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上的主题出版超好看,“四史”也可以这样学

提到主题出版物,你会想到什么?严肃冷僻?学术性太强?可读性差?如果有这样的刻板印象,那就到今年的上海书展看看吧。连环画、口述史、档案解密……一批经典主题出版物以新颖的角度和独特的呈现方式叫人耳目一新。

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发布的一场场“四史”精品图书活动上,大大小小的读者看得津津有味,大人们追问着革命先辈的故事谜团,小孩们坐在阶梯上专心捧着连环画,参与过浦东开发开放历史的老人们互相回忆着当年的奋斗史,激情澎湃。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各大出版社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汲取灵感和素材,为读者奉上一批批题材新颖、内容生动的图书,让读者们跟随新中国的奋斗者们去追寻初心之源、奋斗之魂。

“四史”书架

“四史”书架

档案解密让历史的面貌清晰展露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传承着红色基因,承担着重要使命。近一个世纪以来,红色文化一直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底色。今年上海书展上,有不少讲述党史的图书分量十足又好看,成为了网红书。

如今的上海市兴业路76号,是两幢具有20世纪20年代上海民居风格的石库门楼房。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的13名代表以及2名共产国际代表在这里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由于当时会议是秘密召开,而后又长期处于战争年代,因此,中共一大会址的寻找、确认工作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进行。党的诞生地是如何被勘察、确定的?建筑的修缮复原工作具体如何展开?背后有怎样曲折的故事?由上海市档案馆深挖馆藏资源、精心编纂的新书《党在这里诞生——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革命遗址调查记录》给出了答案。

这本书集会址勘察、当事人访谈、回忆录、珍贵图片等为一体,着力多侧面、多角度展现建党早期丰富的活动内容。全书汇集15组档案文献、27幅珍贵图片,共12万余字。

“书里的图片不得了,很珍贵的。”“这些老故事都能被挖掘调查出来,花了功夫的。”澎湃新闻记者在《党在这里诞生》新书发布会上,看到不同年龄层的读者翻着书在讨论其中的内容。

现场一位男性读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李达、包惠僧这些人的文章不多见的,档案馆能找出来,也是满足了我这种党史爱好者的好奇心了。”这位读者所说,是《党在这里诞生》中收录的中共一大会址原住客李书城的妻子薛文淑,曾来往于此的周佛海妻子杨淑慧、老街坊邻居等的座谈会记录。书中还收录了部分当事人的回忆录。其中有陈潭秋1936年6月撰写的《中共第一次大会的回忆》,李达、包惠僧等人的回忆文章等。这些文章生动展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在沪活动的状况。此外,也收录了陈公博、周佛海等人有关建党早期活动的文章。

除了《党在这里诞生》,还有《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新中国70年》《初心之地》等图书也在书展热销。上海书展还推出了“四史教育”七天七讲系列,以专题形式集结相关专家资源,系统、生动阐述“四史”故事。比如,在七天七讲系列活动现场,学者武力为读者们讲述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新中国70年》,全书以真实准确的史料、严谨翔实的数据,全面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历史,生动展现了几代人如何把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

《初心之地》一书的主编、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则在“四史教育”活动与读者分享上海一个个弄堂、一条条马路上的红色秘密。“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地,留下了众多光辉耀眼的红色历史足迹。它们并不显山露水,也许就在你身边每一条普通的马路上。但每个足迹,都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读者们如果去上海轧马路,别忘记带上这些书,去实地感受下革命先辈们留下的足迹。

《党在这里诞生——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革命遗址调查记录》

《党在这里诞生——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革命遗址调查记录》

口述史追溯往昔奋斗历程

今年也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上海书展上也涌现了一批讲述浦东崛起历程的图书。30年前,上海的浦东还是一片阡陌农田;30年后,这里已经是一座璀璨的现代化新城。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因而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书写了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又一个奇迹。历史值得铭记,上一代人走过的印记和积累下来的经验弥足珍贵。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人民出版社携手推出的《奇迹:浦东早期开发亲历者说(1990—2000)》收录了40余位浦东开发开放最初十年的开拓者的珍贵口述资料,分为四个部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从多个领域和视角记载了浦东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事关浦东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重要决策过程,以及见证行业领域变化的重要细节。

