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过江南书画,游过江南园林,听过“史姐姐”史依弘说戏,8月22日,上海“行知读书会·江南文化季”主题活动第四场继续带领大家领略江南——随着江南文化招牌“评弹”的曲调,一同走进江南诗词的世界。
行知读书会
画船听雨眠,唱词声声入耳。当评弹遇上古诗词,看《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方笑一与评弹表演艺术家周红、徐惠新如何妙语连珠,以“说”、“唱”解读古诗词,让传颂千年的江南诗词余音绕梁不断,余味长留心间。
活动现场,由主持人阎华命题,方笑一教授解析,周红、徐惠新两位借方教授精选出的江南诗词原创评弹表演,让现场观众品一品诗词中的吴侬软语。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评弹,起源与流行皆因苏州,进而影响江南,自然要从苏州说起。来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送人游吴》,诗人借送行描绘水乡风貌,写尽姑苏繁华。一首诗罢,苏州的形象立体地呈现于脑海中,极简单也极高明。
“ 杜荀鹤留下来的诗不是很多,但是讲到苏州,讲到江南,肯定要讲到这个诗,这是我读过的个人体会,”方笑一点评道,“这首诗里已经把我们脑海里面所有想到苏州的特点都集中起来,生怕你不知道。比方说‘人家尽枕河’,讲江南地理的特征,水巷或者水港小桥多,桥非常非常多。市面上是怎么样的?夜市卖的莲藕,春船载的绮罗,绮罗也卖,所有姑苏江南活动都告诉你,最后说到思乡。就像清朝人画姑苏繁华图,将所有的地理、文化、商业、景色特征全部融入五言律诗,一句5个字,5个字×8句是40个字,让现在小朋友描写进去,很难描述,杜旬鹤全部描写进去。苏州在脑海里面的想象能勾起我们的情感,40个字足够了,这是《送人游吴》很高明的地方。”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游完苏州,便到扬州。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说的是江北扬州,为何又入选“江南”?方笑一介绍,原来江南是一个变迁的地理概念,秦汉以来,“江南”所指的区域不断发生着变化,唐朝时期扬州亦是江南,“春风十里扬州路”写的正是唐时的江南风光。
“诗人杜牧于离开后始终怀念江南风雅,于是写下这无限留恋,但究竟在他笔下草木‘凋’或‘未凋’却始终存在争论。《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作者杨慎则以为‘草未调’更合杜牧诗之意趣。但他将杜牧另一句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之‘千里’改为‘十里’,则完全是主观臆断,杜牧听见或者会生气的!”方笑一说。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江南并不局限于地理,而可以是一个文化概念,诗人的精神家园。正如韦庄《菩萨蛮》所写,人人尽说江南好,每个人心中或可有他自己的“江南”。诗人的江南便有这江南烟雨的朦胧,也有那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既然如此又如何舍得离开江南!
方笑一则说,他最钟爱“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二句,“在画船里面,听着雨声,慢慢不是醒过来,而是睡着了,说明这个雨声下得不大,如果雷阵雨就惊醒了,他听着沙沙的,江南细雨带着独特的享受,”方笑一向观众们描述着诗词中的醉人画面,“我查过所有写江南细雨烟雨的诗,从二月开始到六月全部都有的,七、八月没有,因为要下阵雨了,到九月又有一些了,秋冬又很少,所以一年四季没几个月没有。所以无论从自然来讲,还是从诗人呈现捕捉来说,这都是江南最典型的景色。”
江南春
张籍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
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
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令人不舍的还有江南的春天,少年诗人张籍意图将江南的美好说尽,所以成就这样的佳作。清新优美宛如江南之春,也正如人生的初始,诗与人在此有了交汇。
方笑一说:“我们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张籍早年漫游江南时所写,‘渡口过新雨’这句是被后人称道的,江南的烟雨下在小舟的渡口,一下雨植物很敏感,一感受到水的润泽以后,连夜白蘋都生长起来了,这是江南雾后和植物之间的互动。”
卜算子·感旧
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不舍江南的岂止张籍,还有苏轼。时间流逝,容颜已老。江南却与蜀地故乡一般,同留在这位蜀客的生命之中,人生豁达可见一斑。
“苏轼写《卜算子》是在西宁七年,在杭州做通判。苏轼是眉山人,他说吴蜀风流本来是一样的,吴地也很风流,吴地的人,吴地的景,蜀地也很风流,应该赶快回到杭州去。也有人说‘归去应须早’是他想思念家乡到四川去,有人说既然吴蜀风流是一样的,那么回到杭州和回到四川,对苏轼的心理感觉是统一的,等同的,无论回到哪里去,都是应该趁早回去,因为那里太美了,”方笑一解说道,“词下阙是回忆与友人去年相见时的场景,一起在杭州游玩享受过,等我到杭州之后,坐在西湖边上的草上面,时间又过去一年了,看看自己的脸是不是苍老了一点呢?这个正是苏轼对人生豁达的地方,他并没有说要年轻永驻等等,他承认会比过去老一岁,但是杭州的风物,江南的风光,依然是那么优美。苏轼是真正爱江南,而且真正对人生,时间流逝,生命流逝非常豁达的人,这个是我们所有爱诗词的人,都非常值得向苏轼学习的一点。”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代诗人与江南有着很深的羁绊,在陆游的诗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壮志未酬的雄心交织于南宋文人娴雅的消遣时光之中,于小处见悲凉,柔软的景致中藏着诗人报国无门的郁郁无奈。
腊日偶题
虞集
旧时燕子尾毵毵,重觅新巢冷未堪。
为报道人归去也,杏花春雨在江南。
正如陆游一般失意于朝廷,元朝诗人虞集选择了离开,而他人生之旅的下一步仍在江南。虞集首先说出了“杏花春雨江南”,也因此流芳于世。
但说起江南,最为人所熟知的诗句,非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莫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总是深入人心。
方笑一教授讲解时,以诗词的解析为骨,用江南的历史、诗词的发展、诗人的经历与心路历程作为丰富,诗词因下笔时融合了诗人的心绪而高妙,读懂诗词也便是读懂古人。而不知诗词背后的故事,只知江南景色绮丽,还不是真懂“江南”。
但要明了诗词的意味,还需更进一步,江南诗句配合吴地方言才真正是“相得益彰”,现场的“评弹”表演让江南的柔情与深情令人沉醉。周红与徐惠新两位评弹艺术家功力深厚,不仅使人在唱词中感同身受于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亦借诗词介绍了评弹艺术的流传与发展。 也因此,江南不仅因富庶与繁华而令人向往,它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也让现代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心向往之。
行知读书会为主题设计相关互动环节,邀请现场观众以方言诵读江南,念白之间余音悠扬。现场干货满满,笑语连连,为这夏末秋初烹煮出一壶江南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