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故宫博物院开放“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邀请观众正月十五、正月十六两天晚上到紫禁城赏灯过元宵,两天的票均是开售瞬间就被抢空。一方面观众热情空前,另一方面也有网友留言认为“狂欢”并不符合中国传统节日的特质:“无聊的人太多,不能在家呆会儿吗?一定要出去人挤人”,“元宵节变万圣节”……
其实,元宵节作为传统节日,本来就是热闹的世俗的“狂欢节”,绝不是关起门过节的家庭节庆。
元宵和春节最大区别,是它的社会性
“元宵节和春节的最大区别,也是元宵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元宵节是个集体活动,是个户外活动。腊月三十你不大可能出门,但元宵节是个社会化的节日。”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研究所教授田兆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春节主要是家庭活动,是人人都参与的,个体化、家庭化的活动,虽然全民族乃至国家都在参与,但主要是以亲属关系为主体,而元宵节则更多体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把欢乐氛围扩大到公共社区。
故宫元宵灯会试灯。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花市灯如昼”,赏灯是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如果说春节是“万人空巷”和家人团聚的日子,元宵节就是属于中国人的“狂欢节”。走出家门赏灯、猜灯谜、看舞龙舞狮,才是打开元宵节的“正确方式”。
在古代,元宵节还是比七夕更重要的爱情节,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传统社会年轻女孩子很少有出门游玩的机会,元宵节却可以结伴赏灯。灯会为未婚男女提供了交谊的机会,也为小情侣提供了相见的机会。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是写元宵之夜的情景。
元宵猜灯谜
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元宵曾有“偷灯”习俗,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偷灯就是祈求子嗣绵延。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现在总说光棍多,也面临人口危机,元宵节传统上也是一个促进两性关系的节日。”田兆元说,“‘添灯’和‘添丁’谐音,有促进生育的意思。”在今天,恢复元宵节“爱情节”的含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元宵节提供了中国春节文化的符号代表
吃元宵和赏灯是元宵节的两件大事,也是元宵节标志性的节日符号。田兆元认为,鲜明的节庆符号,是元宵节一直在传统节庆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也让元宵节在国际舞台上更容易被传播、被识别。
恭王府里闹元宵
“西方的圣诞节代表符号就很清晰,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在国际舞台上很容易被识别,全世界都能识别。但识别春节就比较难,因为春节的节日符号太多了,不容易记住。今年我在欧洲过年,最主要的就是看到一些猪的图案,代表猪年。但生肖有12个,今年是猪,明年又是别的,很难记,对外国人来说,这个文化符号识别非常困难。”田兆元说,但元宵节的标志很鲜明,主要是赏灯、吃元宵和舞龙舞狮。
盛大的灯会是元宵节最重要的标志。在西方,元宵节以“the Lantern Festival(灯节)”的名称为人所知。现在,逛灯会仍是元宵节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也有许多历史悠久的灯会延续至今,上海的豫园灯会,南京的夫子庙灯会,都是历史悠久、场面盛大的灯会。
“灯是元宵节最鲜明的表述,现在我们主要是保留了集体灯会,但忽视了家庭的灯。在过去,不仅有盛大的灯会,每家每户也都要张灯结彩,一片光明。”田兆元介绍。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施蛰存的《上元灯》中还能看到家庭制灯的温暖浪漫,在这篇以民国为背景的小说里,邻家少女赠予少年自己手扎的精美彩灯作为信物,两人之间朦胧的感情,把人拉回古时家家挂灯、“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时刻。
汤圆则是元宵节标志性的节日食物。“在中国,食物是节日文化谱系的核心框架构成,没有节日食物,就没有节日本身。”田兆元认为,和月饼这样纯粹的节日食品不同,汤圆已经从节日食品变成了日常食品,每天都有大量人消费,节日辐射很强。
舞龙闹元宵
舞龙舞狮也是元宵的重要节庆活动。热闹的舞龙舞狮,在过年期间并不多见,反而是元宵期间各地都有举行。此外,全国各地在元宵期间有很多和“龙”相关的节日,如广西宾阳的“炮龙节”、浙江金华的“龙灯会”、贵州德江的“炸龙节”等等,都是元宵期间的“龙节”。全国的“龙节”在正月十五最为突出。
