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了解17世纪迄今的中西文化交往过程,谁就会把目光投向历史上的徐家汇。”——历史学家朱维铮
徐家汇源,原蒲汇塘、肇嘉浜汇合处的一个普通村落,起始于明末的徐光启,是中西文化交汇地、海派文化发源地,创造了上海开埠后的多个“第一”和“唯一”,开启了中国城市国际化和现代性的先河。
新书发布会现场
对海派文化的追根溯源和时代阅读,如今有了一份图文并茂、完整详尽的“导引攻略”:《徐家汇源》。8月15日,在上海书展中央大厅,由上海市文旅局为指导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徐汇区文旅局、徐家汇街道主办的新书首发暨签售仪式举行。
书封
《徐家汇源》是对上海首个开放式旅游景区“徐家汇源”的全记录,展现了上海中西文化交流重镇“徐家汇源”从徐光启“最早看西方”至今四百余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遗存的核心地标:徐光启纪念馆、徐汇公学、徐家汇藏书楼、徐家汇天主堂、土山湾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徐家汇公园等诸多景点的前世今生,凸显海派文化在这片土壤中发生、发展的历史人文脉络与风采,为海派之源、卓越之城开启了新时代的新导引,为上海城市精神注入了新解读、新内容。
书内页
这本30万字的新书,辑录了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和讲坛演讲的精彩篇章,包括徐汇区区长方世忠与复旦大学教授魏明德、徐光启后人与学者李天纲等的精彩对话,细致入微地披露了“中国牌楼走向世博会”“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中国百年电影长廊”“小红楼诞生的时代曲”等海派文化历史进程中的“点睛之笔”,而徐光启、马相伯、聂耳等一大批著名历史人物在徐家汇留下的踪迹与故事,以及经过精心挖掘、发现与挑选的“历史原图”和“风光美照”,为关注城市文化的读者进入徐家汇源、阅读“海派之源”史册,提供了多元视野和多重发现。
“年初,我与复旦大学魏明德教授有过一次关于徐家汇源的对话,共同为徐家汇源的文明基因图谱画像。我的理解,徐家汇源的文明基因包含了三个层面,”徐汇区区长方世忠在发布会上介绍道,“一是人文关怀。徐光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关切而开展农业研究,土山湾为底层孤儿提供学习谋生之技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徐家汇源文明基因中的普惠性、务实性和公平性。二是科学精神。明末清初,徐家汇源开启了‘江南科学计划’,构建了完整的科学传播体系和文理兼备的教育体系,徐家汇成为江南科技发展的源头,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在这里交融平衡,新的社会功能、新的科学技术在这里应运而生。三是开放特质。以徐光启与利玛窦、马相伯和晁德莅为代表的中西文明在这里碰撞交流,塑造了徐家汇源开放包容的品格,开放和对话带来的多样性、国际化也成为海派文化最具魅力的特质和永续发展的动力。”
书内页
“可以说,徐家汇源是徐汇之心,也是徐汇之光,直到今天,徐家汇源的文明基因仍然具有值得我们发掘和汲取的现代因子与当代价值,为当下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不断提供精神力量。”方世忠说。
现实永远在历史的延长线上。如何让徐家汇源的文明基因照进现实,走向卓越之城,是时代交给徐汇的特殊命题。方世忠介绍:“为进一步传承历史文脉、发掘徐家汇文化内涵,徐汇区打造了上海首个都市开放型旅游景区徐家汇源,通过‘建筑可阅读’和文化体验活动,丰富大众对海派之源的认知。我们正在建设标杆项目‘上海之光’徐家汇书院,打造体现海派文化精神的高品质公共阅读空间,进一步凸显徐家汇源的文化标识度。集结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海量历史原图,精心编撰的这本《海派之源·徐家汇源》,也让读者能够从书中直观历史、触摸遗存、体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