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艺术与文学紧密相连

这是一段“禁足”的春日,也是更适于“开卷”的三月。一册《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成为了方舱医院里的“清流”,那何不让一本本平日无暇细览的艺术书籍,变作另一种抵御疫情的良剂?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封面

推荐理由:作为业余艺术家的作家托尔金

《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J. R. R. Tolkien: Artist & Illustrator)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出版社(Harper Collins)

作者:韦恩·哈蒙德(Wayne G. Hammond)&克里斯蒂娜·斯卡尔(Christina Scull)

2014年购于网络

*本书尚未有中文版,因此本文摘录的引文皆由作者翻译


内页,插图均为托尔金所绘,下同。

“我们认为托尔金的艺术应当与他的文字一样获得关注。这两者紧密关联,他在绘画中展示的惊人创造力,可以说与他的写作不相上下。”——《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第7页

如果你不是英语语言与文学专业的学生,或许只会在2001年到2003年期间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导演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电影三部曲片头看到过托尔金(J. R. R. Tolkien)这个名字,他是《魔戒》与《霍比特人》的作者。1954年至1955年间,《魔戒》分为三卷陆续出版并且好评如潮,《星期日泰晤士报》(Sunday Times)称,“英语世界被分为了两种人,读过《魔戒》与《霍比特人》的,以及准备读的。”作为20世纪现象级文学作品之一的创作者,在托尔金教授的维基百科页面上“作家”被放在第一位,但写作并不是他的“正职”——从1925年至1959年退休,他在牛津大学先后担任了盎格鲁-撒克逊语教授和英国语言与文学教授——当然,他在文学作品中对中洲世界(Middle-earth)的创造也与其在神话和语言学方面的学术研究密不可分。


内页


内页

1938年,原本作为《霍比特人》续篇的《魔戒》刚刚展开其超越前者的宏大画卷,此时托尔金发表了一篇论文《论神话》(On Fairy-stories),讨论神话作者作为“次级造物主”(sub-creator)的角色,他认为,神话作者以文字缔造一个不受已知自然规律的主宰、拥有独立运转规律的次级世界(Secondary World)——一个允许读者心灵进入的仙境——并且读者应当至少在阅读期间相信那个世界中神迹和魔法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为托尔金带来大量读者和赞誉的《魔戒》、《霍比特人》以及由其幼子在其去世后整理手稿出版的《精灵宝钻》(The Silmarillion)等文学作品正是他对于自己理论的实践,不过,由于教职繁忙,他通常只能在寒暑假写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话创作属于托尔金的副业。


内页


内页

2013年,我在英国短暂停留,期间有一天突然像是被“植入”了一个念头,要去伦敦查令十字街(Charing Cross)那些旧书店里寻一套原版的《魔戒》。逛了三家书店之后,还真找到了那个一套,甚至是三本不同版次的。之后的半年中,我在三次生病住院期间读完了这些书,或许是托尔金教授笔下那个史诗的世界与我彼时的现实反差最大,我还久久沉浸于那个世界之中,并对作者产生了极大兴趣。后来偶然间,我发现托尔金教授还有一项副业:绘画。1995年,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发行了《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一书,系统性地将托尔金的绘画作品带到人们眼前,其中包括早年的风景速写,来自想象的图景,与中洲世界相关的地图、插画和封面设计,还有晚期的章纹设计。尽管托尔金教授曾多次懊恼地称自己“不会画画”,但他实际上留下了大量画作,不仅有完成的水彩画,还有在各种小纸片上进行的“涂鸦”。


内页

“从任何意义上来说,他都不是一位职业艺术家。但他热爱绘画,正如写作是植根于其思想的视界的输出,他的图画也是一个出口——另一种表达的方式,另一种语言,亦是他所流利掌握的多种语言之一。”——《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第9页

作为一位业余画者,托尔金或许称不上开先河的艺术大家,但无疑,他延续了19世纪英国知识阶层“业余者”的优秀传统——那个年代集科学家、艺术家、诗人和哲学家于一身的人物不在少数,学科之间的界线完全不似当下这么森严,比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的本职工作是数学讲师,他同时也在摄影上颇有成就。鉴于托尔金在学术研究和在神话创作方面的丰富成就,人们常常以为他过着隐修般的生活,在中古语言和文学之外别无关注,但事实上,他的兴趣格外广泛,即便未曾从学术的角度研究艺术,却也对流行于其少年时的装饰艺术十分熟悉。从他为《霍比特人》所绘的一些插图上采用的装饰性边框元素来看,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所引领的艺术与工艺美术运动(Art & Craft Movement)是托尔金的灵感来源之一,另外,大学时期他还购买了许多日本版画。这些当时流行的艺术风格,以及中世纪手稿,都为托尔金的画作增添的独特的味道。


内页


内页

“‘唉!’他(托尔金)在1954年的一封关于《魔戒》的信中写道,’[我]极尽所能也画得很不完美,无法表现我心眼所见。’有一个场景值得让老一辈的绘画大师一试;但是否有任何艺术家,无论其技艺多么高超,可以传达精灵国度洛丝罗瑞恩(Lothlorien)的瑁珑树(mallorn-trees)的庄严壮丽?”——《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第164页


内页,P164


内页

看完《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师》,让我惊讶的不仅是他的风景速写中丰富的细节和想象画作中精妙的配色和技法,还有这一点,即托尔金本人竟然会将心中的中洲形象画出来,毕竟他曾在《论神话》中写过,“在人类的艺术中,想象(Fantasy)最好留给文字,留给真正的文学。举例来说,在绘画中,对于神奇图景的视觉再现从技术上来说过于简单;手常常比大脑快,甚至可能征服头脑。”或许,对于人类来说,视觉表现的诱惑终究是压倒性的。

当然,托尔金绘制《霍比特人》插图和画下《魔戒》中许多场景的草图目的并不相同,前者是受到出版商的邀约和鼓励,后者则常常为了辅助写作——他会画下某个地点详细的地貌特征,以便在行文中能够准确地描述事物的方位和人物的行动轨迹——这些细节丰富的俯瞰图更凸显了托尔金作为中洲世界造物主的“上帝视角”。近几年,世纪文景已将关于中洲世界的许多文本翻译出版,不过大多数中文读者尚不了解作为业余艺术家的托尔金,这不失为一种遗憾,正如其最小儿子及文学遗产执行人克里斯托弗·托尔金(Christopher Tolkien)所说,如果不看一眼他的艺术,那么关于托尔金教授的文学作品的任何研究都是不完整的。


内页


内页


内页

在彼得·杰克逊导演的《魔戒》电影三部曲风靡全球之后,很多人想当然地将新西兰看作了中洲世界,但我们应当记得,托尔金教授从未去过新西兰,中洲也并不是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国度——若是非要在我们真实的世界中找到中洲各地的原型,我相信霍比特人宁静的居住地夏尔(The Shire)也应当是英格兰乡间,托尔金正是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当然,如今再讨论导演对取景地选择的对错已无意义,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只是希望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在电影垄断性的视觉表现之外,一个神话与史诗的世界还有其他的视觉可能性,这些版本存在于作者本人和万千读者的心中,每一个人都可以自己去想象中洲世界的危险、希望与美好。


内页


封底

(本文图片由作者翻拍并提供。)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