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奚美娟、陈思成主演的电影《法官妈妈》中呈现了少年法庭法官安慧和少年犯之间的故事,电影中这个法官的原型这就是“法官妈妈”尚秀云。
而在当下,孩童铁轨玩耍逼停动车、小学生玩手机游戏刷父母银行卡十万元、小区内两孩童对30多辆车喷红漆、两儿童汽车引擎盖放鞭炮引爆炸……频繁发生的一系列熊孩子事件也让我们认识到未成年人成长和教育问题的重要性。
4月10日,“法官妈妈”尚秀云的《别让小淘气变成大麻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在现场,法官妈妈与嘉宾、各位家长和孩子们共同聊起了“淘气的底线在哪里”的问题,并告诉大家应如何避免孩子从“小淘气”变成“大麻烦”。
尚秀云
法官妈妈的“母亲情怀”
尚秀云,人称“法官妈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原刑二庭副庭长,1980年进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工作。在当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1987年,海淀区人民法院成立了北京市首批少年法庭,尚秀云也因在未成年人犯罪审判上的突出经验而成为北京市第一代从事少年审判的法官。
从1987年至今,她高效地审结了近千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经她审判的缓刑少年中,有26人考上了包括清华、北京理工大学在内的高等院校,有3人考取了研究生,有7人因确有突出的悔改表现被减刑。许多被她感化、教育过的失足少年,都亲切地称她为“法官妈妈”。
自1987年从业以来,尚秀云遇到过很多个“小淘气”变成“大麻烦”的案例,这些案例的经验让她深刻认识到未成年人之所以误入歧途,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分不开关系。
“孩子是父母终生的牵挂,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付出了难以计量的时间和精力,孩子小的时候难免淘气,但是如果‘小淘气’不幸成了‘大麻烦’,那将是全家人的痛苦。”她表示,淘气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因为孩子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如果缺少法制教育,缺少规则意识的引导和挫折教育的历练,就有可能由“小淘气”变成“大麻烦”,最后酿成悲剧。而当前我国市场上关于司法实践家庭教育的书籍少之又少,这就让她萌生了写一本家庭法制教育书籍的想法,希望对当下家庭法制教育有所启迪。
《别让小淘气变成大麻烦》从反面案例的角度来探讨家庭教育,结合尚秀云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力图准确的剖析每一个故事的背后的原因,并对此给父母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力图揭示他们内心的想法。
在尚秀云眼里,没有挽救不了的孩子,只要父母多一点耐心,掌握科学的方法,孩子的未来就会有不一样的明天。
《别让小淘气变成大麻烦》书封
淘气是孩子的天性,但也要有底线和边界
尚秀云在发布会上提到,淘气是孩子的天性,但也要有底线和边界。“虽然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大麻烦’,但实际情况却是,网瘾、不良交友、早恋、厌学、校园欺凌等等问题正困扰着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还有很多家长即将迎来这些问题,此时却还浑然不知。我想告诉家长的是,亲情+规则,才能造就好孩子,我的这本书就是要告诉孩子们,淘气的底线和边界在哪里。”
在尚秀云看来,淘气的底线有三条,一是未成年人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规范,二是要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自我保护,三是要抵制各种违法犯罪的侵害,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法律的底线就是要遵守法律。全国妇联副主席兼一零一中学法制校长宋鱼水讲道,守住法律底线的前提是要知道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立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对于孩子们来说,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才能有利于他们了解法律的底线和边界。而在家庭教育上,家庭是讲爱的地方也是讲理的地方,要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爱与理同在。
无规则不成方圆,规则既是法律法规,也是道德规范,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法律的哨兵。当孩子的行为越过了框架的边界,触碰了法律的红线,违反了规则的要求,就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避免“第一次”,家长要帮孩子守住底线
在发布会之前对初中生做的一个问卷调查中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在问卷中,“当你遇到困难向谁求助”问题中,70%的学生选择了父母;“你觉得平时最关心你的人是谁”问题中,82%学生选择了父母;“你对父母亲敬爱的程度”问题中, 52%的学生选择了很亲近,35%的选择了较亲近。这足以见得,在教育道路上,父母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避免小淘气成为大麻烦,在“知心姐姐”卢勤看来,首先就是要避免第一次触碰底线的发生。在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父母的态度就决定了孩子日后的发展。父母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标杆,要让孩子学会对底线说“不”,同时也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 其次要学会控制情绪。情绪是魔鬼,在遇到问题时,冲动很容易引发错误的行为。管住嘴巴,控制情绪就可以避免很多错误行为的发生。
当下在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有偿作业”现象,本身也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有偿”也并不合法。最高人民法院原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滑玉珍表示,这种有偿作业的行为违反了诚信原则,是一种非正当的欺骗行为,对孩子的习惯养成具有不利的影响。身为家长,理应帮助孩子守住底线。
北京一零一中学的校长陆云泉表示,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教育能够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和丰富高贵的灵魂。在主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知道法律底线在哪儿。在家庭里接受父母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好老师的教育,在社会上遵守法律法规,守住道德底线,我们的“小淘气”才能不成长为“大麻烦”。
而对于已经触碰底线的未成年人来说,我国法律中有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明确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16周岁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