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野生艺术家”形容孔龙震,他初一便辍学,没正经读过美院,却完全凭着自学和本能闯出了一条美术路,甚至办了九次个人画展。
这位来自大地的野生艺术家做过很多年卡车司机,改当画家后,他一直希望走一走当年的旧路,画一画心中的风景。2018年,他真的出发了,从南国驶向北疆,从春天走到夏天,完成了一万三千公里的独行梦。
“孔龙震 大地”正是这一次独行梦的成果展示。6月7日端午节,展览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的户外舞台开展,并将持续展出至7月7日,现场包括水墨国画、丙烯油画、雕塑陶罐在内的88件艺术作品,绝大部分都作于路上。
卡车里的孔龙震
许多人第一次听到孔龙震还以为是个地名,实则是父亲给他取的乳名,虽然好奇原因,但他至今也没敢问父亲是什么意思。
除了姓氏,孔龙震的家和书香、艺术都扯不上半点关系。
他6岁入学,入学前一直是光着腚在田野里奔跑的野孩子,学校于他好似囚笼,逃无可逃,涂鸦就是他的世外桃源。
孔龙震初一就辍了学,农村孩子少有出路,他便外出打工。他先是去了北京修四环路,18岁时移居厦门,当过保安,开过出租车、中巴车、卡车,画画就像挠痒痒,痒了就挠,始终没丢掉过。
后来他开始追女孩,写情书都是带插图的那种,一技之长算使到了刀刃上,再后来结婚生子,肩上的担子重了,为了生活他一步也不敢停,画画渐渐成了奢侈。
2005年,23岁的孔龙震经历卡车事故,与死神打了个照面,就在那一刻,他知道余下的命必须拿来画画。凭着一股傻劲,孔龙震真的开始玩命画画,日子多苦多糟也无所畏惧了。
展览现场
“有什么会比成为梵高、毕加索、蒙克更为重要呢?有人说:你有这个爱好真好!我说:去你的,别拿我的信仰开玩笑。是的,信仰是有力量的,信仰真的使我成了画家。”
2012年,孔龙震把画作铺在厦门海滩,办了人生第一个“展”,寻找“卡车司机距离艺术家多少公里”的答案。2015年,他受邀前往丹麦康纳美术家协会办展,他的故事还被拍成专题纪录片《中国人的活法——开卡车的艺术家》并登上央视。
2017年底,在首个上海个展“孔龙震 天启”落幕后,孔龙震聊起了梦想——重走当年的卡车之路,换一种状态去看看一路的大好河山。
2018年,在上汽大通赞助了车辆和费用后,孔龙震耗时100天,从南国驶向北疆,途经福建、江西、河南、陕西、内蒙古,走过沿海、山区、平原、黄土高坡、草原,完成了一万三千公里的独行梦。
孔龙震去了很多没去过的地方,他的后备箱里拉满了颜料和画架,看到喜欢的风景就停下来画,路上也会孤独,也会想家。
“孔龙震 大地”正是这一次独行梦的成果展示,现场包括水墨国画、丙烯油画、雕塑陶罐在内的88件艺术作品,绝大部分都作于路上。
不过,最重要的22米长卷《鸿雁北归》,是孔龙震回厦门后耗时近半年创作的。听着老歌《鸿雁》,孔龙震把他一路遇到的最心仪的风景,都画了进去,画面上方的字则是他从画里提炼出来的关键词。
22米长卷《鸿雁北归》
这是孔龙震的第九次个人画展,也是他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在户外办展。
户外办展的想法是策展人曹启泰提出来的,希望表现这位野生艺术家的野生状态。孔龙震笑说,国外的户外展览挺多,草坪、树林、沙滩都有,国内不是太多,这样的展览挺符合他的气质。
在厦门,他也曾经把几十幅画搬到沙滩上露天展览,拾荒人拎着麻袋、买菜大妈拎着菜篮围着看,他就在边上守着,也觉得挺开心,“他们肯定不会拎着菜去美术馆看,但路过沙滩就看到了。”
在上海,孔龙震同样希望把作品拿出来和人分享,不设围墙,不收门票,晚上也不收画作,亦不担心风吹雨打,“我就是放出来让大家看看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