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报告》:通过这本报告文学集,了解上海改革开放40年

浦东开发开放、世博会举办、自贸试验区建设、C919大飞机上天……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1月4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海报告》发布座谈会在上海作协大厅举行。

2018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讴歌上海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启动了“上海报告”短篇报告文学项目,作为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点内容。


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一文学项目,市委宣传部与上海作协共同拟定了40个选题,包括“开发开放浦东”、“建设自由贸易区”、“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等等,全面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走过的光荣历程与辉煌成就。上海作协组建了由三十余位资深报告文学家、青年作家、媒体人构成的创作队伍。过实地调查采访收集素材,围绕每个选题创作不少于六千字的作品,集结成了这本《上海报告》短篇报告文学集。

陈思、程小莹、朱蕊、张重光、马尚龙、杨绣丽、路明等作家,以饱含热情的笔触,记录了过去40年激荡人心的历史,他们从多角度描绘了上海取得的辉煌成就,也书写了一个个普通个体的奋斗足迹。


“4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个瞬间,却足以创造一个时代,激起壮阔而持久的波澜,”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说,虽然这本书中所包含的40篇短报告文学并非鸿篇巨制,却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集纳成一幅记录上海改革开放历程的全景图,“在这样的画卷里,浦东开发开放、世博会举办、自贸试验区建设、C919大飞机上天等标志性瞬间和片段,都留下了各自的浓墨重彩。”

上海作协专职副主席马文运介绍:“从2018年3月召开第一次启动会到今天,35位作者完成了40篇报告文学,30余万字,这是我们文学创作组织上的一个创举,此前并没有这样大规模地组织过报告文学来记录上海的历史。采访中作者们客服了重重困难,又将文学的艺术手法与历史的真实结合起来,交出了这份优秀的答卷。”

个人的历史是社会大历史的一部分,与时代大潮同频共振的,是无数个人实现其理想、追求的足音。经由普通人的命运,可以以小见大,更真实地再现变革发生的社会氛围和生动细节。《上海报告》就试图在历史演进中,更多关注个人使用、生活和情感变迁。


《上海报告》书封

在书中《与海港一起成长》这一篇中,作者陈思将笔触对准了桥吊司机张彦。每个工作日早上五点,张彦就要起床,从市区坐两小时班车,穿过东海大桥,登上小洋山这座小岛,这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海港。入行14年,张彦从一个敦厚内向的毛头小伙成为了上港集团最年轻的全国劳动模范、桥吊状元。通过张彦的眼睛,读者们可以看到,这片海港是如何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渔村变成世界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单体码头。

在《红角》一文中,作者程小莹挖掘刻画了上海杨树浦地区纺织厂工人群像,程小莹说:“红角可以说是上海工人文化的代表符号,‘角’指阁楼,就是棉纺厂工人的文化活动场所,也曾是地下党工人运动的地方,激活了不少同龄人的记忆,值得一写。”

上海地铁作为这座城市的交通主动脉,其贡献之大、奋斗之难、工作之苦,处处体现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上海地铁人的拼搏创新精神。作者君天在《与时间赛跑的上海地铁人》中,捕捉了人们最亲近却又不太了解的地铁故事。君天采访了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虹桥火车站值班站长、运营调度中心副总经理、地铁12号线驾驶员……这些勤勉的地铁人保障着这座城市的交通顺畅运行。

还有聚焦江南造船集团变迁的《江南之匠》、刻画全世界最贵、最有个性赛道的《F1的上海方程式》、描绘了中国大飞机几十年起起落落研发历程的《中国大飞机背后的上海面孔》……

40篇文章,从细微处折射时代,以小视角见证大历史,用点滴故事呈现城市进程,这是一份鲜活的城市报告。据悉,作品集拟于8月份上海书展期间推出。届时将举办新书发布会,作为上海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隆重献礼。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