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译著联合书单:我们在四维空间可以做什么

《审判希特勒:啤酒馆政变和纳粹德国的崛起》

[美]大卫·金著,经雷译,索·恩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23年11月8日晚上,34岁的阿道夫·希特勒冲进慕尼黑的一家啤酒馆,朝上空开了几枪,宣告革命开始。17个小时之后,他的勇敢举动带来的是一连串的毁灭。希特勒要逃离警察的追捕。他的事业似乎结束了。

《审判希特勒》讲述了希特勒和其他9名嫌疑犯被以叛国罪指控之后所发生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审判过程。远及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记者也涌入慕尼黑,见证这一重大的为期四周的审判。最终,希特勒将在啤酒馆里的惨败转变成了创立不久的纳粹党的惊人胜利。正是这场审判将希特勒带到聚光灯下,为他之后煽动群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也将他带到了几乎不可能的通往权力之路。

《高远之见:维多利亚时代与现代英国的诞生》

[英]西蒙·赫弗著,徐萍、汪亦男译,思想会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在本书中,作者探究了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发生的剧烈转变。从贫困和骚乱到进步与繁荣,这个国家不仅因工业革命而焕然一新,也在政治、教育、女性权益和工人阶级等领域新思潮的冲击下,不得不改头换面。政治家、慈善家、作家和思想家的卓越工作,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这种转变。通过深入分析新思潮的诞生,详细阐述美学议题如何引发更广泛的讨论,追索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D.H.劳伦斯传》

[美]杰弗里·迈耶斯著,朱云译,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奥威尔传》《海明威传》作者杰弗里·迈耶斯叙述了劳伦斯颠沛流离又传奇的一生,爬梳了他的病史,罗列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劳伦斯研究资料,同时对其作品追根溯源,试图以此证明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与那个活生生的人之间没有界限。

《“排放门”:大众汽车丑闻》

[美]杰克·尤因著,吴奕俊、鲍京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年9月,德国大众汽车的排放丑闻不仅严重影响自身信誉,四天内公司市值蒸发数百亿美元,连带导致其他汽车相关产业都蒙上阴影,欧洲经济受到重击,外汇和全球经济也将因为事态发展而不断波动。这桩丑闻带来的影响至今余波未平。

环保与汽车工业向来是德国最自豪的招牌,当德国人发现他们的国家之光竟然在环保议题上用违法欺诈的手段蒙混过关,震惊和背叛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的感受。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竟让这家老牌企业铤而走险?《纽约时报》驻德记者杰克·尤因执笔写下这场史无前例的丑闻背后的故事,从历史与现状出发,解读“更快、更多、更好”的大众汽车公司口号是如何反噬了其身为人与企业该有的核心价值。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

[美]托马斯·斯特里特著,王星、裴苒迪、管泽旭、卢南峰、应武、刘晨译,吴靖、卢南峰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

计算机革命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吗?所谓科学技术引领的社会变革曾发生过吗?人类彼时贡献了怎样的社会理想、理性思辨、科技能力与符号观念环境?

本书关心互联网观念的社会建构,50年代的军工联合体、60年代的反文化运动、80年代新自由主义的资本收编,此一轨迹表明技术不是本质主义的,资本和权力也并非决定性力量。参与进程的个体将自己的愿景注入其中,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留下了浪漫主义与资本协商、合作、博弈的痕迹。

《我们在四维空间可以做什么:不用计算的18堂数学课》

[澳]马特·帕克著,李轩译,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不少人常常觉得数学有时会违背我们的直觉,但本书的作者认为,数学的非凡之处在于,通过数学逻辑推理工具,我们能够处理超过大脑认知能力的事物,掌握越来越多的抽象概念。他以学校教授的数学基础(数字、几何)为起点,逐章介绍二维图形、三维图形,最后构建四维图形,带领读者理解四维空间中的奇特图形和数学理论。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素数的奥秘、纽结论、图论、优化算法、条形码和苹果手机屏幕背后涉及的数学原理以及大小不同的无穷,这些理论最终又巧妙地与四维空间联系到一起。

《黄昏的诉说》

[圣卢西亚]德里克·沃尔科特著,刘志刚、马绍博译,大雅|广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沃尔科特的第一部散文集,精选了他二十余年间在《纽约书评》《新共和》等杂志上发表的多篇重要文章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稿。在这些文章中,沃尔科特评论了现代一些著名文学家、诗人如海明威、休斯、洛威尔、布罗茨基、弗罗斯特、拉金等人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艺术理念与深入观察。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他对加勒比地区后殖民文学与文化感人而深刻的审视,呈现了他对自己诗歌、戏剧创作的总结和思考,对我们深入理解沃尔科特及其迷宫一般的诗歌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弹劾》

[美]戴维·E.凯卫格著,翁传舟、何江锡、王雅儒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班克罗夫特奖获得者及历史学家戴维·凯卫格记述了弹劾文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这一发展远远不止围绕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水门事件)和比尔·克林顿展开的丑闻,而且极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政治的面貌。

