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的新生:从拉丁世界到东方帝国》
[英]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著,李达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为“拜占庭三部曲”的第一部,从君士坦丁的诞生讲起,在公元800年圣诞节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时收尾,其间见证了君士坦丁、查士丁尼、希拉克略等多位皇帝的光辉,也不断面临着周边蛮族的入侵和袭扰。第二部为《拜占庭的巅峰:从光复时代到曼齐刻尔特》,第三部为《拜占庭的衰亡:从希腊君主到苏丹附庸》。
《不正义的多重面孔》
[美]朱迪丝·N.施克莱著,钱一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不幸与不正义区别何在?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受害者的不正义感?在本书中,作者对相关问题作了思考,区分了积极和消极的不正义,认为不正义不仅包括有意为之的残忍或不公行为,对此类行为不闻不问也是不正义的表现,并指出,相比于追究责任,更重要的也许是积极行动,努力减轻受害者的苦难。
《重新发现欧洲:西班牙何以成为西班牙》
[英]杰里米·布莱克著,高银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一个日不落帝国,为何极盛而衰,塞万提斯戏剧早有预言?严酷环境与历史战争,究竟是什么塑造了西班牙?历史学家杰里米·布莱克用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材料,讲述了不为人知的西班牙历史。从古罗马浴血奋战反抗王权的边陲小国,到大发现时代的航海帝国,再到20世纪反对独裁者的革命先锋。
《大众的反叛》
[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著,刘训练、佟德志译,山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阐述了作为“大众”的社会力量在现代的崛起,以及一个由“大众”占据支配地位的时代的来临。“大众人”是现代物质生活的过度的畸形产物,他们依然拥有平庸的本性,却企图取代精英。他们正在颠覆公共生活,阻碍国家发展,也终将导致人类文明的衰落。奥尔特加的大众理论颇具普适性,依然能解释今天社会的诸多病症。
《第一次世界大战:繁荣的幻灭》
[英]诺曼·斯通著,王东兴、张蓉译,中信出版集团
“一战”入门普及读本,牛津大学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经典之作,200多页看清“一战”全貌。诺曼·斯通以叙事为主,穿插新颖独到的见解,深度解读20世纪欧洲各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关系,刻画昔日的文明中心,勾勒出“一战”这个20世纪重大又复杂的论题。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日]上野千鹤子著,邹韵、薛梅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伽达默尔传:理解的善良意志》
[加]让·格朗丹著,黄旺、胡成恩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说:“只有了解了一个人的生平故事——他的传记,我们才知道他是谁或他曾是谁。”有别于一些综述性的评传,解释学执牛耳者伽达默尔最亲密的学生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关于他老师思想和生活的权威传记,不仅记录了群星璀璨、风云突变的20世纪,也阐明了对现代性理解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种哲学品格。
《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全三卷)》
[英]马丁·贝尔纳著,郝田虎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古典文明的古典性在哪里?在这部极为大胆的学术著作中,马丁·贝尔纳挑战了我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的全部基础。他认为,古典文明的深厚根源在于亚非语文化;但自18世纪以来,主要由于种族主义,这些亚非语影响被系统地忽视、否认或压制了;古典时期的希腊人的政治制度、科学、哲学或宗教源自东方,尤其是埃及。
《剑桥文艺复兴哲学史》
[美]查尔斯·B.施密特、[英]昆廷·斯金纳主编,徐卫翔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由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和文艺复兴研究巨擘查尔斯·施密特共同主编,全书按哲学分支而非哲学家或学派来安排组织,是一部全面论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综合性文集。
《九面之城:纽约的冲突与野心》
[美]乔安妮·雷塔诺著,金旼旼、许多、刘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将四个世纪的纽约历史分为九个相互联系的时代,荷兰人与英国人为新世界的控制权而争,殖民者与印第安人为土地和资源而争,金融寡头与政治人物为城市权利而争,老移民与新移民为话语权而争,正是这一次次的冲突让纽约从一个简陋的港口发展为世界级的都会,同时也铸就了这座城市开放、多元与包容的品质。
《历史与历史学家:理查德·威廉·索森选集》
[英]罗伯特·J.巴特莱特编著,李腾译,上海三联书店
