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抽税之要须分贫富使富者多出贫者少出方为公允人情无论贫富皆有不愿纳税之心惟贫者为尤甚故西国征贫人之税皆用暗抽法征之于卖者之手而加于货价之内使买者无纳税之名而有纳税之实是谓暗征 二须归简易用人设局皆不宜多期于收欠多而经费省 三勿留难烦扰收税之人不可日与完税者相值时常搜马念致生厌恶之心能于一年或半年抽收一次为最简便抽数须有定准人人一律又必刊布于众使人人皆知勿得畸轻畸重任意增咸如有改章亦必先期宣示使有适从 四已征者不可重征如税则修洋货加税之后尤不可再征 五奢侈之物专为富者之用宜多征日用所必需之物贫富所共用者宜勿征 六收税之人如有额外苛索准随时上控税捐总局须有结实可靠之员专管遇有控告由总局立即派员查办使完税者无受欺之虞而收税者不敢有滥索之弊 七税捐总局外局所用员司皆须优给薪水使无内顾之忧方能洁己奉公 八勿抽出口土货及未经制造之土产中国出口土货须能与外国所产者争衡方可畅销故价值愈贱则销土愈广国之能富全赖乎此故有国者必多方鼓励其人民使物产丰马念方为得要即如中国茶产年少一年人每谓抽税过重之故虽未必尽然究非出于无因试观产茶之国无有征出口税者惟中国为然所以茶业日见咸色也 九抽税之法须合风土人情弗与制度相背 以上所论皆系入欠本源然亦有不得不并论者如征收矿税各节中国现在既准由数省开矿将来即不得谓各省尚有为难之处一概不发开采准单缘成案业经载明无论华洋各商及华洋合股开采者皆须允准如不允给洋商开采准单洋商本银既不输入中国则工程浩大华商自难独力支持惟给发此单须俟熟习矿务并谙晓西律公正之人事权允洽与否方能照行以从前发给时半属漫不经心并不为保守中国管辖之权暨所得利益等项矿务章程最要者仍有二端一中国政府于洋商开矿自宜加慎免致有永远占用土地之权二应讲求多得矿税之利所有章程可田各按西例举办惟不得事事仿行缘外国素有管辖外人之权中国尚无此例似签立合同时即应格外慎重只可发给殷实富商不得滥给行险牟利之辈如由外省发给须将合同中所载权限章程各项底稿呈与京师矿务总局察勘后方可照行惟该总局中必需有一深明矿务之大员暨一廉能之律师办理各端庶不致有违大旨中国仍应随时收回矿产之权其价应照平常估算或由两造商定亦可倘其中有关地方情事或有碍数国交涉应请局外公正之人评论如承办商人于定限之内不能如期按本缴银兴工开采中国政府亦应有权废置前据所有开矿商人商会中国亦不得滥予权制必需俟本国驻京大臣保有实心任事之据方能量予至于征收矿税总宜体念开矿生业半属险事所获之利自应听其从丰且开工经费亦极浩大盖矿产半在边境用人办事资斧须充机器运至彼处山川艰险需费较巨迨后将采出之货运至市上售销道途既叹维艰运费亦必不资足见此等开矿之事成本既大縻费亦多该商等莫不冀厚利之可收偿愿有日似抽征矿税一项不宜过重否则商人既无利可望必君羊相裹足不前所以中国政府于商人利益暨国家利权总宜两相保全持平办理征税之法或按该矿所获余利抽纳或按开出之数核征君羊议纷纷尚无定论即以按利抽税之说而论鄙意亦以为然惟需在位者确有稽核轻减之权方无掣肘之事奈中国现尚无权管辖外人若按利抽纳恐有窒碍难行之处莫如仍照出产数目核征较为妥善金矿银矿出产应照熔净之质核收税银不照初出矿之时连杂质计算盖计利抽税一节若只照帐目所列余银而核为数或绌当不及实在所得之盈也但以上各情虽经议及尚有不得不相提并论者不妨试论及之如洋人居住内地一节当俟将中国有权管辖外人之时方可听洋人在未设领事之处随便寓居按照目下情形夬不能任便外人在内地往来居住惟中国尚未能接办矿务铁路必须资仰外人襄理此节自当通融不在限内现在时当开创或不免有洋员在内地侨居以资教习之处虽为数可按籍而稽然于此事必须另设专章办理譬如此项外人既居内地遇有应缴地方官税捐须与华民视同一律且当遵守本地一切定章如有自称外人而驻京大臣及领事均不认为本国人民者即不容其在内地安居他如在内地改易华装梳辫薙发系本朝制度即视为本朝赤子故仍应归华官管辖其有诡称某国者非有该管领事文凭不能即认其为外族也