“海外华人春节的庆祝中,舞龙舞狮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节日活动。舞龙舞狮,张灯结彩这些元宵节的代表符号成了春节的符号。”出现这一情况,田兆元认为和春节主要是家庭性质的节日有关,家庭活动在公共空间看不到,所以春节拿什么符号出来成了一个问题,结果就是,元宵节提供了中国春节文化的符号代表。狂欢的性质让元宵节有了更多社会性、公共性,让喜庆有更广泛的意义。从春节到元宵节,也正是从家庭向社会发展过渡的过程,所以元宵也是开工的前兆,过了元宵节,也就该收心,关注到工作上来了。
“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明代元宵放假10天
虽然新年之后已经“开工”一周,但真正进入工作状态的人可能并不多,因为元宵节还没到来。民间传统观念认为“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现在正月十五在小长假榜单上甚至“不配有姓名”,但在传统习俗中,元宵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元宵是个年节还是个单独节日,现在仍有争议,现在我们往往把它当做春节的附庸,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元宵节的重要程度不亚于春节,甚至超过春节。”田兆元特别提及了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不论在《水浒传》故事发生的北宋年间,还是作者施耐庵生活的明朝时期,对元宵节都非常重视,“《水浒传》里几乎没怎么写过年,但写了三次元宵节,规模写得越来越大。”
宋朝以来,元宵节的“大长假”有时甚至超过现在春节的七天长假。在宋朝,元宵赏灯持续五天,是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在明代,正月十五是盛大的灯节,整整10天假期,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在清代,民间元宵灯会也热闹壮观,是春节期间的重头戏。
豫园灯会
如今,元宵节是春节前后密集节日习俗中最晚的一个,在有些地方,至今仍是不亚于大年三十的重要节日。
“现在民俗学家也在呼吁元宵节要放假一天,毕竟明代元宵节要放10天。”田兆元说。
在传承恢复传统的同时,田兆元认为,元宵节也该扩展、复制和创新。“原来元宵灯会是家家户户都参与的活动,但原先城市规模不大,一场元宵灯会就足以覆盖全城。现在城市扩展到这么大,像豫园灯会这样的老牌灯会,年年拥挤,也是因为不能满足巨大的观众需求。”在这样的状况下,田兆元认为,灯会的形式可以扩大到各区县举办,也可以加入更多表演活动,现在倡导的非遗保护等等,都可以加入展示范围,“恢复元宵节的传统是公共活动,也是重要的营销活动,有它的商业价值。元宵节给企业单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链接】上海部分元宵活动
豫园新春民俗艺术灯会
进入上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豫园灯会每年在具有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风格的豫园商城举行。
2019豫园灯会从1月21日持续至至2月22日,今年灯会以“金亥纳福迎华诞-改革开放再出发”为总主题,在黄金广场、九曲桥广场、华宝广场打造三大主题片区。在华宝广场,“盛世中华贺新春”主题灯组中,9米高的卡通财神猪手捧福袋、金元宝,送来新年“猪福”。
古猗园元宵活动
古猗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1月25日开启的古猗园新春活动持续至2月24日,涵盖春节、元宵两大传统节日。赏灯活动将沿袭新春灯谜贺岁的传统,在园内开展新春猜谜活动,2月17日,还有元宵花灯DIY活动。
上海文庙元宵活动
2月19日下午,文庙将在明伦堂、明伦堂广场及周边举办元宵活动。不仅有传统的猜灯谜和赏灯活动,更有国学经典诵读、诗歌朗诵等颇具文庙气息的节目。并有兔子灯制作、木板年画印刷、生肖糖画表演等丰富的手工体验可供选择。
元宵市集
2月16日,一年一度的元宵市集在市群艺馆拉开帷幕。猜灯谜、扎兔子灯、编中国结、画糖画、赏柳编……丰富的元宵年俗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沪语灯谜”“沪语擂台”更是颇具地方特色。
莘庄灯会
持续举办12年的莘庄灯会今年于2月19日至24日亮相闵行区莘城中央公园。今年还设立莘城中央公园和仲盛世界商城两大分会场。市民可以在公园赏灯,在商城逛元宵庙会。除了传统的元宵花灯,亮灯仪式、汉服表演、舞龙舞狮等互动节目也很丰富。
“丹青浦江韵 笔墨上元情”上海五区元宵书画笔会
上海五区元宵书画笔会今年迎来第三十届。笔会缘起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节庆文化,促进上海地区传统书画艺术的区域交流和传播。
2月18日,笔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今年由杨浦区文化局主办。约200名书画家和广大书画爱好者参与。现场围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二十四节气”主题, 76位书画家联手,分区创作春夏秋冬四季内容的5幅十米长卷和2幅合作完成的大型山水花鸟作品。
“迎新春 闹元宵”民俗文化巡游
17日下午,金山区张堰镇迎来24支特色民俗表演队伍,舞龙舞狮队、木兰扇队、旱船队、蚌壳舞队、毛驴队、彩衣队、汉服队、腰鼓队、花篮队等再现了“浦南首镇”张堰老街张灯结彩、锣鼓声声欢度新春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