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新书书单·2018年冬季:太平天国史料汇编

【编者按】

该古籍新书书单是由“古工委微信联盟”所拟(“古工委”全称为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每年四期。


《龙泉司法档案选编》第三辑(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全30册)

包伟民 主编,吴铮强、傅俊 本辑主编,中华书局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大项目成果,民国档案文献整理的典范之作,

中国法制史、社会史、区域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龙泉司法档案选编》收入晚清至民国时期浙江龙泉地方法院司法档案。这批档案上自咸丰元年(1851),下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共计一万七千余卷,多达八十八万页,数量极为庞大,多侧面地折射出晚清民国时期地方社会的世相百态,是研究晚清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地方司法、日常生活、社会变迁等诸多侧面的珍贵史料。为方便学者查询利用,浙江大学地方历史文书编纂与研究中心将这批档案重新整理,以案件起始时间序为编排,撰写提要,编制索引,附入档案原件。全书按年代分五辑。

此前已出版第一辑(晚清时期)全二册;第二辑(1912——1927)全四十四册;第三辑(1928——1937)全三十册,收录龙泉市档案馆所藏民国十七年(1928)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地方司法档案,依选编标准逐年遴选民、刑诉讼案例共八十二个,涉及二百五十七个卷宗,八千六百余件文书。


《朔方文库》(全112册)

胡玉冰 总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朔方文库》收录的宁夏文献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六大类:第一大类,形成于1911年以前的、由宁夏籍历史人物撰写的,或虽非宁夏人撰写,但与宁夏直接有关的各种传世文献,包括宁夏旧地方志、宁夏历史人物著述、汉文西夏史籍等;第二大类,在今宁夏辖境内出土的、1911年以前形成的各种出土文献资料,或出土于宁夏境外,与宁夏直接有关的各种出土文献资料;第三大类,长期在宁夏为官或生活、“流寓”的非宁夏籍历史人物涉及宁夏的重要著述;第四大类,宁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以及流传稀少、具有特殊研究价值的公藏、私藏文献等;第五大类,存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院”、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等单位的有关宁夏的上谕、朱批、奏议、文书等珍贵档案;第六大类,民国时期宁夏文献档案。本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分类整理、研究宁夏特色珍稀文献,集成式汇编、出版特色珍稀的宁夏文献档案。项目成果将填补宁夏文献档案尚无集成式汇编丛刊的空白,首次系统全面地总结、研究宁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地方文献整理、地域文化研究方面开辟新天地,将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一份学术厚礼。


《郝经集编年校笺》(全2册)

[元]郝经 著,张进德、田同旭 编年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

郝经(1223—1275),字伯常,原籍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生于许州临颍(今河南许昌),生平经历金、元两代。他在理学上师承程朱学派的赵复,文学上师承元好问,政治上又颇受忽必烈礼遇,所以他是元朝初期很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授郝经为翰林院侍读学士,令其出使南宋议和,滞留十六年。因此,他对南宋的社会文化也较熟悉。郝经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在理学、文学、史学等方面饶有建树,著有《周易外传》《太极演》《春秋外传》《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经集编年校笺》汇辑郝经诗文,共收赋15篇、诗467题731首(其中辑佚诗及残词4首)、文216题214篇(其中辑佚1篇),每篇依次设置“编年”、“年谱”、“见诗(文)”、“笺证”四个部分,对相关作品进行编年、点校、笺证,此外还附录了朝廷封赠、史传碑铭、祭奠题咏、遗事辑佚、诸家评介、年谱、杂剧等相关传记、评点文献资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诗文作品收录全面,编年笺证考订严谨,相关参考资料丰富。该书可谓元代别集整理的典范之作。


《王阳明珍本文献丛刊》(全15册·影印本)

陆永胜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阳明,字伯安,别号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而且善于统兵作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该书为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王阳明文献的古籍影印。丛刊共15册,汇集了7种阳明文献:①七卷《王阳明遗书》(明刻本),②十三卷《阳明先生别录》(明刻本),③五卷外集九卷别录十四卷《阳明先生文录》(明嘉靖刻本),④五卷外集九卷《阳明先生文录》(明刻本),⑤三卷续录二卷《传习录》(明刻本),⑥八卷《王文成公文选》(明崇祯六年刻本),⑦四卷《阳明先生文选》(明万历赵友琴刻本)。所选版本均为首次出版,具有文献学、版本学价值和阳明学研究价值。