再以上曾言更订新草须设法使出口土货物产丰稔俾销土日加畅旺其畅旺之由有二 一宜咸轻出口货税 二宜使销流之上货不致变坏当愈加讲求精进以时势言之如欲咸免出口货税只有一法拟将中国向来征税章程悉行更订即以新增之税补足其数因国中向无余剩之欠以抵支销故也鄙人前拟加征货税以代坐厘及落地税者并非指运出外洋之土货乃指当地售销之土货数种而言且鄙人曾经论及嗣后出口货税应咸免数成原以进步之始藉作梯阶将来终须悉行裁免为是也其土货不使败坏与愈加精进之处兹故无待赘言惟论丝茶棉花草帽辫蓆羊毛羢六宗货物近年丝业愈趋愈下系蚕种染病所致论其事者语多可采然华官则不甚经意以致尚无成效且华官每每以华丝较昔不相上下为词所言虽是然而上等丝出数日绌下等者则日见其赢一切用费较前增加其蚕丝出口之不见少者盖亦有故系因乱丝豆及蚕茧二种外洋皆用机器缫作将中国向所视为无用者西人悉使之变为有用也现在染病之蚕既多中国此时而不急起直追设法铲除净尽必至滋蔓难图盖以植桑之数有限病者与未病之蚕所食相等第病蚕所吐之丝少而欠佳不啻徒縻叶价为可惜耳近来西商购用华丝日见短绌者皆因向日所售之好丝渐趋于下故也今欲改弦易辙应令产丝之处各设育蚕院一所提选佳种剔除病蚕即以佳种滋生之蚕子给人饲养养之有效然后出售收其值即以其值贴补院中费用更有益者再将饲养调护之法互相劝导俾乡农育蚕之家人人知其善法自无暴弃之虞矣抑有闻者每育蚕院一所年需费用不过六千两聘一洋人如隹乃有眷属可租赁民房以之栖止是故此事尤应悉心考核所费无多改观亦易将使各国之丝当莫与之抗衡不然转瞬丝市一移中国受亏更钜矣茶叶为出口货之大宗今为印度锡兰所夺数实不乏盖该处制茶之法既得其宜又善于营运窃恐后此向购华茶之俄商亦将改辙而就锡兰购运矣今宜亟使之物美价廉为先务舍此殊无他法至于种茶之美善焙制精精良大半出之山户务使制茶之法当如何而能精美销路如何而能通畅此固明达人而能考察非鄙人所能得其详所悉者每茶一旦由内地以至装运出口税捐之重约需五两贵于业此者大为不便所以茶市日见衰颓几有难挽之势其余三宗货物外人亦以制作之法敝败日甚大非昔比即如草帽辫一项现在外洋竟无人过问棉花羊毛羢成交时往往扰杂低伪之物此风断不可长嗣后当立讨以儆广东蓆亦应加意编织庶不至为日本侵夺所幸此货现尚未闻有人疵议总之以上所言聊贡一得之愚无非将应兴应革之利弊略为指陈一二以备考倘视为可行各省不乏明达事体大员自必竭尽心力为国家广开利源不当以某项难裁某缺尚优只为属员调剂瞻徇已也
国债各例问答
问国家之有借贷也何昉乎曰昔者英伦之于法也尝结世仇矣征赋而民不堪乃为借贷之事其贷之也非君贷之乃国贷之国货之故用之于国而利出于民民之所得国之所征也民之视国也无异大银行国之视民也无异存欠家而其为国家收发者则仍银行也故每一借欠出银行车取先出告白占定股分民之愿借此买其股分即是借银及行之既久而民便焉遂为岁入之一欠矣虽其土削入别国而得其土地者不以废约视仍案其土地人民之数而计其应还之债焉故民视 国债如泰山之安而不敢陌路视今中国借欠民以为疑必须洋关保认而借外国之债又以洋关为质是中国已不可为国而但有洋关矣欲无外人之轻视也能乎故为中国计宜法洋关设官栈罢厘金以便民国权不为外人所执则西商无从挟制矣西商无从挟制则国体尊而民不敢藐视矣不然今日用一欠而托洋关明日用一银又质洋税十年之后洋关永远归洋人管辖而户部亦渐押与外人当斯时也民尚知有中国吾不信矣 问外洋借欠以何用为最曰军火系国家安危非危急之秋民不愿贷其平常之贷者大抵乃为国家兴利如铁路桥梁电戋水沟之类因其利可以预算非如用兵胜负在所不知之数一败或与之俱穷且为生利而借则生出之利既归于民应还之息亦非损上楚弓楚得上下借此为流通而国家藉此可以整顿地面而显出太平之亦若以中国处之则以劳民伤财之事而非其人各自为民间之财不见为民间所用府库之积但见为君上所私即有盛兴西法为民生财而民且以此生财之借为国家滋扰之端矣无怪乎歌舞升平但知以文章为报国之具也 问国债能有法清偿否曰西国国债亦分二项一为永不还本其息较重一为分年还本其息较轻每到还本之年车取钩定之拈得某号之票则还某号之钱近人曾设一法以清国债谓宜重与之息至其身死而止死后本利均归国家而以还生者之息人之夭寿摊匀计算各得五十年则五十年后国债全行还清而国家尚有余利以[大](太)兴学校医院其法尚未举行然则法实未尽善今思得二法一宜用前法而兼仿人命保险公司除自戕外应归入国家之本利仍提若干为长养遗孤之资二宜兼吕宋票法凡愿借国债者每股为银四两每年开彩一次凡得头彩者赏银八万两二彩三万三彩一万四彩五千五彩一千其余五百者十百两者五十十两者百五两者千得彩者缴借票其余无彩而仍许存借票过十五年后本利所积甚为可观乃案期而还其本并带三厘之息此息不利上加利但案本案年清还若其人已死仅存寡妇遗孤则每股加给恤利三厘以人死之年起算其三为案照中国人数每人捐银五钱为银二万万以清偿日本偿欠国家即每年于盐铁丝茶火因酒当店戏园加征五百万发商生息二十年之后本利为五万万以四万万还诸百姓而以为工商农医学校案其人民之数而建立之以一万万特建银行每年提出息银存诸国库以为封桩其四则仿广东围姓之例各省分立统归官办理以应扣之欠为还国债之用如此则国债嗟咄力办而不受制于外人虽以俄法德之强奚能为 