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阳明大传:“心”的救赎之路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郭志坤、陈雪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以成语串联起来的中国通史。有以下特点:一是所征引的成语涵盖了习惯意义上所说的成语、典故、掌故、谚语和俗话等,泛指历史留存下来的、民众在社会生活中“长期习用”的“固定词组”;二是采入的成语皆与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密切相关,叙其历史原貌,述其历史过程,可称之为“历史成语”;三是打破了传统通史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模式化编排体例,采用按每个历史时期(或一个王朝)的主要特色来编排体例,成语的编排顺序,大致体现了历史进程的时间顺序,即把这些成语串起来,避免了成语应用上的碎片化,让读者比较清晰、完整地从中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大势;四是每则成语前,简明扼要地叙说衬托成语出现的景象,增强历史现场感,以便读者了解成语产生的背景和含义。


《阳明大传:“心”的救赎之路》

束景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阳明是继朱熹之后的又一大思想家。作者花了五十余年的时间潜研王阳明,收集到大量关于王阳明的新资料,发覆抉疑,考证辨析,在王阳明的生平行事与思想上都有许多独到的新发现、新开拓,特别是在对王阳明思想的研究上提出了十大新发现,颠覆了人们对王阳明的传统认识与看法。该著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物传记之书,而是一部宏大的思想史著作,具有很高的独创性、学术性。


《几多心影:叶嘉莹讲十家词》

叶嘉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词学大家叶嘉莹近几年在北京、天津两地所做演讲的整理稿,讲述唐五代至清代十位词作名家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朱彝尊作品的风格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感情品质。


《历史的倒影:元稹传播接受史》

周相录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元稹接受史展开全方位深入研究,得出了较有创新性的结论。如对元稹穆宗朝仕宦谜团的考订分析、对《莺莺传》《西厢记》杂剧等主旨的探索、对清代中期朝野追和元稹诗歌的盛况的考辨等,都发前人所未发,抛弃传统学术研究中的“审判”姿态,尽力还原历史真相,对于推进元稹相关研究的深化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宋代法制研究丛稿》

戴建国著,中西书局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宋代法制的论文结集,全书依据各篇文章的论题,分为法源、刑罚、制度三篇,可以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宋代法制史研究的成绩。


《清朝大历史》

常建华著,中华书局

本书是清史研究学者、南开大学常建华教授立意国家认同、以大历史观整体讨论清代历史之作。全书以十六章篇幅讨论了清朝如何承接明朝治统、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如何解决民生问题、如何构建基层社会、如何开疆拓土、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等问题,以中国视角探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国家治理。


《人文的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讲》

史怀刚著,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的角度,集中讨论了易、儒、道、佛中的神文主义与人文精神、人性善恶与道性自然、彼岸超越与当下证悟、象数思维与悟道方式等话题,并以中华茶道、太极拳道为例证,以点盖面,描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以期阐明中国传统价值取向。本书认为中华文化的早期发展史,是人文精神对鬼神崇拜、祖先信仰、天命观念等神文主义的超越史。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特别是象数思维有其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


《钱唐访学杂记》

刘真伦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刘真伦教授作为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居留杭州的记录。有每场专题学术报告的内容及心得体会,有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历史文化遗迹、山水风物景观,也有徜徉西湖灵隐山水间的诗情画意。用刘真伦教授自己的话说,“在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独特的驻访机制下,学者自身释放出来的开放的思维境界和开朗的精神面貌让我难以忘怀。除了学术启迪与思想闪光之外,推心置腹、毫无保留的情感交流,更让人神清气爽、内外澄澈”。

《一闻艺谭》

刘一闻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书是当代海派书法篆刻名家刘一闻先生艺术理论和随笔专集。刘一闻先生是泽古益深、作品极具个人特色、创新力度极大的学者型艺术家,其书法艺术,简素古雅,意境独造。一闻印式,法追汉制、意与古会,使刀入笔,刀笔意趣,名重印坛。其坚持创作与研究并进,逐渐形成了典雅清逸的艺术风貌。本书是其近十年来的艺术思考和感悟,亦是其人至七十对自己艺术创作和研究的总结。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