《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馆藏石刻拓片汇编》

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 编,中国书店

历史上流传至今的石刻拓片承载着一个地域重要的历史信息,从不同的角度记述和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演变历程,也为我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细节,是研究地域史、地域文化的直接参考依据。有鉴于此,在北京史研究专家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北京市朝阳区图书馆和中国书店鼎力合作,将馆藏的自唐代以来到现代的一百五十三件(组)碑碣、墓莂拓片分门别类,汇编成集,整理出版。整理过程中,考虑到石刻拓片的特殊性,在录入其释文时基本保持文字的原有形态,对异体字或俗字等非特别情况不做改动,尽可能地还原石刻、碑记的历史原貌。本书收录的很多石刻拓片在北京历史进程中具有突出的地域标志作用,涉及北京城以及朝阳区行政区划内的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宗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为北京史研究提供了一批内容翔实、史料丰富且门类齐全的研究文献资料,对北京史研究以及今后北京地方志的重修,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参考价值。


《六朝画论笺注》

韦宾 笺注,天津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存可靠的画学文献的历史,可上溯到五世纪初宗炳的《画山水序》,至明清规模已经很大,今人谢巍统计有两千三百余种。然而,如此丰富的画学著述,有关其注释的工作,大约在清代才零星出现。1949年以后,画学文献的注释工作逐渐展开,其重点尤其集中在六朝画论。六朝画论的注释工作,21世纪以来,俞剑华、马采、陈传席、杨成寅等学者均有著作,以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为代表。《六朝画论笺注》结合图像材料,在汇集以上诸家重要观点的基础上,以笺注的形式,对现存六朝画学文献进行了迄今为止最深入的整理;收入了唐宋元明清有关六朝画论画史现象的零星论述,这也以往注家所无的;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新的解释,纠正以往注家错误甚多,体现了迄今为止有关汉魏六朝绘画思想研究的最高水平。


《聊斋俚曲集》

[清]蒲松龄 著,齐鲁书社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以当时流行的时调俗曲作曲牌创作的说唱和戏曲艺术,共十五种。或直接改编自《聊斋志异》,如《姑妇曲》《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富贵神仙》《磨难曲》;或取材于现实生活,如《墙头记》《穷汉词》;或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如《丑俊巴》《快曲》《蓬莱宴》《增补幸云曲》。意在宣扬伦理道德,针砭世道人心。文笔诙谐泼辣,内容深刻生动。与《聊斋志异》交相辉映,是俗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路大荒先生评价道:“《聊斋俚曲集》和《聊斋志异》同是我国古典文艺园地里的奇葩,《俚曲集》的艺术手腕较之《聊斋志异》也无多逊色。”


《南北朝佛教编年》

李利安、崔峰 著,三秦出版社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壮大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佛教,上承汉魏两晋时期中国佛教的初期传播,下启隋唐时代中国佛教的鼎盛。作为中国佛教持续上升阶段的一个过渡时期,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呈现出很多极为重要的发展进程。佛教的传入和在南北朝的兴盛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加深了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就学术界所依据的现有史料状况来看,近代以来出土的许多重要的佛教碑刻资料,还未得到系统的搜集和整理,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缺失。历史上,佛教界曾经出现过一些编年体的佛教史传类作品,但这些编年体作品均出自古代佛教徒之手,以信仰为前提,以各自宗派为核心,资料的取舍和认定难以保证客观和公正,很多重大史实被遗漏,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佛教纵向演进图景,尤其是早期佛教历史,更是模糊不清。但是这本《南北朝佛教编年》,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时间准确、演进清晰的南北朝佛教发展史,在时间链条中展现佛教的史实,在历史沿革的框架下再现佛教的发展进程。

《南北朝佛教编年》在编年体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将不同文献中的同一事件之记载归纳,并广泛参考了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中涉及南北朝佛教史内容的全面整理和研究,充分发掘整合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吸收纪事本末体的优点,给学界和社会清晰的南北朝佛教历史发展脉络,并尽可能让原始文献自己说话,这样既避免了史实描述时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也有利于读者们根据原始资料的记载自己辨别史实的真伪,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史实的演进轨迹和内在关系。


