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复旦大学成立了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

中华古籍保护与修复技艺源远流长,早在汉魏时期,我国就有了防虫避霉、染纸入潢的古籍保护技术。时至今日,在传承传统古籍保护与修复技艺的同时,如何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多学科合作进行文物古籍保护的创新成为时代课题。

2014年,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利用图书馆、高分子科学系、化学系、生命科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史地所、古籍所、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文史研究院等多学科资源,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五年来在古籍保护与修复、古籍保护高端人才培养、新材料新技术的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成立五周年之际,在“上海市文教结合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支持下,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应运而生。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左)和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右)为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揭牌

11月12日,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成立大会暨文物保护创新高峰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和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为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揭牌。同时,新成立的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与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市档案局(馆)共建研究和实践基地也揭牌成立。

据介绍,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旨在把握“让文物活起来”的机遇发展期,以“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科研机制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为抓手,在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基础上,与政府、企业、文物与博物馆界以及社会力量合作,探索建立文物服务业、文物衍生产业的产学研结合平台。

近年来,国家对古籍保护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更是让很多古籍保护工作者深有感触。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在主旨报告中谈到,保护好、传承好中华珍贵典籍,不仅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也是科技工作者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古籍保护的对象虽然是古代文化典籍,但并不意味着其保护手段只能沿袭旧习与传统。”在饶权看来,随着技术手段、材料、工艺等不断进步,古籍保护的技艺方法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目前,古籍保护领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新技术手段或成熟技术的运用来解决,一些难题还亟待攻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的成立恰逢其时,希望研究院通过科技创新为古籍保护事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在发言中说,五年来,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在实验室团队的建设、科研进展、人才培养、传习所等诸多工作上的成就,让同行们有目共睹。“尤其是杨玉良院士的团队,让复旦多学科的现代科学技术主动融入,为我们国家古籍保护事业的现代化开辟了新境界。”陈超评价道。南京大学博物馆馆长史梅也认为,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为古籍保护提供的新方法、新思路,值得全国同行学习。

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院长杨光辉在五周年工作报告中介绍,五年来,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在培育高端人才、创建学科体系、建设文化资源信息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如,恢复了清代名贵手工纸开化纸的工艺流程;建立了古籍保护脱酸机理和脱酸工艺研究站;形成了基于GIS古籍普查的规划;培养并向图书档案系统输送了古籍保护专业硕士;建设了中华古籍书目索引数据库、古籍保护与修复科学数据库等,出版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国古籍珍本丛刊——复旦大学图书馆卷》《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善本图录》等成果。与此同时,师生共建的古籍、家谱、索引社团面向社会公众举办了“金秋曝书节”“线装家谱制作”“手工抄纸体验”“金石传拓体验”等文化推广活动,广受欢迎。研究院还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埃及艾因霍姆斯大学等海外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推动古籍保护事业发展。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谢尔顿·阿姆斯特朗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谢尔顿·阿姆斯特朗(Sheldon Armstrong)表示,不久前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与复旦大学图书馆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旨在探讨纸质文物保护等领域学术合作,联合培养纸质文物保护人才,交流中西方古籍装帧及修复技艺,对于两馆而言都是很好的机遇,两馆都将从中获益。

未来两天,第二届传统写印材料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藏书家古籍收藏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五周年院庆特藏展、藏书家稿本展等活动都将在复旦举行。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