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位美国最重要、最强有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关键词是:黑人、托尼·莫里森校友、大学肄业、开出租、《黑豹》编剧、黑豹党父亲。
塔那西斯·科茨
1.
塔那西斯·科茨(Ta-Nehisi Coats)的名字源自埃及的古老历史,Ta-Nehisi意为“黑人的土地”。
2.
托尼·莫里森校友,但,是肄业校友。
塔那西斯·科茨在霍华德大学的校庆日上发表演讲
科茨就读于霍华德大学。这所大学又名“黑人的麦加”,是美国黑人的精神圣地,输出了众多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最高法院第一位黑人大法官,第一位黑人纽约市长,更有一串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字,比如托尼·莫里森。
科茨说,是霍华德大学塑造和成就了他,“给我以智识上的训练”;他的写作生涯就是在大学期间开启的。不过,科茨在霍华德大学待了五年,却没有拿到毕业证,他是科茨家七个子女中唯一一个没有拿到大学文凭的人。
3.
差点儿放弃写作去开出租。
在霍华德大学读书时,科茨试着给一些刊物投稿,由此走上写作道路。他先是做了《华盛顿城市报》的撰稿人,此后辗转于《村声》《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
以写作为生,在任何年头任何土地上都不是容易的事;穷困潦倒成了科茨离开大学自力更生之后的生活常态,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妻子,最不济的时候还要依靠岳母的扶持。科茨在《在世界与我之间》中提到,那时他的写作收入只够付家中的水电费账单(而且不是全部的水电费账单)。
一度,科茨想要放弃;他为自己找出的替代选项是,开出租。他说他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两件事是写作和开车,既然写作可能是条死路,那就以开车谋生吧。拦住他的是他的妻子。她相信科茨的天赋,相信写作应是他的志业,不该草草丢弃,“你必须讲出你的故事”。
这样,才有了名声渐噪的《大西洋月刊》专职作家科茨,才有了2015年夺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科茨,才有了入围普利策奖、全美书评家协会奖终选名单,得到奥巴马和托尼·莫里森赞誉,作品销量超过200万册的科茨。在投身写作将近20个年头之后,科茨终于可以把出租车司机从自己的留一手list上划掉了。
4.
作为作家,科茨写评论、写小说、写回忆录;但同时,他是漫威漫画《黑豹》的编剧。科茨担纲编剧的第一期《黑豹》于2016年4月登场,史无前例地售出35W册,创下销量纪录,也成为当月最畅销漫画。
塔那西斯·科茨担纲编剧的《黑豹》漫画封面
能让科茨胜任漫威《黑豹》编剧工作的,不只是他对美国黑人历史、种族问题的理解与洞察;还因为超能力、英雄、漫画、奇幻文学是他从小的热爱。这是他钟爱的宇宙,这里的法则他早就熟稔于心。在回忆成长历程的《美丽的抗争》中,他写到儿时最爱的《纳尼亚传奇》、漫画杂志、游戏《龙与地下城》,写到他总是在他们家那座破烂拥挤的房子里幻想着披上魔法的黑袍,挥舞精灵的宝剑,召唤出另一个世界里的飞马和神鹰。
结束《黑豹》编剧工作之后,科茨的超能力之恋没有终止。2018年,他接下《美国队长》的编剧工作;而他在2019年出版的最新小说《水中舞者》,主人公就是一个拥有超能力的黑奴,能够扭曲时间和空间,在阴差阳错中肩上了拯救同胞的历史使命。
(巧合的是,科茨的父亲曾经是一位黑豹党地方领袖;尽管《黑豹》的创造者坚称漫画与真实的黑豹党没有任何联系。)
5.
如果没有成为作家,科茨成为一名rapper的可能性要比成为出租车司机的可能性大得多。
在12岁那年,当1980年代的美国说唱乐席卷整个巴尔的摩,科茨陷入一种迷狂:所有的空余时间,他都用来听说唱、写歌词、练节奏了。《美丽的抗争》里,他回忆自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行一行地写。我写得不好,但还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地写了下去,最终年复一年”。
这股魔怔劲儿甚至让他扔掉了至爱的漫画,主动捡起了父母以前硬塞给他他也不看的黑人历史书,然后囫囵吞枣地把那些历史转化成他笔下的诗。别的黑人男孩去打篮球,他就在球场外面的墙根底下,拎一台录音机唱念做打。这位少年rapper也获得了一些认可,主要来自他身边的同龄男孩,他们觉得科茨在这事儿上挺天才——但很可惜,和许多孩子一样,科茨的rapper梦也属于三分钟热度。
不过,这份才赋并没有从他体内消失,而是流淌到了他成年后的写作里。他的文学语言充满韵律和节奏,堪称大规模纸上rap(可以在《美丽的抗争》中深刻体会)。
6.
