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永砅到肖鲁,17位当代艺术家作品回望红砖美术馆五周年

以当代艺术家黄永砅《千手观音》作品为同名展的北京红砖美术馆五周年馆藏展“千手观音”日前在京开幕。展览通过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丹·格雷厄姆、何子彦、黄孙权、黄永砅、加藤泉、安德里亚斯·穆埃、劳拉·普罗沃斯特、肖鲁等17位艺术家的作品对美术馆的五年进行一次回顾与展望。

《无题 2010》

炎炎夏日,踏进北京的红砖美术馆中式园林风格的圆拱型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矗立在大厅地陷广场内的装置作品《无题 2010(北京国贸第三期;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创作者里克力-提拉瓦尼,在新千年后一直关注法国境遇主义中都市化、景观社会等话题——很显然,在中国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他找到了更合适的抓手。这两件用竹子搭建的摩天大厦模型,本身是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观照,媒材却又非常的东方中国。


黄永砅 《千手观音》

这只是今次红砖美术馆五周年馆藏展中的一件作品。展览之所以命名为“千手观音”,则又不得不提到中国当代艺术家黄永砅在1997-2012年间完成的“大作”《千手观音》。2012年上海双年展上,当商人闫士杰果断决定收藏这件高达18米的巨型装置时,世人多抱以惊诧与不解。谜底在2014年北京城五环外的标志建筑红砖美术馆正式开馆时才得以揭晓:彼时双年展上的压卷之作,成了其时馆长闫士杰手中的“镇馆之宝”。


《千手观音》局部

作为红砖美术馆的首件馆藏,《千手观音》将观音的1000只手臂嫁接在马塞尔·杜尚作品《瓶架》的意象之上,佛手或拿或托着各种法器、动物、植物、日用品、废弃物,可谓包罗万象,呈现出对当代世界多元、复杂文化语境的审视及思辨,记录着当代艺术的时空坐标。也由此开启了一座当代美术馆关于艺术收藏的思考,并逐渐形塑了红砖美术馆“收藏即传承、共享即教育”的价值取向。

“相遇在中国当代美术馆的起步期,我们邀请著名建筑师董豫赣担纲设计,历时7年潜心打磨出红砖美术馆。这座具有东方当代美学意象的建筑、园林采用红砖、青砖手工砌筑而成,在湿地中秉持天然理念,将阳光、空气、湿地生态与艺术对话,构建出一片隐于国际大都市的艺术湿地。”在开幕当日的发布会上,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坦言,“这五年对红砖美术馆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探索阶段。”五年来,红砖美术馆始终关注当代艺术的历史与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切面呈现多场大型展览,如观照亚洲文化、哲学、政治与社会现实的“仪礼·兆与易”展览;将享有国际盛誉的法国“杜尚奖”通过“高压 - 杜尚奖·法国当代艺术现场”全面介绍给中国观众……从不同视角建构起红砖美术馆对当代艺术多维度的思考。

与此前展览多交由策展人主理不同,今次五周年馆藏展的“实际策展人”就是闫士杰本人,“本来想把自己名字写在海报上,想了想还是算了。”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闫士杰介绍说5年展不可能办成一个历史线索完整的梳理与呈现,“中国当代艺术,我收藏了30年,但红砖美术馆成立才不过的5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这次是按着区位线索来布展的,从起点到现在,从横向到纵深都有。另外中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出来的当代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放到了专门区位。比如肖鲁的《对话》,那一枪曾震惊了世界。”


肖鲁《对话》

据悉,红砖美术馆地处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早已被列名为北京5个要永久保留的古村落之一,“这里的海拔是负1.6米,本来就是一片涵养生态的湿地。而这个村落的保存实际上也表现出古村落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交织与对话的某种形态。在这里建美术馆,它应该是从这块土地中生长出来,如此才能同这里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呼应。我们当时就地取材,用这个村村办砖厂出品的红砖作为建造的主要材料,红砖美术馆也正是由此得名。”闫士杰说。


沈远 《井》

不知是否是个巧合,此次展览中艺术家沈远的作品《井》多多少少就此有所观照:这件作品以福建土楼为形——这种建筑只有一个进出口,楼层环绕着圆形建筑而上,就像大树的年轮。这是一种部落的生活方式,在楼院的中心则一定有口井。作品前部是土楼的模型,后部是由院中的井口延伸而出的树干,水顺着树心而下滴落在另一端的水桶中,那正是人们日常到井口打水用的水桶。


丹格雷厄姆作品

之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与未来,闫士杰谨慎地表达了个人的乐观情绪,“作为60后,我经历了‘文革’,也经历改革开放,这40年中国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未来需要的是科技创造的红利,以及文化创造的红利,所以我们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发展还是非常开阔的,我认为作为一个当代艺术的美术馆,要去引领这个潮流,要做到一个学术科研类型的行业高度,这是红砖未来努力的方向。”2018年时,红砖美术馆就成立了艺术文献中心,并陆续接收到30多家来自个人、机构、画廊、艺术媒体等文献、图书、资料的捐赠。红砖美术馆开馆展“太平广记”的策展人郭晓彦就认为这批捐赠让红砖的文献中心找到一个很好的时机,“尽管未来还面临着大量的梳理与研究工作,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里克力·提拉瓦尼作品

此次展览在展厅二楼特别设立馆藏文献图书区、公众借阅体验区及丹·格雷厄姆作品《精选辑》试听区,试图以多样的展示手法给观众带来层次丰富的参与体验。文献区同时展示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在红砖驻地创作的手稿作品,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艺术家作品背后的创作线索。作为红砖美术馆新纳入的重要收藏,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作品《军械库》以照片形式首次亮相,这件承载了艺术家创作系统的“工作室”,喻示了生生不息的创作思想发源地,将开启红砖美术馆下一个五年。另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13日。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