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修订版)中册收录了多封写给徐渭仁的信,其中邓廷桢的三封,引人注目。
三封信中的两封,收信人都是“紫珊”,即徐渭仁的号,写信人的落款,初看似“廷桢”二字,故编者将三札径释作“邓廷桢致徐渭仁”。作者与徐渭仁在信中讨论的事,都与书法和碑帖有关。很多年来,邓廷桢以政治人物名世,如今出现他谈艺的书信,当然要好好拜读一下,但读到一半,问题就来了。
第二封信未写收信人,前半篇说:“手书至,领悉,领悉。张司寇书,此间亦颇难得;沈家书画,早已售尽;至横云山人家,更成广陵散矣。各邑奏销,吃力之至,接手又催上忙,文书如火。州县难作,不意知府亦难作如许也。”
从“不意知府亦难作如许”可见,写信人是一位新升任的知府,居官之地是“张司寇”和“横云山人”的家乡。横云山人即康熙大臣王鸿绪,华亭人,富收藏,与他同城的“张司寇”,当是张照,乾隆间官至刑部尚书,工书法。张照籍隶娄县,娄与华亭同城。华亭又是松江府所在地,写信人应是一位松江知府。
练廷璜至徐渭仁书札
按清代官制,外官同省回避,邓廷桢为江宁人,不应担任松江府的知府。据梅曾亮撰邓廷桢墓志铭,他在嘉庆六年登第后入翰林院,为庶吉士、编修,十五年补宁波知府,以母忧归,服阕后补陕西延安知府,历榆林、西安知府,二十五年升任湖北按察使,再后累任巡抚、总督,确实未做过松江知府。如此,信的作者不应是邓廷桢。
检光绪《松江府续志》卷二十职官表,嘉庆道光间知府名中有“廷”字者,惟有道光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间任职的练廷璜,细审信中原被认作“桢”的字,其实正是“璜”字。
“廷璜”二字
光绪《惠州府志》卷二十二有练廷璜传:
练廷璜,字立人,连平人。道光乙酉拔贡,朝考以知县用,签分江苏,历署剧县,所在有声。调补江阴,获要犯,奉旨以知州升用。旋署嘉定,值英夷犯浙苏,戒严,廷璜奉檄团练。未几宝山失守,上海随陷,英夷扬言攻嘉定,幕中客皆辞去,廷璜屹不动,益激昻慷慨,昼夜登陴守御,无少懈。夷闻之,卒不敢犯。保举入都引见,蒙召对二次,天恩优渥,实异数也。升授松江府,守松四年,政尚清简,民不扰。缘事罢职,后开复原官,寻卒。
练廷璜在嘉定任职时,做了一件有名的事,即为在鸦片战争中殉国的提督陈化成收尸装殓,立祠祭祀。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因对“所属娄县乡民纠众滋事之首犯汤花头”督拿不力,练廷璜被两江总督陆建瀛参奏,十月革职。
连平县博物馆编《连平县文物志》,收录练廷璜的书法四条屏,介绍文字说练廷璜1798年生,1850年卒于苏州。该馆藏有元善镇《练氏家谱》稿本一卷,记述了练廷璜及其后代的踪迹,故所记应有确据。1850年为道光三十年,即练廷璜被革职的次年。
练廷璜以书法有名于时。小莽苍苍斋藏札的第一首,即叙述自己的书法渊源,鄙弃赵孟頫、董其昌和刘墉的书风。他在江南历署各县知县,也曾任职上海,大约那时结识了徐渭仁。在这几封信里,他们讨论书艺,评骘人物,并交换欣赏法书碑帖。从第三札看,徐渭仁借给练廷璜的有“元静”和“续秘阁”等帖,练廷璜借给徐渭仁的则有“国朝名人手迹”和《临江贴》,“元静”或系江南唐代名碑《李玄静碑》的拓本。此札透露出,徐渭仁欲讨还“元静”“续秘阁”两帖,练廷璜托词不想归还,可见二人交往中也不乏委曲。
徐渭仁确有藏品被练廷璜强行换去。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宋拓孤本《英光堂法帖》第三卷,原系徐渭仁用重值购自吴中旧家,并费两年之力,重模入石,原本后归练廷璜所有。法帖离手时,徐渭仁跋诗一首:
以英光堂帖归笠人太守作诗媵之
卌番故纸比球琮,痴绝常教衣带缝。几次欲留嗟赵弱,可怜临发又开封。见此诗当有黯然者。渭仁。(见马成名《寰宇读碑书系·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253-260页)
全诗痛言对宝物的珍爱和被夺后的不舍。“赵弱”用秦国强索和氏璧典故,透露出这一“雅事”背后的凄凉。从上引第二封信看,练廷璜刚就任松江知府,即访求华亭故家张氏、沈氏(应为沈荃后人)、王氏家藏的法书字画,但均被告知“早已售尽”。或许这位风雅太守的风评,此前已久播人口了。
《英光堂法帖》徐渭仁跋
“邓廷桢致徐渭仁”书信并不是邓廷桢写的,这个结果难免令人“黯然”。为此,我愿意介绍一件邓廷桢的著作来“将功补过”。
我的藏书中,有一本《双砚斋试帖》,书名下署“江宁邓廷桢维周”。从版刻字体和“寜”字不避讳看,当是嘉庆刻本。民国间邓氏后人辑刻《双砚斋丛书》,收录邓廷桢的诗、词、笔记和小学著述多种,但未收入《试帖》。检索一些大型目录,如《中华古籍书目数据库》《中国古籍总目》《清人别集总目》等,也未见著录此书,堪称罕见。
《双砚斋试帖》,清嘉庆刻本
邓廷桢是嘉庆五年举人,六年联捷成进士,先入翰苑,后膺封疆,史传中对他的后期经历记述得很详细,但对早年事迹着笔不多。《双砚斋试帖》应是邓廷桢登第后所刻,说明他对自己的科举努力很是满意。此书只有十五叶,内容也无足道,但其选题造句多少也能反映一些作者的思想。下录《以不贪为宝》一首,以见一斑:
惟善堪为宝,贪心屏贵严。荣名箴象贿,令德学鸡廉。但使行无墨,何妨笥有缣。不淄同玉洁,受砺抵金兼。智以怀珠朗,神如抱璞恬。幅宜参布帛,味已澹齑盐。山海捐藏尽,宫墙美富添。清华争励品,奎制集贤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