问借贷之与人国也何为即弱其国曰夫什伯相下者人之情也民之于国也亦由是焉若夫君权极重之邦民向不预国事国之借之无异君之所贷则受其制也尤易焉是故希腊受制于俄埃及受制于英高丽受制于日本无不俟其隙而执其权乘其危而挟其利今日而听朝请明日而主会盟而驻兵保护从兹起矣是故财者国之命也兵之机也借债于人无异举国而听命因人以为兵曰然则俄之于法也亦尝借贷矣未闻俄人因此而听命于法也曰俄者强国也法欲交之以为援故其于借贷也尝定联盟之约俄之借于法也其本息终须还息征于本国而还之法人则俄为失计矣而又许以出兵报仇縻烂其民而失与国之好变与国为强敌而德奥意又联盟以拒之是徇一时之请而树敌欧州也俄之计更失焉所幸者以鲁马能务之才挟法而俱东不背联盟之意且要德而俱来以散其合从之约俄于是挟两强国以东顾而地球之势乃震动焉夫以强国借贷于强国其要挟之利且若此兄非强国乎今中国借贷于俄则有铁路遍行东三省之请借于法则有割江洪连广西铁路之约借于英虽无请而藉口于江洪之割而更改边界开通西江之请亦如愿偿焉然则中国愈多事则外国更愿借以财外国愿借以财而中国愈贫弱藉非有鲁马能务之才其谁能旋转乾坤而安国家于磐石也故为中国计宜筹自借之法而不授权于人矣
问中国亦尝自借矣而民不信也何故曰此由中国士夫不讲清单之学国之所用民不知之故一动而民疑且有借欠改为捐欠之事己身无所用而卖欠与人千金之欠得银二百则已失其八成之本故富户相习为隐名田翁争相为寄等而坐视国家之急而不救也今宜罢除捐例而讲清[单](军)之学凡官司出入与民共之于此则民不疑而信其国矣且民间之借贷也无不知其家之情形而后借之独至于国则不许知焉则民恶得而借也兄中国未仿西法之先未尝不借贷矣康熙之预征十年钱粮非借贷乎特未与之息耳至于近年号商筹垫京协各饷亦借贷也独其还息之说无闻今与之息自觉骇闻以为国家穷极乃为与息之事否则民俱不愿借而后出此也再不然则诱我以利息而后劝我以报交力也故相率不借而洋关由是挺身而任其权然则中国之借贷不行亦捐例阻之也故行借贷尤宜罢捐例 问捐例之有碍借贷何故曰有捐例则凡愿得官者皆不愿借而愿得官其巨富之家如淮商等类孩童姬妾俱膺极品无可再加惟恐借变为捐而有卖欠之虑故一经罢捐之后则民气束于一途而希幸顾虑俱息且捐官仍须取偿于国帑不独多增差事以养官而其借厘金以肥家破身家以听鼓者又不知凡几士品卑于求禄民气抑于贪婪天下之事所由败坏也今以借贷之息与养官之费较则养官之费为多又以借贷之息与侵吞之费较则利息仍甚少然则国家何为不罢捐例而行借贷乎其所以不罢者毋乃私门之难塞而公家之急缓也 问外国借债抵押之例何如曰分为三例一曰押地如巴来蒯借外国银二百万镑以值十九兆三十八万镑之公地为押秘鲁借外国债三十八兆二十二万镑以阿古那为抵押前时俄国亦有以西俄种火因之地押与外国而与土耳其构兵二曰押属地捐如土耳其在伦敦借银三兆镑以埃及岁捐为押其后借五百万镑又以埃及西利尼亚进出税为保押是也三曰押本国税项如土耳其于一千八百五十八年借英国五兆镑以关税都城进口税及钱粮为保押其后二年以借法国二兆有奇以关税及钱粮为保押又后二年借法国八兆以烟税盐课银票捐牙帖税为保押又后三年借八兆以税银及什一捐为抵押其后再借四次惟一千八百六十四年借英国三十六兆三十六万三千三百六十三镑无抵押而扣付至以四十七镑五作一百综此三例可以知押欠不出三途而恃其国家担保者无不用押也 问扣付之例云何曰俄国共借外国债十三次九十四镑为一百者一次九十二镑为一百者二次九十镑为一百者一次八十九镑为一百者一次八十一镑为一百者一次八十六镑为一百者一次八十九镑为一百者一次八十五镑为一百者一次八十六镑为一百者一次八十一镑为一百者一次八十镑为一百者一次六十八镑为一百者一次六十一镑为一百者一次土耳其借外国债多次其最重者以四十七镑五为一百其轻者以八十五镑为一百而其自六十五镑至六十二镑则为常事惟一千八百五十年之欠则不独无扣并须以一百二镑五为一百论者乃由英法保借之故而其后借欠俱由英法未闻加增付欠而扣付乃至六十余镑为一百则知前此之盈余乃英法啖之矣 问国债须公议而后借否曰亦分五例如系合众之国其关涉全国者其债须由总议院核定二本国用度由内部核定交议院筹核并议筹还之方三各城工局用度向由各城自理不能谓之国债即由城绅核议四各国属地向有自主之权如印度好望角澳大利州诸类其债向不归英核议即由本地筹还五为地方兴利如建筑轮路添设轮舟等事除议院外须与公司筹商惟玻利非亚国所有国债均须与轮船公司商议此为特异
