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是文学传统的延续与新变

中国网络文学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繁荣期。网络文学研究也不断取得突破。然而,对于网络文学的属性、特质,研究界依然存在争议。

很多学者将网络文学视为传播媒介革命的产物,极力凸显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断裂性。这里的“传统文学”,既指中国古典文学,也指五四新文学,推而广之,亦指媒介特征的“传统纸媒文学”。网络文学以虚拟性、游戏性、开放性与交互性,形成了不同的接受模式、书写模式、文本形态等“网生特质”。然而,据此声称,网络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终结,既不符合中国网络文学真实属性与发展语境,也不利于引导网络文学良性进步,形成中国文学真正的主体性建构。

网络文学以网生性激活文学的基本属性

网络文学具有商品属性、文学属性与网络属性。传统文学亦具有商品与文学的属性,而网文的网络属性,除了网生性特质之外,也影响了文学的商品属性与文学属性。比如,网络文学比之传统纸媒出版,具有更低廉的成本,更有效的话语符号增值性(如IP经济集成策略)等特点。在文学属性上,中国网络文学,一方面表现为对“广义文化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审美愉悦,特别是通俗类型文学叙事艺术的故事性、幻想性、虚构性与代入性的重视。中国网络文学的历史契机,恰在于中国文学“后发现代性”的语境特点,即在中国大陆通俗文学尚不发达情况下,以网络文学产业化为突破口,以网生性盘活文学的商品属性与文学属性。

就此而言,中国网络文学,不是对“传统文学”的终结,而是网络时代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既有媒介转换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也有着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性。中国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也需要辨析和理性认识。这里说的“文学传统”,并非仅为“古典文学”,而是广义影响网络文学发展的“文学传统”。具体来说,就是以儒道释体系为思维特征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学,既包含唐诗宋词与优秀的古文传统,也包含上古神话、民俗学等古典传统;还有就是通俗文学传统,主要指起源于明清时期及清末民初之后大盛的言情、武侠、侦探等类型文学;另外还有发轫于五四,目前成为主流的“新文学”主潮。

这三类文学传统之中,古典文学与通俗文学对网络文学的影响最深,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自我实现”的现代性价值观,以及现实主义题材的网络小说创作。

好的网络文学作品散发着醇厚深沉的传统文化味道

从古典文学传统来看,纵观中国网络文学优秀作品,儒家仁爱思想、道家浪漫想象,都表现于历史穿越文、玄幻奇幻文等很多门类的创作中。唐诗宋词与历代散文为代表的诗文传统,影响了言情、历史等类型文体表现风格。比如,传统诗文艺术想象与华美意境,塑造了滕萍、天下归元、蒋胜男、顾漫等一大批女性网络作家的写作。洪荒神话、人物传说、典章制度,更影响了奇幻、悬疑、历史、校园等诸多类型。阿菩的《山海经密码》源自《山海经》,将故事背景设置为夏商朝代交替之际,以一个少年的大荒游历,再现历史与神话的奇绝想象。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典章制度、社会风貌,也较好地展现在网文之中,其中一些优秀作品历史现场感强,行文典雅优美,人物刻画细腻,散发着醇厚、深沉的传统文化味道。

从文学类型与文类笔法上看,中国网络文学也较好地继承了中国通俗文学传统。通俗文学研究专家范伯群教授认为,从冯梦龙到当代网络小说,存在一条市民通俗文学“古今联系链”。这个通俗文学传统主要包括《封神榜》《西游记》等构建的神话体系,以《红楼梦》为经典的情感与世俗生活体系,以《水浒》为特征的底层社会小说体系,以《三国演义》为特征的历史叙事体系等。进而言之,还有以金庸、古龙为代表的现代武侠小说体系,以还珠楼主为代表的奇幻武侠体系等。而《史记》《左传》等史传传统,在战争描写、人性刻画与历史想象上,也影响了一大批网络作家。

中国网络文学对通俗类型文学的继承发展,表现在对既有类型的丰富与开拓,有的网络小说重写西游故事,赋予“西游神话”现代魅力与异彩纷呈的故事。有的作品将中华美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作品以丰富的收藏鉴宝知识,曲折紧张的故事,吸引大批读者,也传递出对“金钱至上”的讽刺。网络武侠文学也从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为代表的华语现代武侠小说,发展为“国术技击流”“网络新武侠”“科技武侠”等亚类型。

