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蜻蜓之眼》到“机器人间”:今日美术馆探讨未来科技美学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艺术展日前在北京今日美术馆1号馆开幕,展览呈现出艺术家徐冰对于社会现象与技术景观的批判与反思的创作脉络,而此后的“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 DE JA VU”则是对徐冰《蜻蜓之眼》所讨论问题的延续。

《蜻蜓之眼》是徐冰近年根据搜集到的大量监控视频而制作的实验性影像作品,片长81分钟。这是一部既没有摄影师,也没有演员的剧情片,其影像全部来自公共渠道的监控视频。《蜻蜓之眼》或许是一个隐喻,而那些隐匿在日常生活的阴影中、看似毫不起眼的监控器摄像头,就是人类社会的“蜻蜓之眼”。

这部实验性影像作品一方面延续了徐冰对于社会现象与技术景观的批判与反思的创作脉络,另外也将观看者带入到一个视觉变幻的影像迷宫:我们究竟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而在影像构成的世界中,什么才是真实?今日美术馆在展览中以巨幕为公众完整呈现这部影像作品。

同时展览的还有《蜻蜓之眼》的相关文献材料,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董冰峰从中梳理出九大关键词:复数性、社会能量 、文字与影像 、陌生化 、档案热、身体、非形式、肖像权、直播和剪辑,以期令观众能深入系统了解徐冰作品的学术脉络。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的九个关键词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主题大展的第三部分就是“关键词”展区。艺术家董冰峰提出的九个关键词即是对《蜻蜓之眼》的创作思路和涉及的问题的探讨,也是对于徐冰一直以来关心的艺术问题的回顾。

“世界图像”的9个“关键词”大约可以分为三种类别及来源:一,徐冰艺术生涯中具原创性的艺术概念;二,围绕着《蜻蜓之眼》的大量评论中较为频繁出现的问题及理论观点;三,《蜻蜓之眼》生产过程中的特定概念及方法,这三种类别的“关键词”是互为关联和对话的关系。同时,增加展示徐冰过往艺术发展的关键概念及代表性作品,进一步比较探讨最新作品《蜻蜓之眼》的艺术命题与形式实验。徐冰基于近年搜集大量的网络视频而制作的实验性影像作品《蜻蜓之眼》,正是他在1980年代提出的“复数性”概念在今天文化样态中的一种艺术演变,及其在艺术实践中显现出的某种特定时代现象的精神症状。


《蜻蜓之眼》中的监控画面

“社会能量”部分,徐冰大型艺术计划《凤凰》承继和直接指向了“艺术-社会”的概念探讨,艺术项目《地书》既表现了现实意义上全球交流的图示逻辑,又在注重思想传达的视觉模式中创造出一种可吸纳社会能量的艺术。《蜻蜓之眼》项目延续了这种来自社会现场。

“世界图像:徐冰《蜻蜓之眼》”展览现场

《蜻蜓之眼》令人再三思考的,即正是这种建立在真实与虚构、残酷的社会写实与意会之间的审美况味:“人/无影,影/无踪,日出/日落,斗转/星移。”

据悉,《蜻蜓之眼》是一个不断生长中的艺术项目,其搜集的庞大的影像档案库即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作品中所探讨的现实与未知之间的矛盾仍然在生活中每日“上映”。另外《蜻蜓之眼》也是一个探讨我们生存现实“不完整的”现场项目。

《蜻蜓之眼》截图

“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 DE JA VU”:抛弃了人视角的机器观

“机器人间”展览也是对于徐冰的《蜻蜓之眼》所讨论的问题的延续。

“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 DE JA VU”展览现场

“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 DE JA VU”由龙星如策展,聚焦13位艺术家作品。集中探讨人工智能与人机互动、艺术与科技、未来考古、神经网络、风格迁移、机器共情及人类与机器的关系等主题。“今日未来馆”是今日美术馆对于未来性的艺术进行探讨的项目,由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雕塑家隋建国、建筑师王晖联合发起。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2015年和2017年举办两届。“今日未来馆”创新尝试为展览设计全套专属字体及音乐等策展手段,增强观众观展时的新鲜体验。

“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 DE JA VU”展览现场

今天的艺术家也是科技的用户,或许可以在现有技术可供性上跳出来,向外建立更多想象式的关联,向内挖掘更多隐秘的故事。像小说家也像记者一样,重新回到“环环相扣地理解世界”,直到科学与艺术的边缘关系将再次成为自觉。现场策展人虚拟了以“索菲亚”和“艾莉克莎”为名的双向叙事:从左开始的索菲亚线讲述算法从无形到被赋行,能力逐渐扩张,最后人类消失,机器徒留时间的场景;而从右开始的艾莉克莎线则讲述全能的机器试图寻找自己从何而来,在时间回卷中不断剥离能力与自我意识,直到还原成0到1的结果。

大卫·多奇在《无穷的开始》里,则对“任何过程的可计算性”确凿不疑。抛弃了人视角的机器观,似乎将我们引向符合“底层”崇拜的领地,一个被技术可供性所隐去的,由数字,字节,模型,进程和测量所统治的运算世界。这也恰恰是岌岌可危之处——把对世界的认知交由纯粹抽象与中立的计算性托管,也是对自然心智与感官经验的主动遗弃,是如风吹光,如刀断水的徒劳与枉然。

“人类研究”这个作品中,艺术家创造了小动物一样的机器人,他们头部的摄像头会抓取观看他们的观众的影像,然后在纸上绘制出大致的线条。

《人类研究》

17世纪30年代,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导致郁金香价格急速上升,“郁金香热”席卷荷兰和整个欧洲。下面的作品建立了“郁金香热”和今日加密货币热潮之间的呼应关系。这是一件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作品。它是一朵朵在造型上呼应荷兰静物画的郁金香,实际上却由比特币价格所控制。作品中的郁金香花瓣条纹由比特币价值控制,随着比特币市场的跌宕起伏,郁金香的花色也随

之改变。

《花叶病毒》

下面的这件作品,将生成对抗网络(GAN)随机生成的图像置入到潮汐景观中,从而重构了埃塞克斯沼泽地上一个熟悉的童年场景。机器从摄影训练数据集中学习不同沼泽鸟类的隐含特征,在过程中发现不同物种之间各异的形态,并且在没有参考人类分类学系统的情况下,自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类型迁移。

《CUSP》

据了解,今日未来馆策展人龙星如的研究方向为普遍运算的时代语境下,艺术创作与数据环境及技术的关系。作为艺术家的她,作品涉及视觉艺术、计算机工程和叙事,使用实时获取的数据创建多感官体验。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