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衣简史》:一个充满想象的异质世界

“阅读小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它既让我们短暂脱离了世俗,又让我们更加从容地回到世俗。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所谓的现实主义小说和科幻小说是站在一起的,它们站在虚构的这一边,来回望我们的日常世界。”8月15日下午,在2020上海书展的李宏伟最新长篇小说《灰衣简史》的首发会现场,评论家黄德海这样谈小说的意义。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如果人的影子可以出售

李宏伟在《灰衣简史》中提出了一个奇妙的设想——如果我们把影子出卖了,会是一个什么情况。黄德海认为,国内的小说或者电影作品中,现实主义题材的特别多。“有时候觉得那些鸡毛蒜皮,每天遇到的已经够多了,还要在电视、小说里再看一遍,烦不胜烦。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灰衣简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

在谈到“出卖影子”这个设定的缘起时,李宏伟表示,《灰衣简史》中的特殊交易,是人如何认识自己的问题。他们需要认识到自己愿意拿出哪部分东西去交易,这是一场复杂的筛选和选择。这样的交易,在一些西方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比如《浮士德》里曾经出现过。但他很好奇,这样的交易在如今中国的情景变化中会怎样发展。所以在写《灰衣简史》时,他选择了“影子”这样一个媒介。

“如果你把你的影子出卖了,这会是一个很明确的标识。这个标识,其实在浪漫派的原著里也有写到,但是它的处理不太一样。在他们的眼睛里,一个人没有影子,意味着他把自己的影子卖给了魔鬼,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识。但是我认为,对我们来说,一个人有没有影子,是一个特别基本的标识。所以,这些不同的理解方式,就决定了每一个作者他自己的判断和抵达故事的走向。”李宏伟说道。

“一个充满异质的世界,依然是灵魂和肉体的关系”

在黄德海看来,《灰色简史》仍然是一个灵魂和肉体的问题。小说《浮士德》中,肉身和灵魂是在一起的,但在整个过程中,作者突出了灵魂精神的部分。而电影《桃色交易》突出的则是肉身的色彩。

“到了《灰衣简史》,它一开始突出的是肉身的色彩,可是最终又慢慢流向了灵魂。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构——就是等到出卖了这个看起来对自己不太重要的某部分肉身时,它倒过来会影响我们的精神世界。”黄德海认为这个影响,最终会返回对影子本身的思考。而这个过程,则让《灰衣简史》这本小说进入了一种经典序列。

这种经典序列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经典序列?黄德海表示:“我们的当代小说,很多时候都是对同一主题的反复变形,有时变形成这个样子,有时变形成那个样子,每一次变形看起来都不一样。而那些新加入的东西,也仍然重新让我们去认识那个此前以为已经完全认识的世界。因此,我觉得《灰衣简史》的处理,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小说。”

黄德海认为,《灰衣简史》不像西方那些典型的二元思维作品,要么从属于上帝,要么从属于魔鬼。而是一个反复变化的状态,善恶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反而可能会相互转化。“《灰衣简史》相对努力地表达了这个情况,即善恶,或者说撒旦与魔鬼,只是人类对他们的命名。而如果真的进入人的领域,上帝是不可推开的。你要推开上帝,就已经是僭越,已经站在了撒旦这边。”

对此,李宏伟回应道,我觉得这个是中西语境差别的原因。比如《浮士德》的语境,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歌德的创作,都不涉及判断和解读。因为这个判断是很清楚的,你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是被塑造的——要从属于上帝,尽量远离魔鬼。而在我们的语境中,上帝和魔鬼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不会让我们产生毫无疑问跟着走的想法。”

在黄德海看来,二十世纪以来,推崇天才,推崇诗人、艺术家无限燃烧自我成为了一种普世价值。《灰衣简史》正好是对二十世纪以来这个问题的回应,是纠正“天才就是直觉”的方向。

“这个方向,我觉得可以回到刚才说的。小说也好,电影也好,好像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催眠的场景,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想象的世界。但是最终,我们在这个想象的世界经历过一遍以后,它对我们的现实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的判断、思考方式产生变化,稍微调整了一点我们狭窄的现实思路。”黄德海说道。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