好的网络文学作品不断吸纳传统现实主义笔法与史诗性风格

从新文学传统来看,早期网络文学更多表现为对中国古代文化、通俗文学、民间文学的呼应,同时也表现出对新文学传统的疏离。但随着网络文学不断发育,特别是网络现实主义兴起,新文学的影响也日渐加深。

很多网络现实小说“自我奋斗”的成长故事原型,能看到作家路遥的影响,也是五四新文学“个体自我”价值观的投射。很多网络穿越历史小说,都设置普通现代中国人,穿越民族历史节点,改变民族国家命运,实现自我价值的“逆袭”模式。

传统现实主义笔法与史诗性风格,也被优秀网文所吸纳。阿耐的《大江东去》笔力老辣,气象宏大,以一个大型国企厂长的经历、变化为引子,串起社会各领域上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深刻再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何常在的《浩荡》,以20世纪90年代改革为背景,再现大深圳历史转型的艰巨复杂,格局阔大,布局精严,人物真实可感,有着丰富的财经知识与厚重的历史意识。阿龙的《复兴之路》对于一代青年创业的酸甜苦辣的描述,齐橙的《大国重工》、任怨的《神工》的工业建设想象与深厚爱国主义情怀,骁骑校的《橙红年代》对当下中国人都市生存的反思,都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引起读者广泛共鸣。

这些网络现实主义作品,多具“大河小说”气质,篇幅颇长,内容丰富,反映社会现实诸多领域,在人性深度、历史意识与现实宽广度上,继承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典型化特征,又对其多有创新。目前,现实主义网络文学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它不但成为网络文学克服自身过度封闭化与虚拟化的武器,也成为积极引导网络文学良性发展的契机。

好的网络文学作品以宏阔的时空意识彰显文化自信

我们还看到,网文的“文学传统继承性”,不仅表现在故事内容、情节设计、人物塑造、文体风格上,还表现为这些“中国传统元素”对中国文学时空观念的回归与拓展。任何文学形态,都有深刻的民族文化传统“语境性生成”内在条件。从横向关系上讲,日韩动漫、游戏、电视剧,美国好莱坞电影,欧美奇幻、科幻与悬疑文学,日本二次元文化等,都影响到中国网络文学的发育。然而,从纵向继承关系上讲,中国网络文学并非仅是“横向移植”,也有中国文化传统的积淀。网文的繁荣,也伴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想象”与“中国故事”的发展。就表现时空领域来说,中国的科幻与玄幻小说,探究目光深入宇宙深处与人类起源,也创造了无数神奇瑰丽的想象世界,比如,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血红、猫腻等作家的玄幻小说等,都表现了中国人的时空探索精神和灿烂的想象力。“穿越历史小说”中,庞大的网文作家群,创造了时间上横跨原始社会到20世纪90年代,空间上囊括五大洲各个空间点的文化想象。中国作家显现出一种宏阔的时空意识与知识占有欲,重新创造了非“一国一史”的“中国天下”时空观。这种宏阔的“中国—世界—宇宙”时空观的再现,拓展了民族历史文化的想象疆域,既是对中国古代时空观的继承,也是文化自信的产物。

因此,一味沉溺于网络文学的断裂特质,无限肯定网络文学的激进表征,会陷入后现代文化的碎片迷宫,重复现代文学发展困境的悖论逻辑,也会陷入“网络文学”文学属性取消的尴尬境地。

我们应该树立一个信念,中国网络文学亦属于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它既有独特的发展逻辑,也服从于中国文学整体发展的脉络。同时,网络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契机,而且是文学本身发展的机遇。网生环境的平等性、交互性,有利于消除文学门类偏见、雅俗对峙、地域差异等,进而在“融合再造”过程中,形成真正阔大深邃、精彩纷呈的文学繁荣,从而扭转“现代文学”造成的文学日益逼仄与小众化的局面。这个任务,对于有着数千年悠久传统,又在网络时代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现代中国而言,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当仁不让的文化使命。

(本文刊于《光明日报》2020年03月18日16版,作者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