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1天,《罗小黑战记》的战绩为2.38亿元。猫眼专业版的预测是3.17亿,从目前的票房曲线来看,罗小黑的后劲仍在。
其实对一部纯ACGN(二次元)粉丝向的2D动画来说,这个成绩质量已经很高了。因为本身2D动画的受众群体要相对小一些,毕竟之前大火的《大鱼海棠》的5.6亿票房可能就是2D动画的天花板。
无论是业内和粉丝,都释出了无限的善意:罗小黑不必成为另一个谁。毕竟如今接近50亿的票房的哪吒,已经超出了动画电影可讨论的范畴。
作为国漫动画圈著名的“有生之年”系列,《罗小黑战记》第一季番剧从2011年开始,至今只更新了28集,单集时长都在5分钟左右,却在豆瓣上常年霸占9.6的高分,应该是国内评分最高的动画番剧之一。
无论老粉还是路人,都必须承认这次的《罗小黑战记》大电影是一部特殊的动画。它介于作者性和商品性之间,介于网络文化与现实之间。
作者性,或者说《罗小黑战记》的创作初衷并不是出于商业回报的考量。罗小黑的诞生源自导演MTJJ木头的脑洞与自我表达,在番剧阶段通过少女罗小白的视角观察妖精小黑猫的生活与妖精的世界,并没有非常详细铺陈世界观、妖精体系、种类、能力、构成等商业动画的元素。直到番剧的后半程,才出现妖精会馆等设定来解释时间观。
同样作者的印记还体现在画风制作上,电影版也承袭了剧版的粗线条和大色块的美术风格,可这使习惯了日式细腻画风的观众其实很难买账。但说回来,也正是独特的美术风格,才成就了罗小黑常年豆瓣霸主的地位。甚至对比那些日漫画风,罗小黑的简约更承袭了中式的美学风格。那些大气的全景大有水墨画的神韵。
商品性,来自于番剧电影化的客观市场要求。在这点上,MTJJ并没有太多经验。诚然电影版是给粉丝们一个超大的惊喜,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100分钟的超长TV版番外,一定意义上也道出了这部电影的本质。
从剧情上来说,《罗小黑战记》故事情节异乎寻常得简单,实际上是剧版的前传,主要矛盾构建在无限、风息、罗小黑之间的人物关系上。同时也塞入了公路剧情片的套路,用相对成熟的故事架构呈现。这是讨巧的做法,但也体现了故事叙事节奏松散的问题。剧版可以慢慢构建和展现,但是对于电影而言,人物动机的微弱会导致情节推进的问题。
故事主要的矛盾集中在对风息和无限对罗小黑的争夺上(这个情节的设定一度让我觉得罗小黑拿了女主的剧本)。罗小黑因为特殊的能力属性而成为风息必须要拉拢的对象,却无意中被无限所阻拦。然后为了回到陆地,充满敌意的罗小黑和功力高深的无限开始了一段短途旅行,目的地是妖精会馆,最终风息抓到了小黑,利用小黑摧毁龙游。在一番打斗后,无限与小黑联手击败风息。
从头至尾,只有反派风息的人物动机是明确的,但是故事前期并没有言明,使得风息在后面的黑化略显突然,从而犯了“剧中人物知道而观众不知道的”基础问题;同时无限的动机也很微弱,他要带小黑回妖精会馆,但是却没有体现这个选择的必要性,让观众代入不进去;最重要的是小黑,作为主角他的任务线其实是非常模糊的“寻找家”,因为模糊而没有危机,从而无法与观众“共情”。
戏剧压力的不足使得人物动作得不到理解,同样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傲娇冷脸的风息和萌正太小黑的组合倒是令人影响深刻,但却异常平面。主角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身为“工具人”出身的众多配角。其实电影中是忌讳出场人物太多的,会成为群像电影。人物众多却没有背景和之间的关系,让观众摸不到头脑(而且和剧版也不是同一批人,除了那只东北府)。
罗小黑崛起于网络文化开始的微博元年——2011,这也让罗小黑带有强烈的彩蛋文化和梗文化。作为老粉,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每一集罗小黑上线时一遍遍在剧集中寻找导演MTJJ的名字。甚至在大电影的预告片中,制作组依旧埋入了彩蛋(在字幕界面截图并调低对比度,会发现隐藏字幕)。
隐藏吐槽:所有预告都这么写
同时《罗小黑战记》中有着大量的梗。在剧版的画面间隙,网络平台的年轻粉丝们,会不停一遍遍玩“梗”找出其中隐藏的惊喜。这种隐藏使得导演与观众形成了一种“暗语”,或吐槽或致敬,极大戳中网络用户的嗨点。
但是电影是大众化的娱乐艺术形式。这些适用于网络这个双向时间轴世界的规则与符号(指网络视频可以拖动时间轴),如果放到电影中,就需要更多现实的介质,毕竟大银幕是没有时间轴的。罗小黑的这次破圈,虽然对路人比较友好,但骨子里依旧是粉丝向的。它最大的意义,可能是让更多人,回头去挖掘那剧版的宝藏。
我相信大电影的提档和提前一个月的宣发是片方纠结后,对市场采取了乐观的预判,事实也给了罗小黑足够的善意。作为一个老粉,笔者肯定所有的优点,但是也客观看待所有的缺点。中国的动漫错过2D时代,却在3D制作上多头开花。但是在情感与观感上,笔者依旧会倾向2D,也更愿意看到优秀的2D作品。
老粉对于罗小黑的出圈其实是有矛盾心理的,一面是骄傲于自己喜欢的动画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也是羞恼于小众的爱好被大众评头论足。但是无论如何,出圈都是国漫不能或缺的一步,但是出圈之后,一切都还是取决于自身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