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城20周岁:阅读的美好在各方守护与传承中更值得期待

2018年的尾声,上海再次飘落细小的雪,凛冽的寒风将福州路上的梧桐吹得愈发落寞,却更衬得465号世纪出版大厦里进出人流的热闹与欢喜,这个岁末上海书城迎来了它的二十岁生日。上海书城不仅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更是所有读书人的天堂。

为庆祝上海书城成立20周年,12月30日,由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上海书城主办的“上海书城20周年庆——让阅读美好如初”的分享活动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一楼大厅举行。活动中,普通读者、书城员工、出版机构、作者等各方代表从各自的角度畅谈书城20周年的发展与自己的成长。

“上海书城20周年庆——让阅读美好如初”分享活动现场

回首初识:如果福州路是上海文化的“皇冠”,上海书城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在走进阅读世界时都有一个契机,或是一个人的点拨,或是一群人的朝圣,又或者是一座城的文化基因与驱动……

一定有一个开始,在上海,素未蒙面的许多人都是从这座书城走进阅读。

1998年12月30日,上海书城与“第二届上海书市”同时拉开帷幕,从此开启上海图书零售业的大书城时代,也为福州路这条著名的书店聚集街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据统计,上海书城从1999年到2018年前11个月的累计销售总额超过30亿元,销售的图书总册数超过1.16亿册,平均每年接待读者超过300万人次,打造了“全国新书发布厅”、“上海.故事读书会”、“市民文化客厅”、“莎莎姐姐讲故事”等多项知名阅读活动品牌。“经过二十年的长足发展,上海书城已经成为了上海不可或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同时也是传播主流价值观,传递思想新理念,引领上海乃至全国阅读风尚的重要场所。”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航在致辞中称道。“上海书城”这个品牌,在上海乃至全国的读者群中早已深入人心。

“我第一次走进上海书城是在1999年,那时候大家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除了纸媒,更多是从书店了解。当时我家住在杨浦区,每次乘坐37路公交车到福州路,尤其到上海书城的时候,便油然而生一种‘朝圣’的感觉,离它越近心跳越快。”读者代表四平路街道团工委书记胡琦把自己与上海书城的“初识”形容为“朝圣”,更将上海书城比作知识的“航空母舰”屹立在有“上海文化一条街”之称的福州路上。


上海书城定期举办的“市民文化客厅”活动

见证上海书城成长的原上海书城总经理赵建平回忆起建设初期的担忧时,提到“如此大规模的书城如何经营下去,在当时还是个问号”,但是这一顾虑很快就被打消了,“12月30日开业当天,场面非常隆重,进门需要买门票。虽然当时的门票价格较高(一张门票三元),但买门票的读者在福州路、广东路、湖北路、福建路上连绵不断地排开,成为上海非常轰动的文化事件。而后每逢周末、签售活动等书城里几乎人满为患,高峰时日人流量可达八九千”。伴随蜂拥的读者流,安全问题成为最大的担忧,“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不能出任何差池,有一段时间我们举办的多场签售活动都要到公安局备案。”

上海书城20年来的销售数据显示,上海读者的阅读范围非常丰富,传记、经管、少儿、文学、学术文化、心理自助、生活类图书,出现在每一年度的畅销榜单上,而教育、科普、艺术等类别,也在部分年份进入最热销图书行列。其中,教育、文学、少儿一直是最受欢迎的三大类别。提到教育类图书,与上海书城长期合作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王焰很有发言权,她以《一课一练》系列教辅图书为例回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上海书城的“初识”,《一课一练》几乎与上海书城共同成长。由《一课一练》生发的这段“上下游”合作缘分,更被王焰视为家人间的亲密关系,“在促进全民阅读的发展方向上,需要我们双方都有所突破与创新。而我们所做的努力,包括推广、阅读指导、服务培训等都需要和书城团队进行合作才能实现。这当中就需要我们像家人一样的亲密与信任。”

畅销书目的变化,直接反映出当年的社会热点话题

每一年度各类图书畅销热度的变化,正是对当时社会热点最直接的反映。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去20年间年度畅销书的记录,也是一部上海地区读者购书和阅读的“简史”。

1999年,上海书城的销量冠军是《学习的革命》,这是一本世界级的畅销书。两位作者彻底颠覆了以往的学习理念,强调应该先解决“怎样学”这个问题,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结果。

2000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揭开了网络文学的序幕,也成为该年度上海书城的畅销冠军。“青春”成为这一年度的关键词,畅销榜第二、三名分别是《三重门》、《零下一度》,显露出青春文学萌芽的信号。2002年的销量冠军,正是《我为歌狂》。

