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鲁冰花》,钟肇政是很有勇气的

小说《鲁冰花》作者钟肇政于5月16日19时去世,享年96岁。

自1951年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婚后》之后,钟肇政笔耕不辍,一生写下了逾2000万字的作品。其中最具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当属“浊流三部曲”(《浊流》《江山万里》《流云》)以及“台湾人三部曲”(《沉沦》《沧溟行》《插天山之歌》)。

然而,他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则是1960年发表的首部长篇小说《鲁冰花》,在经过改编为同名电影和歌曲后,广为人知。1989年,甄妮在央视春晚上翻唱了同名歌曲,更是勾连起两岸共通的情感,至今仍是两岸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钟肇政

二十岁开始习汉字写中文

钟肇政于1925年生于中国台湾桃园,父母一个说客家方言,一个说闽南方言。在淡江中学、彰化青年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就读于台湾大学中文系,但很快即辍学,回家乡担任小学教师。

“他在台大中文系,只读了两天就退学了。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在兵役期间因高烧不退造成听力障碍,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用中文书写很吃力,而且特别不习惯台大老师五湖四海的口音。” 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批评家杨宗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钟肇政自七岁起,“即被迫学习日语”,“到了进中学时,校内日常所用语言已全部是日语,迨至中学时代,读写不用说,连思考也全是日文”。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之后,他立刻如饥似渴地学习中文。正如他在自传体小说《浊流三部曲》之三《流云》中所描写的:先是饥不择食地四处找书,借《三字经》《千字文》《七言杂字》等书认字,继又专攻中文教科书,“把不会读的字一个个抄下来,再翻汉和字典,注上切音……一篇文章用这方法读会了,就到户外去大声朗读,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直到能够背诵为止。”从识字到写作这个过程相当艰难,但钟肇政从没想过放弃。

最初的创作,他是“用日文思考,起草,然后自译为中文;继而,思考仍用日文,日文句子既成形,即在脑中译为中文,免去写下日文草稿的手续”;最后才终于完全跨越语言障碍,能够直接用祖国的语言进行思考和写作了。

“这种学习语言的过程,‘创作即翻译’的方式,不独为钟肇政所有,几乎是他们那一代作家所共通的经历。”杨宗翰说道。

《鲁冰花》最为大众熟知但不是他最好的作品

1951年,钟肇政发表了处女作《婚后》,经过近十年的练笔,于1960年发表了首部长篇小说《鲁冰花》,两年后由明志出版社出版。

《鲁冰花》

鲁冰花学名羽扇豆,与台湾方言里的“路边花”谐音。小说以此为喻,讲述一位有着绘画天赋的乡村少年,不被周围环境理解,不幸染病早夭的凄美故事。书中,钟肇政借助代课老师郭云天之眼,呈现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中贫富差距、学校教育、农村发展以及政治污染等问题,到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在杨宗翰看来,当时台湾少有如此勇敢对社会真实面进行书写的作家,“但毕竟是他的第一部长篇,文学质量很难说有多高,然而在相对简单的故事中,小说仍然展出十分动人的气质。”

因此,1989年被影视公司选中改编为同名电影搬上了大银幕,导演是杨立国,编剧则是赫赫有名的吴念真。电影一经公映,立即火遍全台,同年在大陆上映,看哭了无数人。

《鲁冰花》剧照

因为电影的风靡,其同名主题曲又由甄妮在当年大陆春晚的舞台上带给了全国观众,至今仍传唱不衰,是几代人记忆中的催泪金曲。2013年,钟肇政88岁寿诞之时,《鲁冰花》原唱曾淑勤献唱祝寿,并表示,她演唱不少歌曲,但“没有《鲁冰花》,就没有曾淑勤”,《鲁冰花》不只是一首歌、一本书,更代表一种陪伴、温暖、坚持与梦想。

不过杨宗翰也提醒,尽管一提起钟肇政首先想到的就是《鲁冰花》,但这“几乎不可能是他最好的作品”,“他最有文学价值的当然是‘浊流三部曲’‘台湾人三部曲’这样的大河小说,他自己也肯定以它们为傲。”

所谓大河小说,原是法国文学中的一种形式,特指那种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李劼人三部曲式的历史性作品《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在“台湾人三部曲”中,台湾人民开发宝岛、反抗侵略的斗争历史,台岛的绮丽风光和淳朴民情,以及代代相传的台湾人的艺术形象,被钟肇政艺术性地再现,为甲午战争后五十年的台湾历史状况和社会生活留下了极为珍贵的记录,以至于有学者称其为“一部可歌可泣的伟大民族史诗”。

翻译、编辑身份不能忽视,培育了一大批作家

在《鲁冰花》的光环外,钟肇政还有另外两个重要身份——翻译家和编辑。在杨宗翰看来,这两个身份对台湾文学的影响不亚于他的创作。

“他的翻译量非常惊人,而且持续时间很长。从1950年代一直到1990年代,他翻译了大量的日本文学以及由日本转译过来的其他外国文学,比如《金阁寺》《阿信》以及《歌德自传》《史怀哲传记》等等。”

1965年,钟肇政开始参与一些文学杂志和出版机构的编辑工作,策划、主编了很多十分重要的丛书,如《本省籍作家作品》《台湾作家全集》等,对客家文学乃至整个台湾文学的发展都十分有功。

同时,他也十分注意培养和提携新人,李乔、郑清文以下的台湾作家多多少少都受过他的庇荫。比如,东方白的大河小说《浪淘沙》就是受他再三鼓励才完成的,发表与出版事宜也是极力帮助。初涉文坛、暑假住在他家读书写作的钟铁民,也是在钟肇政的鼓励下而走上作家之路。其他诸如苏进强、吴锦发、王幼華等等,都是他在担任主编期间,极力催生呵护的小说家。四十年来,因为他的关爱、鼓励、推荐而成为作家者多如江鲫,所以被文坛和媒体冠以“台湾文学之母”的名号。

“为什么是‘之母’,因为‘之父’已经有人了,是赖和。”杨宗翰解释道。

钟肇政对此也曾表示:“我尊重他(指赖和),我是个老头,但在文学活动中也培养了很多弟子,作品有一些影响,被说成‘文学之母’,没什么关系,我还要感谢,这是对我的恭维。”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