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500年”来到了上海,展陈与清华大不同

贝利尼、安格尔、德拉克洛瓦、透纳、库尔贝、马奈、莫奈、雷诺阿、梵高、毕加索、马格利特、莫兰迪、莫迪利亚尼、夏加尔……这些都是西方艺术史中振聋发聩的名字。包括这些经典作品的“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馆藏作品展”前不久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时曾引起较大反响,而从今天开始,这一展览完整“移师”上海。

由上海天协文化、东京富士美术馆、上海宝龙美术馆和株式会社黄山美术社联手举办的“西方绘画500年——东京富士美术馆藏品展”1月11日在上海宝龙美术馆(闵行区漕宝路3035号)开幕,并于1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与此前清华展览注重文献性不同的是,此次在上海的展览在展陈设计上以多角度、多方位的感官体验呈现了5个世纪纷繁复杂的文化艺术及生活场景,整个展览仿佛是一个多棱镜。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了解到,展览“西方绘画500年”精选了60幅来自东京富士美术馆的西方艺术经典藏品,展览共分为六个部分,以时间为叙事主线,流派为发展形态展现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现代艺术、后现代主义……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相互交错、此起彼伏、波澜壮阔,勾勒出一幅16至20世纪西方艺术500年的历史画卷,意图引领观众去探寻这些伟大的时代、艺术家及其作品中的奥秘。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东京富士美术馆是一座成立于1983年的综合性美术馆,馆藏涵盖东西方艺术作品3万件。东京富士美术馆学艺部部长平野贤一告诉“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此次展览作品是东京富士美术馆方和中方协商决定的。而这60件作品也代表了西方绘画的发展历程,是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多方位感官体验呈现5个世纪的文化艺术

与此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注重文献性,在每幅作品边配上资料解读不同,此次在宝龙美术馆的展览在展陈设计上以多角度、多方位的感官体验呈现了5个世纪纷繁复杂的文化艺术及生活场景,让观众可以细细品味这场西方艺术的视觉盛宴。整个展览仿佛是一个多棱镜,折射出西方艺术的许多解读空间。

展陈设计师Margo告诉“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在展陈设计中,我们根据油画技法的发展和演变,对展陈空间做了相应的调整,例如展厅内的光线是越来越明亮。而从室内的空间布局中,最开始的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时期的部分,作品与空间的关系,包括透视视角更多的是试图营造一种在宫殿内的观看角度;而到了印象派及现当代部分,作品与空间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空间关系也越来越开阔。”

与此同时,策展方还告诉记者,展览是希望当代的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回望过去,看看曾经的艺术家是如何创作的,在较为虚拟的当代看看艺术的发展。

展览现场


展厅现场


《露台上》,贝尔特·莫里索(1841-1895),1874年,布面油画

文艺复兴与宫廷文化

文艺复兴是西方现代大幕拉开的时代。那个时代资本主义萌芽,世俗文化和科学理性兴起,“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确立,给西方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文艺复兴艺术运动在欧洲有两大支脉,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及其向南的延展,展览中年代最早的作品《行政长官的肖像》即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乔凡尼·贝利尼所作。二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后来影响波及欧洲各国,传至阿尔卑斯山以北的称为“北方文艺复兴”,它包括日耳曼地区,当时未建国的比利时、荷兰等地区, 也包括今天法国境内的一部分。北方画派特有的冷静,让他们以近似科学家的眼睛观察着自然和多变的人生。他们鄙薄唯美虚夸的激情,建立了客观的写实精神。其中多瑙河画派代表一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尔创作了西洋画史上首幅纯粹的风景画,并因此而闻名。弗兰德斯地区极富盛名的勃鲁盖尔家族,不讴歌圣贤、避开贵族富贾,转而描绘微不足道的平民生活,用真实的笔致反映人间疾苦。他们也为传统树立了典范,为19世纪以后崛起的写实主义埋下了伏笔。

《行政长官的肖像》、乔凡尼·贝利尼,木板油画,约1507年


《山岳风景》、阿尔布雷希·阿尔特多费尔,木板油画,约1530年


《雪中狩猎》,小彼得-勃鲁盖尔, (1564-1638)17世纪,木板油画

16世纪时,教会和神职人员的腐败成为焦点问题,德国的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向欧洲各国蔓延,为了巩固权威,天主教会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反抗运动。他们借助艺术可以感染和征服人心的力量,委任贝尼尼、博罗米尼等建筑师修建华美巍峨的教堂,吸引散落的信徒回归,巴洛克艺术就在这种背景下登场了。


《收藏家的肖像》,丁托列托,1560-1565年,布面油画

“重新回到教堂”是早期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目的。而在17世纪,随着西欧国家君权的日益加强,以鲁本斯、委拉斯凯兹为首的贵族肖像画家将精美富丽的巴洛克美术推向了最高峰。巴洛克美学实上也是对欧洲君王权利扩张的一种颂歌, 为“君权神授”的思想找到合理解释,就必须极尽所能地通过艺术来颂扬君王的伟大。因此巴洛克艺术也被认为是带有享乐主义色彩的宫廷贵族艺术。

在当时,民间的理性思考与质疑精神也逐渐建立起新的思维方向。伽利略、哥白尼等科学家对宇宙天体的研究,松动了教会的神学系统,新航路的开辟展示了前所未有的世界图景。17 世纪的发展,它针对“日常性”与“神圣性”两种对立的命题,在建筑、雕刻、音乐和绘画上都较之前发生了全面的质变。