问国债之兴由于兴利夫利之兴也原于利民今重息而与之重征而还之则是国家兴一利民间即多一征即使利有可图而本息已去其半而于国又无益是借债以兴利徒足以病民而困国而西国不以为病何故曰西国国债多为兴利而设如西班牙国债二百六十兆四十万镑而其中七兆有奇为倾助轮船公司之费二兆有奇为兴筑马头开浚水利之费瑞典国债一百三十余兆他拉而其中六兆有奇为铁路经费其利息由铁路利息拨还而此犹国债之小数耳若以德国者之合计国债六千七百三十余万镑而竟有三千余万镑为专造铁路之用以铁路利息拨还尚属有余是故举全国国债与人民分摊每人但须报银一镑有奇即可尽还国债则以兴利之债居其半也今中国以四万万人民之众而国债三兆有奇则是每人但捐数钱便已清倘若再借二万以兴利每人分摊亦但有一两有奇而此二万万之余利必敷二万万有奇之息其每年之食于此利者已不下数百万人则是生民一大转机富国一大关键也然则谓国债为无益者吾不信也 问中国不借国债以兴利其害何在曰中国何尝不借债特不借债以兴利耳今以铁路论不借国债而筑之而但恃每年部拨之二百余万计外有拨八十万部拨一百八十四万八千两故为役十年仅至山海关而止今虽伸长至京然其路尚短利源不厚若筑至吉林非百年以外不可漏虽无而利源已塞矣且俄人借筑之路必已纵横于东三省于中国又何益津芦一役竭两湖之支欠犹不足供铁政之用即使今日能建而已迟至十年试问此十年中人民商业失于未建铁路者凡几国家失于未建铁路者又凡几由此以观则早建十年其利可想然则欲兴利源而掌握于君上必从借国债始而论者囿于一隅惟恐利不能偿而国重困而独置军火购器械则不吝焉是亦未之思也 问子以借债兴利为可行殆指借本国债而言也敢问借外国债以兴利可乎曰可然则美国曾愿他筑全国铁路矣而当事不以为然何故曰东三省铁路之兴始于俄借法之债故俄国挟势而要以利权其定约虽不在朝廷而俄国实握其柄今再听美人筑全国铁路而行走五十年归诸中国此五十年中必藉教案以索偿于中国而改五十年之约以铁路永听美国管理是全国入于美也故大臣不能不虑曰然则如何而可借曰应改为商与商借而国家任其保责不能指为国债凡购料之利归诸美人建筑之利归诸中国运脚之利中七而美三五十年之内仍还本利利只四原而不扣付五十年后本利还清停止美人之余利而仍听过商并可要其改传教辖万民之约有从美人之约者亦如是焉则中国一大转机也至于任保责之柄则每年余利应提若干成归入国家置诸银行生息五十年之后公司如不能偿则以其欠付之而铁路仍归中国管理如其能还则国库所积已为可观遍筑支路与美媲矣然终不若自借本国之债为得借本国债法已见前 问左文襄曾有借外国债四千余万于国库之议其说云何曰昔者文襄西征曾倚洋债以集事及其内用见洋债之易筹故为此策欲恃此饷以制俄不知借外人之债必用押与俄战胜未可知而英人已坐收赋税之利其借债之息军火之费偿诸英人又在外焉是借债与俄战而英人已先收富强中国先受疲弱也兄其但存国库乎窃为文襄不取焉且四千万之饷中国非难筹也裁冗员抽丁捐半年而集事而民不疲以每人五分计之四万万人可捐二千万两存诸国库可为凶荒兵旅之用若仿照西法存诸银行则以二十年计之其本利大有可观虽以俄法之强吾不畏矣今乃不此之图而先借债以存国库二十年还之尚不止八千万则是坐受其盘剥也不还则必割地以与之是此四千万为取中国之兵饷然则当时不从此筹者中国之幸也
问外国亦有因借外国债而穷敝者乎曰一为欧州之土耳其一为美州之银国土耳国本富庶至一千八百五十三年与俄人战后见借债易集乃无岁不借以掩其富庶而消觊觎之心各国知其岁计之数亦无不愿借因其求借之急遂重其扣付而与之而并持其赋税之权而土耳其之赋税由是半入英法无异代收故一有俄患英法车取争之盖因其赋税所在也间尝考之岁收钱粮一千七百余万镑而以抵外国债欠已八百五十九万三千三百六十五镑其付自借民债之利银三兆镑尚不在内无如其国以此为外交政策乐其无受人保护之名而有保护之实故近年希腊之战俄人与诸国定约得申其权于突责之中突即突厥土耳其之本名观此可知外人藉债以谋夺权之至计则以所借更多俄债亦在内也至如银国则以垦地公司为名而尽借外国之债其意亦欲借此集事而成垦无如互相虚卖地皮价值跌落而债亦不能还故西人呼为债国而夬其不能自振于美州也 