《神话》《英雄》

[英]斯蒂芬·弗莱著,黄天怡译,浙江教育出版社|湛庐文化

《神话》和《英雄》是英国喜剧大师、“油炸叔”斯蒂芬·弗莱为成人重新讲述的希腊神话。在这套书中,斯蒂芬·弗莱以作为演员和作家的双重身份,重新梳理了希腊神话的脉络,并用戏剧线索将它们串联起来,为希腊神话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情节、更加鲜明的个性和具有吸引力的电影质感。

《狄金森诗选》

[美]艾米莉·狄金森著,王柏华等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选集,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呈现其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本书也是复旦大学文学翻译研究中心和美国狄金森国际学会联合发起的“狄金森合作翻译项目”的成果,译者多为由国内外著名诗人、狄金森研究学者、权威译者。

《在生命之上飞行:王牌飞行员锻造史》

[美]温斯顿·格鲁姆著,施恒魁、李开译,新民说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航空力量的发展,对两次世界大战究竟有何决定性影响?本书讲述了二战时期与飞机结缘的传奇人生,记录下三位飞行员如何成为首批“脱离强大地球束缚、 触摸广阔天空”的人类之一,以及他们如何用机智与勇气在战时诠释“英雄主义”。

《卡里普索》

[美]大卫·塞达里斯著,苏伊瑶译,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

在这本书中,年逾六十的塞达里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对中年危机和死亡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但这些故事非常搞笑,书里大部分的段子其实来源于一些郁闷的时刻,当你的身体正在背叛你自己,你意识到在你人生的篇章中,可期待的未来已经所剩无几,更多的是过去的回忆。

《关于痛苦的七堂哲学课》

[美]斯科特·塞缪尔森著,张佩译,未读·思想家∣北京燕山出版社

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质问着、体验着、拥抱着、逃避着痛苦,于是我们自痛苦中诞生了艺术、音乐与哲学。而最终,痛苦的意义由你自己赋予。一本思考苦难与文明的哲学史和哲学通识课,2015年“人文学希特奖”得主、TED励志演说家斯科特·塞缪尔森带你重新思考和面对痛苦。

《流浪的葡萄树: 葡萄酒里的欧洲史》

[英]尼娜·卡普兰著,李辛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低音

这是一部关于欧洲葡萄酒文化的游记作品。从英国出发,前往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在当代葡萄园、酒庄以及古代遗迹之中畅游,探寻葡萄酒的历史与文化脉络,带着微醺的醉意,去见识古罗马的葡萄压榨机、领略中世纪的勃艮第风光、细闻西西里岛的火山岩土。与此同时,这也是作者自己的一次寻根之旅,她在每一片土地上,都找到了民族与家族的痕迹,触到了土地的温度。不管是人还是葡萄树,都在不断流浪、扎根、生长、流浪,寻根……

《中国思想的道家之论》

[美]陈汉生著,周景松、谢尔逊等译,张丰乾校译,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中国思想的道家之论》是汉学家陈汉生的代表作。陈汉生的研究对国际汉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国内学界对他的了解还不多。作者从道家的立场出发,考察先秦诸子思想并对其哲学成就及特点展开讨论,提出自己对中国思想的理解。他认为道家思想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注重指引的特点。同时,他对墨家、名家乃至法家给予更多同情,而明确反对把儒家置于中国思想中心地位的正统理论。

《横渡孟加拉湾:自然的暴怒和移民的财富》

[印度]苏尼尔·阿姆瑞斯著,尧嘉宁译,朱明校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今天,世界上每4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居住的国家毗邻孟加拉湾。孟加拉湾曾经是全球化历史的核心,在20世纪后半叶遭到遗忘,今天重新崛起。孟加拉湾整体区域的兴衰,见证了人类现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之一,是了解亚洲乃至全球未来的关键。本书勾勒了孟加拉湾历史上的移民和反移民,也述说了其从跨国流动到民族国家封闭边境的转变,再到新的迁移问题出现的长时段变迁。与迁移同时进行的,是环境的变化及其对该地区的反作用。这些问题再也不能由各国政府单独解决,人们需要新的联系感。而孟加拉湾历史中的资源、故事和记忆,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这种联系。

《寻路者: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

[英]吉姆·哈利利著,李果译,中国画报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阿拉伯科学的黄金时代产生的伟大人物及其成就,多角度深入分析了黄金时代产生的原因。那些曾被遗忘、忽略的伟大人物,那些给予近代西方世界众多科学灵感的先哲,那些增进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科学先锋,在哈利利细致的勾勒下重新焕发古老的荣光。

这些伟大的人物有:在化学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贾比尔、科学方法的首倡者伊本·海赛姆、精确测量地球大小的伟大科学家比鲁尼、在数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花剌子米(“代数学”一词便得自其名)、伟大的医学家拉齐,以及对西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伊本·西拿(阿维森纳)等等。

《向您告知,明天我们一家就要被杀——卢旺达大屠杀纪事》

[美]菲利普·古雷维奇著,李磊译,三辉图书∣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卢旺达境内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对作为少数民族的图西族展开全面屠杀,100天里至少有80万人遇害——大部分是用砍刀完成的。卢旺达大屠杀的累积死亡率几乎是死于大屠杀中犹太人的三倍,这也是自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以来死亡率最高的大规模屠杀。