《〈竹林七贤集〉辑校》

卫绍生 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

《〈竹林七贤集〉辑校》为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以阮籍、嵇康等为代表的竹林七贤,是魏晋之际很为活跃的文士群体。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精于玄理、蔑视名教,并以独特的方式来实现各自不同的人生追求。他们是魏晋玄学的倡导者,魏晋风度的实践者,也是魏晋风度和魏晋名士的典型代表,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他们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对魏晋以来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士人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在爬梳文献、钩沉史籍的基础上,卫绍生研究员结合已经掌握的各种文献资料,对竹林七贤的诗文、杂著和佚文等进行辑佚、考订、校勘和汇编。整理者将竹林七贤的杂著分门别类逐次编入每人名下,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和阮咸的作品各为一卷,竹林七贤杂著合为一卷,形成了共八卷的《竹林七贤集》辑校。所附竹林七贤年谱简编,对竹林七贤的生平活动和文学创作进行编年,以期为深化竹林七贤研究提供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为竹林七贤诗文的编年提供依据。

《〈竹林七贤集〉辑校》第一次把竹林七贤的诗文和杂著汇为一集,为研究竹林七贤生平思想、文学创作、社会活动、人物交游提供了完备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深化竹林七贤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竹林七贤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金石证史:三晋碑志中的历史细节》

刘勇 著,三晋出版社

镌刻在冰冷石头上的文字,经历沧海桑田,见证千年变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密码,其所含内容,很大程度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还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历史真相的更多途径。可以说,金石,是通往过去的一扇大门……

山西作为文物大省,碑碣墓志数以万计,其中隐藏的历史资料极为丰富。刘勇,怀着对华夏历史文化的热爱,进入荒野,登上山巅,足迹遍及三晋大地。他徜徉于古刹遗迹,寻找、观赏、品读各类金石资料,从冰冷的石头上一次次体悟到祖先文明留下的温度。他如福尔摩斯一般,洞悉金石上的各种细节,拼接“一地鸡毛”的线索,就好似在拼接文明的碎片,经过对比、梳理、思索……渐渐地,很多正史不载或语焉不详的历史细节浮现眼前——他离真相越来越近。

本书凝结刘勇一路走来之心血,收录了他在山西寻古探幽中所考证的大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碑碣、墓志的文章,它们或可补正史之不足,或可为地域文化研究提供新证据。


《鲍鹏山新批〈水浒传〉》(全2册)

施耐庵 著,鲍鹏山 批评,岳麓书社

古有金圣叹,善于揭橥《水浒传》用笔之妙,从人性与道德角度品评人物,三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今有鲍鹏山,从文化、制度的视角,在道德与人性的纠结中,文化与制度的困惑里,以激情熔铸文字,以性情体察英雄,笔如刀品评人物,心如火洞悉世道,每有惊人之语,常发不刊之论。鲍氏批评本之于金圣叹,继承其形式突破其格局,金氏说到说对之处,固不可掩;金氏未及未达之境,正需开拓。盖新时代,有新时代之高度;新作者,有新作者之角度也。三百年来,多少读者拍案叹;三百年后,《水浒传》宜有新评点!


《太平天国史料汇编》(全40册)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编,凤凰出版社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书的编辑工作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先生主持的重大项目。在罗先生主持下,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组织了大量专家学者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搜集查阅有关太平天国历史的方志、奏稿、谕告、函牍、叙论、传记、记序、碑记、日记、自述和诗歌等各类资料1600多种,15000多册。历经二十多年的辛苦编纂过程,整个汇编分总类和各地区以及参考资料三大类,总计1650多万字,集太平天国历史文献资料搜集编纂之大成。


《谭嗣同集》(戊戌六君子集)(全2册)

