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物志》:明代文氏一族的吴中风雅

【编者按】

晚明万历时,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风气日益奢华。文徵明曾孙文震亨著《长物志》一书,探讨园林设计和器物的鉴赏,意图与斗富夸奇者相区别,保留真正的风雅之道。近日,明代艺术史研究专家蒋晖校注的《长物志》出版,此处摘发本书的后记。

晚明人文震亨(1585—1645),字启美,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学家、画家、古琴演奏家、园林设计师。在崇祯朝,为武英殿中书舍人。

文震亨出生于一个官宦和文艺世家。明代中晚期,文氏一族所代表的吴中风雅,在曾祖文徵明时代到达顶峰,自文徵明后,祖辈文彭、文嘉,父辈文元善、文元发,再到文震孟、文震亨,几代人递承,苦心孤诣诗文书画及园林营造,探寻构建艺术的桃源梦境,成一段段风雅佳话。

万历四十七年(1619),时文震亨三十四岁,文氏家族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建立起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实践,最终被其落于笔下,浓缩成了《长物志》十二卷文字,刊刻发行。作为记述晚明物质文明与士大夫审美情调之书,后被收入《四库全书》。

《长物志》涵盖衣食住行用等各个生活层面,它强调通过对物质的正确驾驭而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感官体验,究其本质,是指导人们享受人生乐趣的一部书。

十二卷所书写记录的亦是生活理想,是文震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之间保持平衡的一种畅想。《长物志》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优雅。

文徵明《聚桂斋图》

天启元年(1621),文震亨求学寓居于南京,在六朝烟水金粉之地,歌舞升平的秦淮河边,除了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亦从事了大量艺文创作。

天启二年(1622),文震亨编成《秣陵竹枝词》,时人称“词一出而唱破乐人之口,士大夫又群而称之”。

天启五年(1625),受苏州地方官举荐,文震亨成为一名“贡生”,此时作为诗人,也声望愈高。

崇祯十年(1637),文震亨应诏前往北京任武英殿中书舍人,供奉内廷,为崇祯皇帝处理古琴方面的事务。

崇祯十四年(1641),文震亨因卷入党争而下狱,次年获释,押送军饷去大同,后来回到苏州。

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崇祯帝自缢。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曾诏其南京任职,不久因党争,文震亨辞官。

顺治二年(1645),苏州沦陷,投水被救起。不久后,为抗拒“剃发令”,绝食六日后(闰六月二十九日)而亡,谥节愍。


文震亨《行书七言诗》

一、《长物志》特性

独立的美学观

《长物志》中,尤其《器具》卷的很多材料,万历十九年(1591)出版的高濂《遵生八笺》同有描述,但对同一器物优劣品评,文震亨往往与高濂截然相反。

典型的一个例子——论“琴台”,对某一特殊样式的琴台,高濂认为“诚为世所稀有”,并颇为感慨道,“其价亦高。余一见后不知何去,令人念之耿耿。天下奇货,信不易得”。文震亨却说:“更有紫檀为边,以锡为池,水晶为面者,于台中置水蓄鱼藻,实俗制也。”

又比如“数珠”,高濂认为杭州灌香小菩提子是铭心绝品,而文震亨却认为特别可厌。

高濂著作中提到的“长腰、鹭鸶”葫芦、“天生树枝”竹鞭、“内藏刀锥”压尺,文震亨也一律以俗气看待……

尊重自我价值判断,不盲从大众观点甚至前辈名士的意见,独立思考并敢于标榜发声,这是《长物志》最独特、最成功之处;文震亨的艺术鉴赏品位、审美趣味,也是这部书四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得读者喜爱的原因。

“删繁去奢”的核心思想

晚明万历时,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风气日益奢华。有虚荣者虽家无余粮,买一顶貂皮帽子可值数十金,并带动附近的浪荡子弟热心效仿。当时苏州还有专门叠假山造园林的职人,所谓“山师”,为造一座假山而一掷千金的富豪更不在少数,山师生意异常兴隆。

苏州历来又有收藏书画的风气,尤其是官僚士绅,喜好搜罗罕见珍贵碑帖,品鉴名家字画。士大夫以家中没有倪云林真迹为耻,而一般富人期望通过收藏提升社会地位,标榜身份。

到嘉靖末年,即使普通老百姓没条件造园,也有“三间客厅费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这股风气还带动了家具陈设的奢侈消费。李乐《见闻杂记》记松江府吴某,去南京中举后并纳一妓为妾,为她“制一卧床,费至一千余金”,李乐愤然在书中发问,此床“不知何木料?何妆饰所成?”……


仇英《竹院品古图》

《长物志》所嘲笑并鄙夷的就是这类社会做派和这群斗富夸奇者,认为这是对真正风雅之道的极大玷污。为避免将来可能流于滥觞,恶俗到不可预测的地步,所以作此书防微杜渐。对于艺术鉴藏与日常消费行为准则,文震亨分门别类,阐述总结出“删繁去奢”的核心思想,通过建构“古、雅、幽”的美学世界,突破世俗,坚守传统文人的高逸之气。

