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戏剧艺术大师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自己在学术上庸碌无为,没有建树,但我的朋友却成果丰硕,令人欣喜:汕头大学的景李斌教授一口气出版了《欧阳予倩年谱》和《欧阳予倩佚文辑校与研究》、上海戏剧学院的李歆馆员出版了《欧阳予倩戏剧期刊选及研究》。
欧阳予倩(中间执扇者)给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讲课
欧阳予倩在中国戏剧运动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历史地位,他不仅参与了1907年在日本东京留日学生的演剧活动,见证了中国早期学生演剧的重要历史时刻,而且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戏剧事业,我们在笑舞台、大舞台、新舞台,都能看到欧阳予倩婀娜多姿的身影,他为中国的演剧事业创造了无数个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享有“南欧北梅”之誉。上世纪20年代,欧阳予倩赴南通伶工学校,为中国的戏剧艺术教育筚路蓝缕,此后的广东艺术研究所下辖的戏剧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戏剧学院,都能看到欧阳先生执教艺苑、循循善诱的历史轨迹。除此之外,欧阳予倩先生对于中国的戏剧改革,亦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对粤剧的改革、对桂剧的改革等等,不一而足。
欧阳先生一生为中国的戏剧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也为中国的戏剧史、戏剧教育史、音乐、舞蹈和电影业等,留下了大量的文献。建国后曾有《欧阳予倩全集》问世,然十分遗憾的是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全集》并不全。汕头大学景李斌教授的《欧阳予倩佚文辑校与研究》和上海戏剧学院李歆馆员的《欧阳予倩戏剧期刊选及研究》恰好弥补了《全集》之不足。
景李斌《欧阳予倩年谱(1889-1962)》,中国戏剧出版社
在整理欧阳予倩佚文之际,景李斌教授又着手开展了《欧阳予倩年谱》的编订工作。《欧阳予倩年谱》(以下简称《年谱》),是笔者目前见到的资料最全、记述最详细的一部《年谱》。根据笔者多年研究史料的心得,年谱的整理实在是一件费力而不讨好的工作,更何况欧阳予倩的年谱编订是一件难上加难的工作——在景教授的《年谱》出版之前,已经有欧阳予倩之女欧阳敬如、欧阳山尊和苏关鑫分别编订的三部年谱面世。为了使这部新的《年谱》更具学术性和权威性,景教授通过查阅海量的文献,对于欧阳予倩的生平活动进行了更加缜密的考订,使得这部新版的《年谱》较以往的三部年谱更加完善、更加全面。例如,欧阳予倩早年在上海笑舞台的演剧,一直以来都是笔者十分关注的话题,在景教授的这部《年谱》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有关当年予倩先生在笑舞台的演剧经历,都得到了详实地再现:
1916年10月30日,夜戏《空谷兰》,汪优游病后登台饰柔云,徐半梅饰徐勋爵以及卢泽娘,王无恐饰兰荪,欧阳予倩、李悲世双演纫珠,查天影、明玉双演良彦,邹剑魂饰青柳夫人。
这些详实的史料,真实地再现了欧阳先生早年在新剧舞台上奋斗的历程。不仅如此,《年谱》中对于这一时期欧阳先生在笑舞台独创的“红楼”剧亦有翔实的记载。如1917年10月24日,笑舞台在《申报》上刊出了礼聘欧阳予倩的广告:
礼聘寰球驰名新旧剧名旦、文学大家欧阳予倩。予倩君抱经济才,有救世志,故投身剧界中现身说法。其演戏也能新能旧,尤以擅演红楼歌剧雄于时,名震寰球,一时无两,所至万人空巷,剧界中之泰山北斗也。新自吴门返,沪人士亟欲早见颜色。本舞台主人情商再四,蒙慨允就聘,重现色身。
欧阳予倩《宝蟾送酒》剧照