理查德·威廉·索森是英国20世纪最著名的中世纪史学家之一。他一直致力于中世纪盛期思想文化的构建,对中世纪史的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书集索森重要论文、演讲稿等13篇,内容涉及史学史和史学理论、对前辈和同辈学人的回忆与评价,在外国史学史和西方中世纪历史理论与学术史发展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纳粹掌权:一个德国小镇的经历》
[美]威廉·谢里登·阿伦著,张晶译,格致出版社
本书展示了纳粹独裁政权如何通过宣传手腕巧妙地超越民主制度,并且夺取权力。威廉·谢里登·阿伦依靠当地报纸、期刊、报告、预算信息、犯罪统计数据、采访当事人以及法律记录,解剖了诺特海姆这个德国小镇,用显微镜般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昏睡小镇向纳粹据点的转变。
《什么是民粹主义?》
[德]扬—维尔纳·米勒著,钱静远译,译林出版社
在本书中,米勒定义了民粹主义的核心要素:它反对多元主义,垄断对人民的定义,剥夺持反对意见者的人民资格;民粹主义并非民主政治的正当组成部分,而是它挥之不去的永恒阴影。在米勒看来,危险和误解都源于概念的模糊不清。只有明确了民粹主义的本质,我们才能在民主政治的实践中更好地应对它的挑战。
《士与大变动时代》
沈渭滨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沈渭滨教授研究领域广泛,其辛亥革命研究领域的成就极为特出。本书选取充分反映其各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论文,并展现他在史学理论、书评等其他方面的才华。
《西法东渐:外国人和中国法的近代变革》
王健著,译林出版社
本书选录了六十余篇中国近代法学作品,囊括了卫三畏、罗伯特·赫德、丁韪良、罗斯科·庞德等对中国法律问题的独到见解,是法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史料汇编,力求深入清末民初的大变局时代,呈现东西方法律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流。
《西医来华十记》
苏精著,中华书局
近代西方医学来华已有两百多年。本书以第一个百年(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相关的人与事为论述对象,并利用第一手史料,如来华西医及学习西医的中国人的书信、档案和报告作为论述主要基础,其中不乏前人论述未及、不尽正确,甚或有误的内容。本书含十篇文章,大致按内容或人物年代先后排序,主要是基督教传教医生的活动。
《硝烟中的葡萄酒:纳粹如何抢占法国葡萄园?》
[法]克里斯托弗·吕康著,陈虹燕、周欣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二战期间,法国葡萄酒并非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物品。在纳粹领导人眼中,随着法国的战败,葡萄酒成了最珍贵的战利品。作者通过未公布过的文件与资料调查,再现了二战时期纳粹在法国掠夺葡萄酒资源的疯狂行径,首次披露关于战争与贸易的诸多史料,掀开在德国占领与叛国者通敌背景下法国葡萄酒世界里最黑暗的一页。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杀刽子手》
[德]贝蒂娜·施汤内特著,周全译,北京日报出版社
作者在分析大量一手资料后认为艾希曼绝非盲目服从的平凡纳粹官员,而是一个善于伪装、不思悔改的谋杀犯。本书不仅纠正了长期以来对艾希曼基于阿伦特提出的所谓“平庸之恶”的解读,更还原了战后纳粹与残余极右翼分子构成的逃亡网络,呈现了联邦德国的鲜活片段,揭示了美洲纳粹圈子的真实面貌。
《叶名琛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黄宇和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有关两次鸦片战争的史料很多,本书重点介绍其中具关键性的原始史料之一,即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双方来往的外交文件汉文本,并作提要汇编,以供学者参考、钻研和追阅。这批文件的重大威力之一,莫如排比了叶名琛所收发的每一道照会,由此而说明他有照必覆。世人指责他“有照不覆”,以致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实属冤枉了他。
《音乐的故事:从巴比伦到披头士》
[英]霍华德·古多尔著,赖晋楷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这场从史前乐器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奇幻旅程中,古多尔引领我们走进音乐的历史,身临其境地感受着每一项音乐创新带来的冲击——和声、记谱法、人声剧场、管弦乐、舞蹈音乐、录音技术。他将目光聚焦于声音的变迁,发掘那些带来革命性变化的重要发明,重现音乐家们深具前瞻性的音乐视野。
《战争的试炼:十字军东征史》
[英]托马斯·阿斯布里奇著,马千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当下英语世界关于十字军史的一卷权威著作,融最新史料、双重视角、荡气回肠的史诗叙事为一体,廓清中世纪持续200年的东西方大战所笼罩的重重迷雾,将读者带入一个满是传奇英雄的世界,又揭露充斥在那个时代的令人惊骇的暴力杀戮,还原史实。
《知更鸟传》
[英]斯蒂芬·莫斯著,孙红卫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国自然作家、BBC自然历史单元王牌制片人、纪录片《地球脉动2》及《王朝》旁白作者斯蒂芬·莫斯作品,全书以朴实真挚、趣味盎然的笔触记录了知更鸟的方方面面,揭示了知更鸟为何如此受英国民众欢迎的秘密,是一本鸟类科普读本,更能从中读出英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泰晤士报》“年度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