问西国借债始于何时曰最先为英国始于英法之战盖当拿破仑之世其后诸国因之为筹欠之一土耳其为最后始于一千八百五十年而积债至一百五十五十余兆镑中国之债更在其后起于光绪西征其后海疆有事或偶一借均将次还清故称为无债之国中东战事之起连赔欠战欠计算共欠英金三京八兆六亿连光绪二年借德金二亿五万在内每年应付本利一兆七亿四万镑以关税计之为三兆七亿五万镑有奇举全国关税以还洋债尚不至其半宜外人乐于借之然中国从此不支非计之善者也 问荷兰有国债七十八兆四十万镑之债而俄人之欠荷兰者有九十兆七十二万镑以此比较外借为多然则荷兰何为而不尽借于本国曰西国之借债非孟浪而借之譬如欲借五十万以兴利而分十年摊还则必预计每年实有五万余两之存储足以偿其本利而后借之虽不借此五十万而十年之积兴利有余而此十年之中事机落后又必待数年而后成效可睹焉则天下事且从此去矣故先借债以成之其借以为国用也计较亦复如是今荷兰借于外国者多而借于本国者少自是本国不借金银乃始外溢而夺外国之利权君子于此知荷兰尤善理财胜于土耳其多矣
总署及户部议请续借英德商欠摺
为续借英德商欠订立合同请 旨遵行恭摺仰祈 圣鉴事前于光绪二十二年二月间订借英德商欠一千六百万磅约计库平银一万万两奏蒙 允准在案嗣经陆续提付日本赔欠及威海军费七千七百五十九万余两加以订购炮船等项仅余银三百数十万两而日本赔欠尚欠七千二百五十万两若不续借钜欠照约于二年之内全数还清则已付之息不能扣回威海之军不能早撤 中国受亏甚钜且本年闰三月间应付之一千七百余万两亦尚无从筹措上年十二月英俄两国使臣迭向臣等商议借其国家之欠息扣虽较商欠为轻而所索利益互有关石难以允从臣等筹思至再只可仍借商欠以免轇轕然不先指定偿欠则借欠仍归无目 中国借欠向指关税怍抵各关关税每年约收一千一二百万两内提出使经费各关经费船钞等项并提还以前借欠本息所余无多不敷抵借至于盐课地丁虽皆有目之欠然均系每岁正供不宜作抵且所收数目洋商无知若准令洋商照看再石于俄法借欠一体均沾之条益恐别生枝节臣等通盘筹画拟将苏州货厘松沪货厘九江货厘浙东货厘宜昌盐厘鄂岸盐厘等项酌照广东六厂办法扎派总税务司赫德代征以便按期拔付本息不致迟吴此项货厘盐厘每年约征银五百万两抵偿借欠当可取信洋商而他国有所藉口当将此意函告赫德令向英德银行商办经赫德与该行往复商论订期续借英金一千六百万镑仍合库平银一万万两开具草合同呈送前来臣等查合同所开周息四厘五毫八三折扣四十五年还清每四百镑用费一镑虽较前次英德借欠折扣较重然前项周息五厘三十六年还清现欠周息四厘五毫四十五年还清每年少还本息银十三万一千七百二十余镑亦可稍纾财力其余各欠与前次合同不甚差较诸俄英两国同时商借之欠利害相悬甚远既无吴日本偿欠之期亦免诸多要挟臣等公同商酌自可照此定议谨抄录合同底稿恭呈 御览臣等即一面照案饬令总办章京户部司员与该银行董事画押订明如期交欠一面扎行总税务司并咨行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等省督抚钦遵办理所有续借英德商欠缘由理合恭摺具陈伏乞 皇上圣鉴训示再此摺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稿会同户部具奏合并陈明谨 奏
吕镜宇尚书奏请变通捐输摺
奏为捐输关系甚重亟应变通办理以苏民困而固民心恭摺仰祈 圣鉴事窃臣闻和约赔欠甚钜所有洋税常税均行作抵而盐课厘金亦复搜括无遗至各省州县毁坏之教堂伤损之教民议定赔修抚血银两亦属不赀当事诸臣苦心擘画迫于时势倡为各项捐输是于无可筹措之中量为一时权宜之计臣亦何敢遽有异说特是民之脂膏有限而官之追呼不已深恐内哄之隐忧将甚于外侮之迭至人民一失如水之覆难以复收兄值兹时事多艰秦晋饥馑洊臻元气未复闽浙苏皖及江西各省水灾极重百姓流离失所惨不忍闻而直隶之疮痍满目生计萧条皆宜随时培养抚循以为之振兴根本为今之计首在固结民心敬为我 皇太后 皇上陈之夫去年除直隶而外各省均安堵如故诚以我 国家深仁厚泽沦肌浃髓已二百余年故虽经百变而民心始终固结而不可解今若一捐再捐层见叠出古人譬之牧羊岁常两翼其毛牧人日翦以献主人悦其得毛之多不知毛尽无以御寒热羊死且尽毛又安从得乎臣闻各省有因摊捐而激生事变者矣当此大难初平伏莽未靖最易酿成大患此臣日夜踌躇而寝食为之不安者也窃以为此次各省捐输乃 朝廷不得已之举各该地方官应如何仰体圣意共济时艰近闻房捐丁捐亩捐以及各项捐输名目不一既未将如何奉 