本书作者菲利普·古雷维奇自1994年开始跟踪报道卢旺达的种族灭绝,先后6次前往卢旺达及其邻国,试图探究这场人道灾难的成因,倾听幸存者的讲述,并报道其余波。借由对各方当事人——幸存者、国际组织成员、包括现任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内的高级政要——的采访,古雷维奇以一种极具推进感的叙事,重构了卢旺达种族冲突的起源、恐怖和混乱而尴尬的劫后现实。

《多感知博物馆:触摸、声音、嗅味、空间与记忆的跨学科视野》

[美]妮娜·莱文特、阿尔瓦罗·帕斯夸尔-利昂主编,王思怡、陈蒙琪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跨学科的视角观察当代博物馆发展新趋势,探讨了尚未得到系统运用的新领域,即多感知研究,如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本体感觉在博物馆中的利用情况。同时结合博物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建筑学等不同学科的方法探索感官互动如何影响观众对于展品和展览的理解,并特别讨论了如何为感官残障者提供沉浸式的体验和多感知的服务。

《蓝狐岛:彼得大帝、白令探险队与大北方探险》

[加]斯蒂芬·鲍恩著,龙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北方探险”是18世纪声势至为浩大的科考行动,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极大、耗时极久以及获取至多赞助的单次科考事件,其路线从圣彼得堡开始,一路向东,横穿西伯利亚,最终跨海远行,抵达北美的海岸线。探险队伍共有3000多人参与,由丹麦传奇船长白令率队,花费彼得大帝整个帝国年收入的六分之一作为科考行动的经费。这次科考发现了白令海峡和阿拉斯加,开启了太平洋的皮毛贸易,极大地延伸了俄国的控制范围。然而,在这次艰苦程度远超想象的探险过程中,伤亡惨重,白令船长本人也病死在极寒之地一座无名荒岛上,后来,白令海峡、白令海、白令岛和白令地峡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一重大事件的具体内容,长期以来不为人知。直到最近若干年,这场长达十年的壮举,其细节才由历史研究者陆续披露。本书即是对这一事件的完整记录。

《马查多·德·阿西斯小说集》

[巴西]马查多·德·阿西斯著,闵雪飞等译,中信出版·大方

本书是巴西文学巨匠马查多·德·阿西斯一生中短篇佳作的全面集结,收录了包括《精神病医生》《镜子》《公鸡弥撒》在内的二十一篇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完整展现了作家普世和全景的社会观。普遍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书写里约热内卢中下层阶级的日常生活与悲欢离合,以细腻客观的心理刻画与润物无声的微妙讽刺捕捉人物的心理动态与社会现实,主题多涉及嫉恨、虚伪、世情和人性争斗,具有超前的现代性。正如他所言,“我对自然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人”。

《找工作:关系人与职业生涯的研究》

[美]马克·格兰诺维特著,张文宏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薄荷实验

找工作是一项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的关键问题。作者通过对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城市的282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所做的职业调查,发现了人际网络在劳动力流动中的关键性作用。格兰诺维特根据交往时间的长短、感情的强烈程度、亲密行为的有无以及互惠行为的表现,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区分为强关系、弱关系和无关系。他根据劳动力市场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特点提出,主要是弱关系而非强关系才是信息传递的真正桥梁,也就是说,在大多数人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弱关系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这就对传统的搜寻模型提出了挑战。

《伦敦文稿》

[法]西蒙娜·薇依著,吴雅凌译,华夏出版社

西蒙娜·薇依(Sim·ne Weil,1909—1943),20世纪极具独特性的法国哲学家。《伦敦文稿》是二战期间薇依在伦敦去世以前的文稿集,多数篇目系为法国抵抗组织撰写。大多数伦敦文稿内容涉及战争时局和国际形势、宪法政党殖民等战后政府重建工作,以及她长期沉思的哲学与宗教问题。

《梭罗传》

[美]罗伯特·D.理查德森著,刘洋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亨利·梭罗于1837年大学毕业,在1862年与世长辞。在这段时期内,他由一名普通的阅读爱好者成长为一名作家与博物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居住了两年零两个月,这段经历已经成为了美国一道永久的知识景观。这名栖身于湖畔的伟大作家从来不应被误读为消极避世的典型,正是他发现了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真正的纽带,并使之成为自身社会生活的稳固支撑。在这本传记中,作者重新梳理了梭罗的大量私人日记与创作手稿,勾勒了梭罗的思想历程及成长经历,还考察了他与爱默生、玛格丽特·富勒、沃尔特·惠特曼等人的友好往来与思想交流,以及他对当时的社会政治事件的关切与贡献,从而在19世纪的语境中对其一生的心灵轨迹进行综合审视。

《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美]罗伯特·赖特著,宋伟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联合读创

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洞见之书。作者将佛学中的哲学思想和现代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现代脑科学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证,帮助我们认清基因载体、进化心理和人类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将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