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所出科普书《一分钟物理》,把科普做成网红

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线下实体经济受到重创,各行各业试图通过“线上直播”自救。从文化界云沙龙到各大科技产品的线上发布会不一而足,至此,直播也彻底“破圈”,并承载了娱乐之外更丰富的文化和社会功能。

4月22日19点,中科院物理所科普系列书《1分钟物理》(第2辑)在哔哩哔哩线上直播首发。此次直播是由主创团队中科院物理所和图书策划公司“未读”联合发起的。

比拟数码产品发布会的新书发布会

《1分钟物理》是由中科院物理所和“未读”联合推出的畅销科普书,脱胎于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的“问答”专栏,书的内容以问答的形式构成,因每个问答简洁明了,故名《1分钟物理》。第1辑一经上市就十分热销,此次发布的正是“2.0版”新书《1分钟物理》第1辑。

在这场线上发布会中,别出心裁地将纸质书与科技产品的性能做对比,“视网膜级的印刷”“无刘海全面屏”成为了该书的形容词。中科院物理所综合处副处长、《1分钟物理》副主编成蒙将书的优点与数码产品的特点相对照,用“超强CPU极致处理器”形容主创一分钟讲明白一个物理知识点的极速科普;用“5G速度”形容读者从书中获取知识点的效率;将《1分钟物理》比作持久续航的“大脑充电宝”,称其可以“充电1分钟,回味两小时”。在这一环节中,物理所将其多年的科普网红经验和网感展现出来,不到1小时,收获了哔哩哔哩平台上近4万的流量。

主办方补充说,我们用这样一个数码产品发布会的形式发布这本新书,不是为了恶搞和吸引人的眼球。很多人也许会觉得图书和手机没有可比性,但其实除去手机的通讯功能,手机与书在娱乐层面上属于“竞品”,因为它们同时在竞争大众的有限时间。在没有手机的年代,阅读就是很大众的娱乐方式,但是如今我国的人均阅读量非常低,我们做这样一场活动,也是希望能够呼吁大家“少玩手机,多看书。”

好问题才是好科普的切入点

“一本不正经”的新品宣讲环节之后,活动进入“一本正经”的对谈环节,对谈嘉宾除中科院物理所党委书记、《1分钟物理》主编文亚,中科院物理所所长助理、《1分钟物理》副主编魏红祥,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中二所大师兄”李治林之外,还请到了北京交通大学教师、“科普中国”2019年度科学传播人物陈征以及bilibili知名科普UP主“妈咪说Mommy Talk”两位科普名人。几位嘉宾围绕着国内科普的发展现状、科研人员做科普的优势和阻碍以及什么样的科普才是 “好科普”几点展开讨论,并和网友在线上进行了科普问答的弹幕互动。

自2014年创办微信公众号之后,中科院物理所打破了大众对权威科研机构的刻板印象,成为活跃于微信、抖音和b站等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的科普网红,总粉丝量达500万以上。2019年,其作品《1分钟物理》(第1辑)的出版和近10万册的销量,让物理所又化身为畅销书作者。

谈及畅销科普书《1分钟物理》的出版,魏红祥表示,“问答”栏目创办的用意正是从人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一切入点,进行更有效的科学传播。面向中学生的科普教育非常重要,但是他们看手机的时间很有限,因此把问答栏目的内容精选出来集结成这本书,可以供这一群体观看。

“人是一台计算性能很差的计算器,如果把知识点用集邮的方式收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所以物理学人追求的就是找到事物背后的道理。”关于这本书的意义,陈征说,“《1分钟物理》中的问题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大家打开书可以先看问题,它们才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视角。”

中科院物理所党委书记文亚总结道:“对科普的进阶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如果能让读者感兴趣,就是最好的科普。许多科学家和企业家都是受一个很小的问题激发,最终带来了巨大的产业改变。”

成为“网红”没什么不好

针对网红这一称呼,几位嘉宾坦言,网红一词的确会给科研人员带来压力。

“中二所大师兄”李治林说:“网”是一种技术手段,“红”代表你是中心的结点。互联网时代让大家接受信息的成本降低,也更有益于科学传播。

“妈咪说Mommy Talk” 将科普作为事业,与其说是“网红”身份不如说是“做科普”这件事本身给他带来压力。科普内容若想同娱乐化内容抢夺受众的注意力,需要将自己变成网红。

魏红祥说道:“物理所的科普氛围很好,比如,年初开始进行的‘云里·悟理’公开课,全所上下20多位研究员参与到其中。参与的人多了,也就不孤独了。”

对于中科院物理所而言,流量的红利不仅仅促进了其趣味科普的视频,还辐射到了严肃科学的传播。即使在哔哩哔哩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平台上,物理所投稿的严肃科学讲座也收获了1万以上的流量。用趣味内容吸引大众,让大众对科学内容感兴趣,从而实现“大众科学化”,正如新书《1分钟物理》,由一个个问题引发更多人们对科学的思考和兴趣,使之关注到更广阔的科学世界,也许这才是科普的真正意义。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