《君士坦丁的婚姻》,彼得·保罗·鲁本斯,木板油画,1622年

171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登基,艺术环境变得更加自由奔放,此时以明快色彩和甜美风格著称的洛可可艺术登上了舞台。在当时的宫廷中,以蓬巴杜夫人为首的一批权贵妇人成为了洛可可文化的中心,由贵族和上流阶级引领的沙龙文化也在这个时期绽放。洛可可艺术是法国大革命前宫廷艺术的主流,它描绘了上流社会养尊处优的享乐生活和男欢女爱的淫逸享乐。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结束了巴洛克、洛可可为宫廷艺术服务的特性, “君权神授”的主流被“天赋人权”所取代。大革命引发艺术家去思考新的艺术方向,在那个价值转换的年代,审美标准的选择也变得更具意义。

思想解放与传统艺术的颠覆者

从法国大革命前夜到拿破仑统治时期,欧洲的建筑、 雕塑、绘画等各载体中流行的艺术风格称为 “新古典主义”。它以希腊和罗马的美术为规范,是对巴洛克美术和享乐式洛可可美术的反推,庞贝等古代遗迹的发掘也使这股潮流更为强盛,开明的知识分子们以此寻找新时代的美学起点。

《拿破仑越过圣贝尔纳山》,雅克-路易·大卫工作室,布面油画,1805年


《牧鹅少女》,让-弗朗索瓦-米勒 (1814- -1875),1866-1867年,布面油画
《堂吉诃德在他的图书馆》,欧仁·德拉克洛瓦,1824年

欧洲社会在19世纪经历着政治的改革和风起云涌的革命狂潮,此时工业革命带动社会迅速往前发展,而新古典主义仍沉浸在怀旧的无限伤感中。此时,追求感性解放与自由精神的浪漫主义登上了舞台。在19世纪初的几十年里,浪漫主义运动成为了席卷欧洲的大潮,影响了绘画、文学、音乐、哲学等社会的方方面面。而19世纪中期的巴比松画派则是一场安静而有力的美术革命。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家歌颂土地与自然,拒绝都市和工业,为印象派开创了先河。

19世纪后半叶,有一批画家效仿巴比松画派,采取直接在户外日光下写生的方式,通过揭示光色的关系和大胆笔触,描绘了高速发展的城市面貌及郊外的宁静风光,这些人就是印象派的画家。印象派推翻了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很多审美法则,它是西方美术的“白话文运动”,使诘屈聱牙的古典美术日渐式微。


《漫步》,爱德华·马奈 ,约1880年


《睡莲》,克劳德·莫奈,布面油画,1908年


《出浴的女子》,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布面油画,1896年

由于当时官方学院派的压制,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一直被沙龙展拒绝,官方为平息这些画家的愤怒,特别举办了“落选者沙龙展”,可他们依然难逃保守者的讥笑。后来这些艺术家于1874年在巴黎举办了震惊画坛的首届印象派展览,这一里程碑事件使印象主义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19 世纪70年代时,印象画派发展到了顶峰,之后开始出现了分化。塞尚、梵高和高更等人不再满足于印象派对自然光色的描绘,他们进一步解放了色彩、形态和表现手法,引领后印象主义拨锚启航。


《奥维尔的环路》,保罗·塞尚(1839-1906),约1873年,布面油画

20世纪现代主义与当代文化的起点

印象派为绘画世界带来的革新正式开启了现代主义绘画的篇章,画家们不断寻求和探索更多的表达方式,随后出现了纳比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等多种艺术流派。法国将1890年到1914年称为“美丽时代”。这一时期的巴黎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艺术中心。许多羽翼未丰的年轻艺术家,例如夏加尔、莫迪利亚尼,他们带着独特的风格和民族特性,聚集到蒙马特或蒙帕纳斯,世人称他们为“巴黎画派”。


《保罗·亚历山大医生肖像》,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1884-1920),布面油画,1909年


《马戏》,马克·夏加尔


《静物》,乔治·莫兰迪,布面油画,1948-49年


《抽象理念》,雷尼·马格利特(1898-1967),布面油画,1966年

在20世纪的新艺术思潮中,超现实主义波及广,持续时间长,创造出了丰富的技法和视觉表现。这些反传统的现代主义绘画对抗着理性的压制和传统束缚,强调内心的自我表达。现代画派是一种在破坏与创造的激烈对抗中走完的历程,就像支撑着它的社会背景一样,一方面是工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浩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以20世纪60年代的纽约为中心诞生了新视觉艺术。它将漫画、报纸、杂志、商业设计、电视广告等卷入大众社会的媒体印象,以及大量生产和消费的现代生活用品吸收进美术世界,被称为“波普艺术”。

美国波普艺术的先驱安迪·沃霍尔创造了在当时极具原创性和震撼力的作品,他结合丝网印刷和摄影技术,将图像多次复制转化为“绘画”,这种能力变相剥夺了事物的真实质量,但赋予了他们全新的意义和效果。罗伯特·印第安纳使用“EAT”、“LOVE”、 “DIE”等词汇,做成霓虹灯般的图像效果,使画面看起来像是某句象征性的口号或标语,具有强烈的辨识度和冲击力。


《运动员(杰克·尼克劳斯肖像)》,安迪·沃霍尔 

展览将于2019年1月12日展至2019年4月30日。(马奈的《漫步》和莫里索的《露台上》这两幅作品展出至3月下旬。)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