言有尽而意无穷

《长物志》十二卷,从《室庐》开始,以《香茗》终结,完整记录了晚明江南园林、建筑、家具、文房、花木、服饰、舟船、香道、茶道、花鸟虫鱼等诸多物质文化信息,雅俗风尚,结合具体从容指导如何营造自然之美,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和美学价值。

此外,古人作文,草蛇灰线,多有曲笔深意。《长物志》亦如此,部分内容,甚至多少带着“秦淮香艳”。

如《香茗》卷“松萝”条,寥寥几十字,最后文震亨忽然提道“南都曲中亦尚此”。“南京秦淮边的歌姬们都好饮松萝茶”这一闲笔,实则另有玄机,直接指向文震亨在南京的风花雪月生涯。他作为风月场上的浪子,深谙欢场女子的生活细节,小到饮茶之嗜好,皆了然于心。

与文震亨同时代的文人张岱,在其《陶庵梦忆》中曾写过一名茶道大师——闵老子闵汶水,闵汶水在南京桃叶渡开设茶室,名叫“花乳斋”,花乳斋其中一位客人,正是当时的秦淮花魁王月。闵汶水是安徽休宁人。正如《长物志》“松萝”条开头所说,正宗松萝茶只产于休宁松萝庵附近,且产量极少。换言之,似乎王月只有特意前往闵汶水的花乳斋,才能喝到正宗的松萝茶。

这里种种隐晦的微小历史细节,茶的品种、烹茶人、喝茶人,尽在《长物志》一句“南都曲中亦尚此”的闲笔暗示中,符节若合,不禁引人遐想。

金农《玉川先生煎茶图》

另外,本书序言作者、《几榻》卷的审定者沈春泽,与文震亨一样,同是一位才情焕发的风流人物,他在南京曾首倡选美,所谓“千金定花案”轰动一时。而那位喜欢松萝茶的王月,就是一位花榜状元。作者文震亨、序者沈春泽、没有正式出场隐藏在《长物志》文字背后的王月,其中的内在关联,充满暗示与戏剧性……

二、本书的勘注思路

《长物志》是一部以物质消费审美、园林设计、器物使用为根本内容的鉴赏之书,虽大体上文字简略浅白,但随时代变迁,各卷中仍存在一些器物名词、地方称谓、专业术语,让今天的读者阅读时难以理解。因此也使得上下文的语义模糊不清,无法完整感受原文所蕴含的信息。

比如《水石》卷中,关于“战鱼墩”,以往注释多理解为用来捕鱼的水中的土墩,这属于典型的望文生义。“战鱼墩”实是文震亨从苏州人至今沿用的一处特殊地名而信笔写来的,乃“鲇鱼墩”,苏州方言,念“鲇”为“战”,故名。苏州地方志中记载:这是阊门附近的一条巷子,有一段路面突起状如鲇鱼之背,因而得名。这样也能完整理解文震亨用“战鱼墩”比喻池中垒土为屿的原意。类似的情况在其他的注释中,为数不少,如“眼掠”“雪洞”“黄熟香”“唵叭香”等。

本次工作,参阅了大量与《长物志》时代接近的明代文献,如《物理小识》《通雅》《宋氏燕闲部》《三才图会》《事物绀珠》等明人著述、笔记、类书、地方志以及相关的明代图像文献,同时参阅《格致镜原》等清代早期文献,特别是姚承祖《营造法原》江南古建档案及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对界定《长物志》若干问题,从实物资料上给予了充分诠释依据。


陈洪绶《人物图》

比如《几榻》卷中对“飞云起角”概念的理解;将“赤水椤”断句理解为“赤水、椤”,作为两种不同木种分别辨析;“柏木琢细如竹”床的造型等。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卷既是系统记录明代文人参与家具制作情况的唯一文献,也是《长物志》中术语名词失解、疑点较多的部分。本卷的注释,有的属于平地起峰,总因心存疑虑而不能“视如无物”,心安理得。对若干之前不曾注释过的家具术语、名词,笔者试作初步考证,释名以求达义。但如“吴江竹椅”“专诸禅椅”等器,其造型、材质、产地、源流等,至今尚未找到任何实物与文献资料,也待有识之士作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长物志》获得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尤其是许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朋友。随着社会发展,其园林、家具、文玩、盆栽、服饰等诸多方面的传统审美,相信将被更广泛地融入现代设计、制造,直接影响当代生活。

文震亨在苏州有香草垞一所宅园,早已荒废。钱谦益《牧斋初学集》,有《文三启美次余除夕元旦诗韵见寄·叠韵奉答兼简文起状元》一诗,聊供诸君遥想当年风姿:

奇石名花错盎盆,清言竟日寡寒温。

停云家世红栏里,邀笛风流白下门。

芳草闲庭新度曲,桐华小院别开尊。

廿年游迹如前梦,每向空斋屈指论。

晚明政局,风雨飘摇,但这个时代结出的奇炫之花如《长物志》,历四百年沉淀,如园林里陈设的明代家具,雍雍穆穆,气度端凝,日益散发出迷人的光泽,始终不能磨灭。

《长物志》,[明]文震亨 著,蒋晖 校注,三秦出版社,2020年5月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