[清]谭嗣同 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自幼文武兼修,颇有才干,早年在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宣传变法,推行新政,颇著成效,戊戌年入值军机,与康有为、梁启超一起,是变法维新的核心人物。政变后拒绝避难出洋,坚持以自己的牺牲唤醒国人,成为当时进步青年敬仰的楷模。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四种,即《寥天一阁文》二卷、《莽苍苍斋诗》二卷及补遗、《远遗堂集外文初编》《续编》、《石菊影庐笔识》,《秋雨年华之馆丛脞书》二卷、《兴算学议》、《仁学》,另外还辑有报章文辑、书札、拾遗,并做附录,是目前为止谭嗣同著作最为完备的整理本。


《曾朴全集》

常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曾朴全集》编辑委员会 编,苗怀明 主编,广陵书社

近代著名文学家曾朴著述的汇编整理,10卷,总计300万字。分为小说、戏曲、诗文、考证、史论、翻译与信札年谱等。收录曾朴存世的小说戏曲、法国文学翻译、自创诗文、经史考证等著述文字,包括美国、日本等国馆藏资料。其中“小说卷”收录《孽海花》《鲁男子》,“戏曲卷”收录《雪昙梦》,“诗文卷”收录其诗集、《文录甲集》、《文录乙集》、《文录新集》,“考证卷”收录《补后汉书艺文志并考》,“史论卷”收录《法兰西文学史》,翻译卷收录其翻译之法国文学《影之花》《马哥王后佚史》《九十三年》等15种,“札记笔记信函年谱卷”则收录其读书笔记《执丹璅语》《海虞金石待访录》《群玉楼四部书总目》、函札19通、回想录、象记以及其子曾虚白撰《曾孟朴先生年谱》。每卷前均有整理者的整理说明,详细介绍版本情况、整理方式、创作背景、作品价值等。

曾朴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江苏常熟人,曾任江苏省财政厅厅长、政务厅厅长,后辞官归隐上海,创办真美善书店,致力于文学创作与翻译,成绩斐然,尤以《孽海花》为著,被鲁迅先生列入“谴责小说”范围,曾朴因此也成为大众所熟知的“谴责小说家”。然而曾朴的成就远不止此,除了中国古典文学如小说、戏曲、诗文创作之外,他在引介、翻译欧洲文学特别是法国著名文学家大仲马、雨果、莫里哀等,前后持续二十多年,尤其是对雨果作品的持续译介,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中国读者了解雨果作品的重要资源。


《经律异相校注》(精装 全4册)

[梁]宝唱 等编纂 董志翘、刘晓兴 等校注,巴蜀书社

《经律异相》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类书,由南朝梁代高僧宝唱等在引用270多种佛经的基础上按内容分类编纂而成。其中引用较多的有早期佛教的重要经典四部阿含经的内容,也有部派佛教的重要律典,另外还涉及大乘佛教时期的相关经典,可说是将6世纪初之前传入中国的汉译佛经中的故事传说搜罗殆尽。它不仅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过直接的重要影响,而且在文献学、文学以及汉语言文字学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经律异相校注》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董志翘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语史语料库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也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本书以《大正新修大藏经》所收《经律异相》为底本,以《中华大藏经》本对校,并以南宋《资福藏》《碛砂藏》、元《普宁藏》、明《永乐南藏》《径山藏》(即嘉兴藏)、清《清藏》(即《龙藏》)以及新发现的日本古抄本三种——七寺古抄本、金刚寺古抄本、兴圣寺古抄本参校,是目前最完整的《经律异相》校注本。既有详细的校勘和通俗易懂的注释,又不乏必要而严谨的学术考证,使本书具备僧俗皆宜、雅俗共赏的特性。


《李鸿章张佩纶往来信札》

姜鸣 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李鸿章是洋务派重臣,晚清政坛上最重要的政治家;张佩纶是清流而通洋务的名士,深受李鸿章赏识,并得其将小女许为第三任妻子,孙女就是著名作家张爱玲。

李、张本是世交,后又为翁婿,关系极为亲密,现存二人三十年间往来通信四百馀封,除最初个别几封外,全部为亲笔通信,且多数可一一对应,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李、张关系既密,故于通信中无所不谈,举凡朝政、海防、铁路和对日、对俄、对法外交,从中央到地方人事安排的幕后运作,乃至慈禧太后、恭亲王奕?的身体状况等,皆有大量记载,揭秘了晚清官场大量内幕和政坛的波谲云诡。