旨宣布大众亦不彳扁贴告示大张晓谕贸贸然某户应捐若干某货应捐若干甚至小本营生亦勒令捐纳若此保毋有不肖有司假公敛费而纵容贪索者乎愚民焉知即疑为私捐相率哄闹势所必至迨事端已生彳扁处捉拿陷之囹圉小民何罪罹此荼毒其与不教而诛者相去几何倘地方预为告示妥筹办法凡食毛践土者孰无天良其敢抗官而违法乎若事前不甚筹画事后徒事苛求甚非 朝廷所以子惠元元之意也兄捐之名目太多若以一人一户而应数捐其有恒产者或可支持否则鲜有不破家荡产者矣缘地方公事太繁而官民常隔居于官民之间者非劣绅即奸胥得握其枢而为之蔽官贤且难周其耳目不贤更或树其爪牙故凡地方遇有大兴作百姓惴惴如不胜恐矧当兹兵燹之余而加以敲剥民何能堪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诚恐匪徒乘机煽惑有因之而失民心者矣民心维系虽外患之乘而不忧民心离散即萧墙之内而难防堤溃蚁孔气泄铁芒可不畏哉现在最足以招民怨者则因教堂教民之赔欠而波及无辜当时滋事之人早已远扬矣其安居不迁者乃系循分之良民既受拳匪逼挟又受溃勇抢掠复受洋兵蹂躏今日孑然独存者九死一生耳若再勒令捐纳偿欠民心其能帖服乎至于丁捐事属创举小民无识闻之势必惊疑无论民力已竭难供此格外之搜求而其间贵贱不同贫富不同老幼不同男女不同不能不量为区别而区别二字即为刁生劣监上下其手之题目地方官不能不假绅衿之手一假绅衿之手即百弊丛生是 朝廷未受小民一文之捐纳而小民早出十文之花销矣房捐一节通都大邑名城巨镇人火因最盛之区尚易集事若遍及穷乡僻壤一律捐收茅屋数椽仅蔽风雨衣食尚虞不足焉有余钱以供上之征求乎且铺面之房与住居之房应捐之数不按房值若干房赀若干以为准则其中以多报少以上户报下户势所难免若不认真清厘则混淆莫辨认真清厘则骚扰难堪篷户圭窦与深宅大厦同一输纳流弊所极将来恐有弃室而逃者矣亩捐有地丁册可稽尚属公道为目前挖肉补疮之计偶一行之民或无词若视为常欠按年征收民且啧啧以为苛政矣兄亩捐征额而外已有火耗等费虽各州县情形不同其收数之多寡亦不同然闻正额一两火耗等费有不止一两者若再额外加征若干小民终岁勤动所得几何能堪若此之需索乎窃以为与其行亩捐而暗有加赋之名何若将火耗等费酌中定数除留作办公而外余欠则尽数与正额同解所谓不加赋而财用足者尤为近之总之欲鸠集众助之资要在遍孚百姓之信示民以信亦在服民心而已应请 特降谕旨将时事艰难明白宣示又复 饬下各督抚通行所属体察民力分别妥筹办法无论房捐丁捐亩损用其一而缓其二不得多设名目重征聚敛夫国家之于百姓上下如同一身血气充实则肤体康强血气伤损则肤体羸病若苛敛不已是自耗其血气未有肤体能丰盈者也查西人捐例极为烦重几十倍于中国而民不以为困者其厚民生之法至多且广民无失业力足自赡故民皆乐以其有余奉之于上而上以其取于民者为民兴利除害极于至韭至微无不由国家代为筹画盖其还之于民者尝十之八九也其上下吏役人等于各捐数收支出入无丝毫侵渔扰累隐浮而其议院员绅又皆凭众公举无有敢倚公家势力欺诈平民者故众志交孚而君羊思报交力虽习管商之权谋而富强之基实在此矣臣生长田间诚知百姓极苦于役外洋四载又见其加赋而民不怨者实由于上下之情通也臣为苏民困而固民心起见不敢自安缄默谨披沥直陈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江海关税[务]司贺璧理君拟修改约章税则以清赔欠而保利权节田各
窃查甲午前年中国所借洋欠仅一千四百万两之谱而已至是年中日失和南洋大臣须借五百万金磅以备江防之用此项公欠还本付息所需之欠年年不同本年需用五百五十万两至光绪三十一年之后年少壹年至光绪四十年仅用二百七十五万两四十一年还清惟议和时日本索赔欠二万三千万以致还此欠并抵日本兵丁驻扎糸威海之费中国须在外洋借四千七百八十二万金磅还本付息每年须用一千九百余万两至光绪五十八年俄法借欠还清仅用一千三百十一万两光绪五十九年英德初次借欠还清所需之数咸至六百十万两至光绪六十九年此项借欠概行还清兹将中国因借洋欠还本付息按年应筹银两开列于后 光绪二十七年至三十四年每年二千四百五十万两 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每年二千三百五十万两少一百万两 三十九四十等年每年二千三百万两又少五十万两 四十一年二千五十万两又少二百五十万两 四十二年至五十七年每年一千九百二十万两又少一百三十万两 五十八年一千三百十万两又少六百十万两 五十九年至六十八年每年六百十万两又少七百万两 六十九年一百万两所有借欠悉数还清 