生于犯罪之都,但有幸摆脱了犯罪道路(多亏了他爸)。
塔那西斯·科茨1975年生于巴尔的摩,此地号称美国最暴力、最危险的城市之一,犯罪率、谋杀率长期居高不下,也令中国留学生闻风丧胆。比图社交网络上常见这样的提问:要去霍普金斯留学两年,巴尔的摩的治安真的很乱吗?
身为一个黑人男孩,出生和成长在巴尔的摩意味着什么?在《美丽的抗争》中,科茨说巴尔的摩男孩们的青春梦想无外乎戴上最粗的金项链,开上最豪华的车,在震破耳膜的车载音响中,嗑最嗨的药,约最辣的妞——少年时的科茨自己也有过这个梦。许多父亲抛弃了他们的家庭,许多孩子早早地逃离学校进入黑帮,余生与毒品、枪战、残疾或是贫穷绞合在一起;更加不幸的是,许多男孩的余生会很短暂,消失于少管所,消失于街头暴力或者警察的枪下,消失于谋杀之后的自杀。
左图:科茨家的七个孩子,图中成人为父亲保罗·科茨 右图:儿时的科茨与父亲
“这个世界上遍布伟大的事业——曼德拉、尼加拉瓜和抵抗里根的战斗。我们却为了受压迫者缝制的运动鞋、为我们之外的组织带去利润的外套和绣着邦联各州名字的帽子而献身。”巴尔的摩枪械泛滥,在该玩毛绒玩具的年龄,男孩们拿起了枪,既是为了自卫,也是为了出击。那些有幸能读完初中的孩子在选择去哪所高中时,考量的标准不是谁的升学率更高,而是谁的校园更安全。
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科茨和六个兄弟姐妹全部升入了大学;科茨的父母为此付出的不只是经济上的拼命。为了让七个科茨不被巴尔的摩青年的普遍命运俘获,科茨的父亲和母亲必须一边努力赚钱一边时刻盯紧孩子们,适时且严厉地阻止他们滑向那种对男孩们来说似乎很酷的街头生活。
这就是《美丽的抗争》在讲述的故事。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塔那西斯·科茨诗化的、音乐性的语言,调侃的、幽默的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减淡了这条巴尔的摩少年成长路上的触目惊心之感。他讲他的父亲如何在抛妻弃子很常见的环境中坚持守护自己的大家庭,悉心培养七个孩子;如何在从越南战场上退役、从黑豹党地方领袖的位置退出之后,困难地赚取每个周的房租、孩子的学费;如何用训诫、书籍和街头巡回给孩子们解释黑人的历史,叫他们记住自己的根源,认识到族人的荣耀所在;如何徒手从家里昏暗的地下室开始,建立一家“黑人经典出版社”,勉力维持运营,保存珍贵的黑人文化结晶,并用它们喂养科茨,最终塑成科茨日后写作的精神根系;如何在一个不公不义的世界中,竭力维护科茨的家庭和心灵世界的完整性,教给他公义、自立、坚韧、无惧的纲要,使他幸运地避开了那道吞噬巴尔的摩无数男孩的深渊,避开了吸毒贩毒、抢劫打砸、开枪杀人或自杀的黑色命运。
科茨父亲在黑人经典出版社
“我的父亲终其一生都在斗争,但曾经他也像我一样——来自街头,却又不属于街头。”《美丽的抗争》是当今美国最负盛名的黑人作家对少年成长的回忆,既有普遍代表意义,又有其殊异之处。他在成长之路上所面对的种种血的诱惑与义的困惑,是美国黑人的共有现实;而他所拥有的这位父亲,却是极为特别的。他没有避讳父亲的混乱家庭关系(七个孩子来自四位母亲)以及武力的教育方式(一条黑皮带是科茨的童年阴影),但他着墨最多的,是父亲怎样在混乱的时世中,立定自我、守住价值;怎样带领孩子们,从流血的街头撤出,走上明亮的、知识的人生道路。他说,“在我小时候,父亲就是我的大英雄。”
《美丽的抗争》,是他献给父亲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