笔者以为,这样精确、详实的《年谱》,不仅真实地还原了欧阳予倩先生早年新剧演出的历史,更是为深入研究中国话剧演出史确立了良好的范式。当下的话剧史研究中以论代史的现象屡见不鲜,倘若能像景李斌教授这样将中国话剧历史进程中诸多的要素,一一梳理出如此精准的年谱,如汪优游的年谱、如朱双云的年谱、如郑正秋的年谱……那么,中国话剧演出史的框架方能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中国话剧编年史才有可能编纂。这确乎是一项浩瀚而艰巨的工程,但如果诸多的话剧史学者们都能像景李斌教授这样孜孜以求,努力不懈地发掘史料、整理史料,庶几中国的话剧史研究也许会呈现出别样绚丽斑斓的色彩。
李歆《欧阳予倩戏剧期刊选及研究》,朝华出版社
除景教授的两著作之外,上海戏剧学院的李歆馆员编著的《欧阳予倩戏剧期刊选及研究》亦是今年新出的著作。《欧阳予倩戏剧期刊选及研究》(以下简称《期刊选》),共五卷本,这又是一部补全集之全之大作。1929年至1931年间,欧阳予倩先生应广东省政府陈铭枢之邀,南下赴粤,在广州创办了广东戏剧研究所,不仅对粤剧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还开办学校,为岭南的话剧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在这期间,欧阳先生最大的贡献便是利用广东戏剧研究所这一平台,对其半生以来的戏剧实践活动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和梳理,出版了两卷12期的《戏剧》月刊,并借用《广州民国日报》副刊,出版了《戏剧周刊》及《戏剧研究》共计101期。欧阳先生在穗期间的这段经历,是其传奇一生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时期。当时主政广东的陈铭枢、李济深既反蒋,亦反共,希望能在国共之间寻找出第三条道路。由于这一历史原因,欧阳予倩在广州创办戏剧研究所的这段经历,既不为民国时期的学者所重视,新国成立后亦鲜有提及。然恰恰就是在这一时期,欧阳予倩先生借助广东戏剧研究所这一平台,对其此前所从事的戏剧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和梳理,为其日后戏剧理论的全面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神州国光出版社出版的《自我演剧以来》,便形成于广东戏研所时期。
李歆馆员在《期刊选》中认为,广东戏剧研究所时期,“是欧阳予倩先生一生戏剧理论提炼、总结和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时段,深入研究欧阳予倩先生这一阶段的戏剧理论成果,对于全面总结、研究欧阳予倩先生的戏剧人生路,至关重要。”作者考察了广东戏剧研究所创办的起缘,对于戏研所成立的具体时间和地点进行了考证和厘清。作者根据《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2月16日的一则新闻报道,确定了广东戏剧研究所准确的地址和成立的时间是:
广东省立戏剧研究所,自择定南关增沙上街十一号为所址,现定于二月十六日(星期六)午后一时,举行成立典礼。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期刊选》中收录了欧阳先生在《广州民国日报》上创办的《戏剧周刊》及《戏剧研究》。当时的《民国日报》有两份较为著名,一为上海的《民国日报》,一为武汉的《民国日报》,而《广州民国日报》虽为广东省政府的机关报,却因偏安岭南一隅,殊为难见。《戏剧周刊》及《戏剧研究》中到底收录了欧阳予倩先生的哪些作品,反映了欧阳先生怎样的戏剧思想,一直以来由于史料的匮乏而语焉不详。李歆馆员为了将此史料尽可能详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数次往返于京沪穗三地的多家图书馆之间,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查阅和调研,始将《戏剧周刊》及《戏剧研究》公之于众,这批史料亦是新中国成立后首度与读者见面,弥足珍贵。
笔者期盼,随着欧阳予倩史料的深入发掘和全面整理,定能促进欧阳予倩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希望这批欧阳予倩史料的出版发行,能够促动中国话剧界的史料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入地展开,为话剧史的研究开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