至上年义和拳匪仇教西人并攻各钦差使馆外国须费钜欠派兵大队前往救护故议和特商定中国应出四万五千万两之票以还外国政府派兵经费及商人被毁货物房产等项此票未还现银以前每年付息四厘以致除还本需用欠项不计外每年竟付息需用一千八百万两惟义和拳匪尚未肇祸之先中国每年须筹二千四百五十万两以还日本赔欠因新关所收税课不敷此数故每年另将皖岸盐厘三十万两鄂岸盐厘五十万两宜昌盐厘壹百万两浙东货厘壹百万两九江货厘二十万两江苏松沪货厘二百万两全行作抵前阅京报所载奏摺备悉各省帑库支绌已有挹彼注兹之势现因赔欠除还本外每年尚需付息银一千八百万两益形竭蹶税司查如将前借洋欠先后清还所余之银并该票利息咸少所余之银均●为归还该票本银之用则于四十二年内即可将该票一概还清另将详细情形附上表田各一纸以备查核惟若如此办理则除每年须筹之欠二千四百五十万两外再加付息需用一千八百万两共计每年应筹四千二百五十万两惟此欠浩大无从筹出且尝闻中国人民有四百兆名之多若按名捐银少许或每名即纳银壹两左右则赔欠四(十)万五千万两不难立刻偿清或照每家产业大小计算酌量捐银若干亦无大受累之处在外国遇有此项钜欠大半仿照此法办理或即设票散卖本国俾利息仍在国中流行不致漏溢他国筹欠之法莫善于此惟中国人民贫苦居多若按名捐银势不能行至设票散卖一节中国殷实之家又每恐人知其富多方掩饰必不能踊跃买票以输国债更属难行之事或云此事不行亦可另行专立加税新章以偿赔欠吾谓如此办理恐亦不甚妥协何则专立加税新章中国商民见其税课太重不以为然势必相率罢市不肯遵办地方官恐酿出事变或告以外国索赔兵费欠项甚钜不得已而有此举之故恐中国商民意中不以此事由本国义和拳匪肇祸所致但忆因赔洋欠故而政府出此加税新章苛刻商民势必抱怨外国视若仇寇以致将来中外仍多事变难保长享太平于中外辑睦之道大有窒碍然新税既不能行而旧税或有可修改通商约章不但赔欠自能清还且于华洋贸易两有裨益查议和大臣与各国欠差订立条约第十一欠载明应将进出口税则以及通商章程一概改修惟会商此欠时税司拟议中国请澈底改修惟若能行必得预有数端熟筹于胸中有如土货运出外埠现应输纳出口正税而已该货由此通商口运至彼通商口应纳出口正税而且抵彼口时另纳复进口半税则是外洋贸易征税轻本国贸易征税重于裕国之道不符亟应改之此其一也因洋商运货出入内地发售须预知沿途税厘应完若干
故咸丰年间所立条约载明洋货由商口运至内地某处若愿输纳进口正税一半至沿途税厘一概免抽土货由内地某处运至通商口若愿输纳出口正税一半至沿途税厘亦一概免抽惟彼时厘金甫经创办而洋商运货出入内地者尚属寥寥故中国视若无关紧要毫不介意嗣后厘金日见加增而洋商贩运货物亦日见加多以致各省库帑有碍各督抚设法阻止必俟至光绪六年始准华商洋货由通商口运至内地照此章办理究竟土货由内地运至通商口尚未允准照办则是厚待洋商薄待华商于情理殊属不合亟宜改之此其一也光绪二十四年总署已允英国钦差所请洋船任便往来内港其时总署仅谓洋船若能照华船章程一律办理亦未尝不可往来内港而英钦差意不为然必须另立新章俾洋船格外便捷此事尚未商妥想目下修改章程之时恐各钦差必得强逼中国允照前英钦差所拟洋船任便往来内港之意见办理其事如此议和大臣即宜预筹善法俾华洋各船一律办理否则恐洋船渐占内地贸易若华洋各船一律办理则华商于内地情形较洋商最为熟悉其一切用费较洋商亦甚俭省则内地贸易仍归华商而中国之利权尚不至为外人所夺此其一也凡货多收一税一厘价值必至加涨此定理也如吾国之货税重彼国之货税轻则小国之货难敌彼国销路亦未必因之阻塞矣譬如茶叶前二十五年洋商纷来中国购买近来往印度购买者居十有年来中国购买者寥寥无几推原其故据商家云印度不纳茶叶税厘故值贱购办者年多一年至中国长江之茶每值百两竟至纳税厘二十四两福州之茶每值百两竟至纳税厘三十二两厂夏门之茶每值百两竟至纳税厘三十四两故价值重购办者年少一年至丝亦然向来洋商多用中国之丝少用日本之丝现在洋商少购中国之丝多购日本之丝缘日本之丝不收税厘中国税厘至少值百抽十似此于裕国整理之法土货即不宜收纳税厘惟目下国帑空虚需银孔急势难概行免收而整理之法总宜筹画于心欲挽回利权不如俟进口之税逐渐加增之时再将出口之税逐渐咸少此其一也自数年以来前后设立铁路公司所运机器物料概行免税查该公司为谋利而设所需之欠半系洋欠原无免税之理且当此入不敷出之时更无免税之理惟商议改约时各国钦差若允将通商章程第二欠所载因洋商自用免税之物与他项货物无异仍应照章纳税中国不如亦将铁路公司所运机器物料一律照章纳税以免有所藉口此其一也以上所议数端特其本耳税司另拟中国一面允将各项厘金悉数裁撤外国一面允将进口正税增至值百抽十五出口正税增至值百抽十惟如此办理必遵守后开之专章 