2001-2004年的畅销类型更为丰富。2001年的销量亚军《富爸爸 穷爸爸》是全民财商意识兴起的代表;2002年的销量冠军《谁动了我的奶酪》、2003年的销量第五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2004年的销量亚军《没有任何借口》等,在国内开启了管理理论、职场励志话题的热潮。


出版社嘉宾对话,从左二起,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社长王焰,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汪耀华

2004、2005年的销量冠军都花落《达·芬奇密码》,大神级作家丹·布朗的这部作品,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蝉联上海书城年度畅销榜冠军的图书。

在《达·芬奇密码》之后,中国“国学热”来袭。2006年的销量亚军为易中天的《品三国(上)》、2007年销量冠军为《于丹<论语>心得》,“百家讲坛”书系获得广泛关注。

2008-2009年,上海读者关注生活品质提升,在采买《新编家常菜谱》和《厨房小窍门》的同时,更关心的是中国的改革、外交与经济形势,《朱镕基答记者问》和《货币战争》成为当时读者购买和阅读最多的图书。

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使得《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成为当年上海地区乃至全国最畅销的图书品种。

2011年的畅销书《史蒂夫·乔布斯传》,解密了一代商业巨人的传奇。乔布斯当年10月5日去世,其唯一授权传记10月24日全球发行,简体中文版亦于同一天推出。

2014年,《百年孤独》由于获得作者马尔克斯的首次正式授权,助推了图书销售的热潮。

2017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人民的名义》成为读者最关注的图书话题。而到了2018年,读者最关注的图书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在这份20年榜单上出现次数最多的作家名字,当属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其代表作之一《解忧杂货店》是2015年年度销量第四名、2016年销量季军、2017年销量第六名以及2018年销量第五名,是名副其实的常销书。

其他在年度畅销榜上反复出现的畅销书,还包括钱钟书《围城》、余华《兄弟》、刘慈欣《三体》、“哈利·波特”系列、《追风筝的人》等。

变与不变的未来:服务适时升级、资源有效整合,但不变的是阅读的温暖与美好

事实上,有很多人已然忘记与上海书城初识的场景,但在长年累月的相处与陪伴中,形成家一样的联系,更是把在书城一段时光,当成和自己家人相处得时光,家庭回忆已然上海书城永不落幕的一大动因。“我们在平时也会听到,有些带着孩子来上海书城的家长会说当年他们的爸爸妈妈也带着他们在这里买教辅书、阅读书”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销售中心副总经理赵锋从踏入社会起就在书城工作,见证了阅读的美好被代代相传。

处在互联网平台与个性化实体书店多重冲击的大背景下,如何把那么多读者再次吸引到书店看书是我们时常讨论的话题。当我们再看上海书城“永不落幕”的发展时,其实是在面对极具挑战性的话题——何为不变,何需变。

“对于读者来讲,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书城的布局与展区陈列上的变化,但真正应对多重冲击的变革更重要来自内部的‘逆势飞扬’。”绘本学堂创始人俞丽辉认为,上海书城内部与时俱进的改变,包括工作机制、运营机制等多方面的即时改善,是其历经二十年风雨依然屹立的重要因素。而要延续“永不落幕”的辉煌,他认为还要回归书城在文化层面的社会贡献,“书城不仅是读书之城,也要变成一个学习之城、成长之城。书城应对丰富的优秀资源加以整合,探索更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服务机制,让读者在这里学习、成长、分享资讯与理念,进而成为全市的学习之城、成长之城。”

“让孩子今天参加完我的售书活动,不仅爱上读书还要爱让上海书城,这是每次我来上海书城被赋予的‘使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简平从读者、作者、书城三者关系出发,审视书城长远发展的深层动因——构建读书人的沟通平台,传播文化也激发再创作的可能性,“当我面对读者的时候,他们不是简单地从我这里买本书而已,他们更希望和我有交流。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作者与作者等都需要进行面对面交流,尤其作为儿童文学作家,更希望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心灵交流。”

真正的书城,是所有有趣灵魂的聚集地,他们各不相同却又相互包容。无论阅读的方式、阅读载体的形态如何改变,我们对知识、文化、精神、情怀的追求不会改变,上海书城“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的宗旨会像家训一样代代相传。正如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所言,“面对阅读市场、文化市场,我们要找回读书人的初心,坚守读书人最本身的情怀。追求对优质资源的挖掘、利用与整合,为读者提供适应时代发展的全方位服务——图书的消费服务、阅读文化服务以及全媒体形态下的阅读情况——便能使我们的上海书城实现‘永不落幕’。”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