这40位口述者都是浦东开发开放过程中的参与者、推动者、建设者和见证者,他们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飞扬的青春,奉献给了浦东开发开放最初十年艰难起步、艰苦创业的历程。

浦东新区的区长、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胡炜说自己是浦东开发的一名老兵,他回忆过去的岁月,怀着感恩、致敬的心。“当初在陆家嘴动迁过程中,立信船厂举厂搬迁,没有中断一天的新船业务,没有落下一名普通员工。他们到了新的地方创业,路途遥远,设施简陋,但工人们没有怨言,努力创业。十年以后,这个厂能够一年建160艘万吨船,也体现了工人阶级的这种情怀和志向。”

胡炜回忆:“建设浦东机场,首批签约的一千户村民没有等正式召开动迁会仪式就主动搬家,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和房屋。当时我们采取了征地保障,就地分流,鼓励创业,提前养老等多种方法,保证了农民的基本生活。”

从农田遍布、芦苇摇曳,到高楼林立、企业云集,上海浦东书写了中国改革开放史的又一奇迹,创下无数个“第一”。如果你想了解浦东奇迹,还可以从《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中国传奇:从特区到自贸区》等书中去感受上海浦东的伟大。

《奇迹:浦东早期开发亲历者说(1990—2000)》

《奇迹:浦东早期开发亲历者说(1990—2000)》

连环画将奋斗精神传递给后来者

伟大的时代是靠一位位奋斗者共同铸就的,他们的故事鼓励着群众们不断前行奋进。近日,在上海书展上,一套图文并茂的“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第一辑吸引了读者的目光。

“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第一辑)共10册,由上海连环画名家、油画名家、实力作家、资深编辑合力创作,聚焦10位获得国家荣誉的上海杰出奋斗者,讲述他们的故事。

书中既有法治“燃灯者”邹碧华、电影艺术大家谢晋、以“种子精神”践行初心的植物学家钟扬,也有精心育人的一代师表于漪、从码头工人成长为发明家的“抓斗大王”包起帆、远洋运输体制改革推动者许立荣,还有好干部汤庆福、以生命书写“药神”传说的药学家王逸平、救死扶伤的“最美医生”夏强,以及驰骋篮坛为国争光的“小巨人”姚明。读者很熟悉这些名人的照片,但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这还是第一次。这套连环画也成为“画说四史”主题书单的重要读物。

夏强,擅长成人及儿童终末期肝病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尤其在成人与儿童肝移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所带领的团队,连续七年实现肝移植手术量全国第一、儿童肝移植年手术量世界第一,创立了国内首个儿童肝移植病区,创建了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儿童肝移植慈善救助平台,牵头制定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指南》,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儿童器官移植学术组织。

在发布会上,夏强医生也到场,对于自己成为画中人,他感到无比荣幸。“我自己也是受模范影响长大的,小时候就看白求恩的连环画,希望我也能把这种影响传递给小读者们。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医学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只是庞大医务人员队伍中的一员,也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夏强说。

包起帆从平凡的码头装卸工起步,和新中国共同成长。他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了港口装卸机械化,被誉为“抓斗大王”。他还参与开辟了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参与建设了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领衔制定了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巴黎、日内瓦等国际发明展金奖36项。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包起帆在书展上说:“我自己非常喜欢这套小人书,好看好读。希望书里的故事能给年轻人启迪,也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新时代需要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前辈们走过万水千山,后来者们传承他们的意志与精神,继续跋山涉水,去描绘更加雄伟壮阔的中国图景。

“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第一辑)

“新时代奋斗者系列连环画”(第一辑)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