李、张既为翁婿,通信中亦多言家事,书中又附有李爱女暨张夫人李经璹(菊耦)的家信,可见父女、翁婿之深情,又可考张爱玲之家族史。


《穰梨馆过眼录》(中国书画基本丛书)(全2册)

[清]陆心源 纂辑,陈小林 点校,上海书画出版社

《穰梨馆过眼录》清代书画著录书。陆心源撰.陆心源收藏书画颇多。全书40卷。书前有光绪十八年(1892)自序。收录自藏及寓目书画计480余种,起自梁、唐,止于清初,按时代排序,详细描述作品纸绢、尺寸、印记和款识题跋,别无评语。另有《穰梨馆过眼续录》16卷,补入唐代至清中期书画作品200余件,其考订旧籍颇有心得。

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吴兴 (今湖州)人。成丰九年(1859)举人,以知府发广东。同治四年(1865)简广东南韶兵备道,六年调高廉道,十一年署闽粮盐道,后因与署督不合,即乞养归湖州。光绪十七年(1891)被荐受召,辞不就,专意于丹铅。收集江南藏书颇丰,尤以宋元刻本为多,号其藏书楼日 “皕宋楼”。著《集韵校误》《群经音辨校误》《宋史翼》《穰梨馆过眼录》《仪顾堂集》《皕宋楼藏书志》等,合署为《潜园总集》。


《汉唐礼制因革谱》

顾涛 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对汉唐礼制因革进行系统性复原式实证研究,将西汉建立(前206)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近一千年的相关礼制史料予以地毯式汇集和疏释。努力呈现各项礼典的设立运行、更革递变,包括仪注品类的增删和器物度数的挪移等,进而试图分析其发生每一步隆杀与损益的理据与成因,从而为礼制嬗变意蕴和机制的准确提炼铺平道路。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译本(第一辑)》

程兆奇、向隆万 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译本》是记录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期间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战犯罪行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英文版)的翻译版,内容包括法庭成立、立证准备、检方立证、辩方反证、检方反驳辩方反证、辩方再反驳检方反驳、检方最终论告、辩方最终辩论、检方回答、法庭判决的全过程。项目第一辑共10卷,内容以时间顺序排列,包括从1946年5月3日到1946年12月9日共128个庭审日。此次翻译系东京审判完整记录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以中文形式面世,并编制有“索引”“导读”并勘误千处,使其便利性和准确性超越原档。


《神农本草经注》(全2册)

陈企望 撰集,中医古籍出版社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本草著作,曾被认为是神农氏之书,成书于秦汉之季或更早。后经南朝陶弘景的注释并合入了《名医别录》的内容而成为《神农本草经集注》。现时流传的《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及集注文都本自陶氏。

此次校注,以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影印的张存惠晦明轩本(1203年)为底本,底本中不清楚及有疑问的部分参考宋嘉定本(1211年)及国家图书馆各善本胶片考订。注文部分在宋《嘉祐补注神农本草》和《政和经史证类本草》的基础上,加入明《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收录的元明各家本草注及李时珍的自家论述,并在每味药原条文后以按语形式概括该药功能,以便读者阅读理解。


《林则徐云左山房二种》

福建省图书馆 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林则徐云左山房二种》,分别为《林少穆先生云左山房书目》和《林文忠公抄集楹联》。《书目》分为经、史、子、集、文、志六门,其中“文”门多为科举时文;“志”门著录各地方志,可见其藏书重在经世致用。《楹联》为林则徐所辑,分“官类”“通用”“科名”等17类,间有林则徐增删笔迹,具有很高的学术文化价值。今以福建省图书馆特藏部藏本为底本原大影印,采用福建连城连史纸,线装一函二册。


《二十五史简明读本》(全15册)

李国章、赵昌平 主编 汪受宽 等新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开发、出版的、颇受读者欢迎的《二十五史新编》的升级版。它既保持了《二十四史》的精华,又汲取了现代史学研究成果尤其是考古发现的成果,并增加了中国近代的历史——《晚清史》。在内容上增添了史学研究和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还增添了精美的彩图,同时在版面和装帧上也作了符合当今人们审美理念的新的设计,从而使内容与形式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读书推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