼光来关怀“老年失智症”的温馨绘本。
清新可爱的绘图,浅显易懂的故事,阅读时心中尽是满满感动。
人的老化过程通常伴随着疾病和心智能力的退化,但是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则是一种因神经病变而导致大脑功能衰退的疾病,其退化速度远高于正常老化的速度,造成人的行为能力丧失,因而需要亲人更多的照顾。严重者应该进入专门的医护中心,以接受医疗救治与更完善的照顾。
当家中有了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爷爷奶奶时,孩子未必能理解发生了什么事。爸爸妈妈在辛苦照料长辈之余,也可以试着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解释这种疾病的演变,包括:丧失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丧失最近的记忆、迷失方向、忘记亲人的名字、理解力降低等,也可现建议孩子为爷爷奶奶做些事,来刺激老人的记忆。
根据最新的全球阿尔茨海默病调查报告,全球已有近4000万人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就是说,你我都有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尽管目前医学界尚无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方法,但最有用的药物,或许就是家人的"爱",而孩子,则会是最好的治疗师。
《看护杀人》 作者:(日)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著,石雯雯?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妻子,每夜吵闹不休,只有丈夫茂开车带她兜风时才能安静片刻。为了与妻子享受退休生活而购买的汽车,如今却承载了沉重的负担,日复一日的睡眠不足,使茂陷入了抑郁的状态......回想妻子病前,两人自驾游的快乐时光,杀害了妻子却没能成功自杀的茂在日记里写道:“那天为什么生出那样绝望的念头呢......我是多么想与你共赴黄泉。对不起啊幸子,只有我独自活了下来”......
看护问题在老龄化的日本日益严重,看护人才流失、社会福利支持不足,最终演化成家庭看护中的激烈矛盾。近几年,日本接二两三地发生因身心疲于看护而杀害家人的“看护杀人”事件。夫妻、亲子之间理所当然的家庭看护模式逐渐走入绝境,没有尽头的持久战最终酿成人伦悲剧。
如何避免亲人间的纽带扭曲断裂的“着魔瞬间”?本书中,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倾听来自“加害者”们的声音,采访事件相关人士,深入家庭看护者的内心世界,揭开家庭看护惨烈的现实,探寻预防惨案再度发生的可能。
《又是青春年少》 作者:三水小草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十五岁”少女沈小运和沉默男人沈牧平一起生活在老城里。她活泼开朗、爱吃爱玩,每天兢兢业业地到书吧上班,虽然闯祸不断,还有些健忘,可那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沈牧平一定会包容她,帮她善后。不过沈小运也有自己的烦恼,她时常找不到回家的路,想不起带她回家的人。好在身边的朋友都替她记得,原来那个一直陪她上下班,担心她着凉,变着花样给她买点心的沈牧平就是她的儿子!沈牧平少时桀骜,对抗着来自家人的关心,直到无意间打开母亲的日记本,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弄丢了的往昔,随着母亲的疾病逐渐找回,经年日久的误解与疏离涣然冰释,深埋心底的爱从未遗失。有人说,患上阿尔兹海默病的人,脑海里就像有一块橡皮擦,擦去了自己,擦去了来路。但也有一些东西无法被擦去—— 在无涯的记忆荒原里,亲情与想念依旧清晰如昨。
《生别离:陪伴母亲日记》 作者:聂晓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十五年间陪伴患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的母亲的日记。作者聂晓华的母亲于2001年被诊断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母亲的病情从开始健忘,发展到不断失去行走、进食、意识等能力,最终变成“植物人”,身体煎熬,意识远离。作为女儿的作者陪伴在侧,目睹母亲生命渐渐逝去的过程,为了从无助的绝望中挣脱出来,她以日记的形式零零散散、坚持记录了十五年。日记中,除了客观记录病情发生、发展以及症状、应对,也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和对亲情的感怀。
9月21日国际失智症日,让我们用关爱守住回忆。面对失智症患者,记得轻声说一句:“不用急,我们会等你。”
这期“国际失智日”特别书单,“Alphabooks”将会在书单发布后一周,征集各家出版社同意,公益捐赠图书给失智机构、关爱老年痴呆症协会、相关养老院等机构,由联荐媒体关注后续报道和监督后续捐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