一各口业已设有用机器纺纱织布制造等厂以后风气渐开各厂必至日见加多惟该厂等均用华工则华民多一生机而所制之物视同类之洋货价值较贱均于中国有益无损之事亟宜设法维持故纳税时虽暂与同类之洋货无异而该厂等运来所用之材料已完税银若干即应扣除以昭公允 一茶叶因税厘加重贸易大为咸色丝因税厘加重贸易亦有损故丝于出口时应与他项货物微有区别似不得照值百抽十之例一律纳税拟即咸至值百抽七五以保利权 一以上虽定有进口税则值百抽十五出口税则值百抽十之例此其大略也究竟某货值百抽十五某货值百抽十应另行预立一实在数目税则以免临时争多寡惟该税则每届五年亟宜修改一次 一各省入欠以厘金为一大宗若撤去厘金不设法补其不足万难治理且此时库帑支绌所有必须兵勇无从筹饷召募地方难保太平故此拟将光绪二十四五六等年各省所报厘金数目酌中计算加二成五分为十二批由就近海关于新章加收税项之内按月拨交藩库风闻各项厘金所报之数每年一千五百五十万两至一千六百万两加二成五以二千万两为额数分省摊交惟曾借洋欠已将浙东九江江苏松沪等处百货厘金三百二十万两作抵应将此数由所拨二千万两之内扣除以昭信允
一洋商常云中国若撤去厘金固属甚善但恐去厘金之名仍存厘金之实或另立名目照旧征收税则而又加增较之从前税厘过重商民不堪其苦洋商即请各本国驻京大臣援引光绪十一年订定火因台条约续增专条所载第七欠言明自议改新约之后若不照新约办理或货物出入内地之时仍不免其输纳一切税捐等项则废弃新约仍照前有税则值百抽五之例办理东南诸省常关时有咸成征收以分占新关税项之事因恐洋商以新定条约之后若常关仍如此办理于新约实不符合故拟将各口常关归并新关就近兼办以免参差不齐致废新约 兹将现有税则应收税数与所拟加增税则可冀增收税数两相比较查光绪二十五年通商各口贸易大有起色而税课亦忽因之畅旺未便以之为准二十六年北方多事商贾裹足通商各口贸易大为咸色而税课因之短少亦未便以之为准惟光绪二十四年通商各口贸易平常而税课亦无甚增咸似可以之为准该年共收税银二千二百五十万余两内有船钞六十一万三千两专备灯塔之用长江暂存票十七万四千两将来仍须发还二者均不能使用应行扣除共实收二千一百七十一万七千两内有洋药税厘五百四十七万七千两进口正税五百七十三万两出口正税八十三万四千两复进口半税一百一万一千两子口税七十一万八千两土药税四十七万七千两照现所拟办法可冀增收税数逐一开列于后 进口正税查洋货进口价值共二万九百五十七万九千余两除洋药应照专章办理共值二千九百二十五万六千两应扣除外共值一万八千三十二万三千两惟海关册簿所载价值均系市价进口正税五百七十三万两以及商贾所得利益之项 每值百两获利五两 九百一万六千两包括在内应行扣除始知该货起岸实值一万六千五百五十七万六千两惟此数内仍有照现章不纳税之数货亦应扣除如米值银一千四十四万九千两通商章程第二欠因洋商自用免税各物共值六百五十万两铁路公司运来机器物料共值三百二万三千两除洋药外应税洋货共值一万四千五百六十万五千两以值百抽十五应征二千一百四十万八千两此外还有照现章免税外通商章程第二欠所载物件值百抽十五应征九十七万五千两铁路公司运来物件值百抽十五应征四十五万三千两洋货进口正税共征二千二百八十三万七千两 洋药税厘仍旧共征五百四十七万七千两 出口正税查土货运往外国值银一万五千九百三万七千两土货由此口运至彼口值银七千一百二十九万六千两共二万三千三十三万三千两除丝归专章办理值银四千七十八万一千两外共实值一万八千九百五十五万二千两以值百抽十应征一千八百九十五万五千两丝一项照前列之价值百抽七五应征三百五万九千两出口正税共征二千二百一万四千两 土药税银仍旧共征十七万七千两 复进口半税以及子口半税照现所拟之办法内地税厘均已裁撤即不能照旧征收 现在应由新关纳税货物共征五千八十万五千两此外现由钞关纳税货物或由新关兼办约可征银一千万两二共六千八十万五千两除新关经费约三百八十万五千两外共实收五千七百万两由此数应拨之欠即有曾借洋欠还本付息之银每年共二千四百五十万两内有新关税银一千九百五十万两百货厘金三百二十万两盐厘一百八十万两除盐厘仍照旧章由督销局转交备解外应拨之欠每年实共二千二百七十万两照所拟之办法新关应拨藩库以补裁撤厘金等项共二千万两内扣曾借洋欠作抵之百货厘金三百二十万两实应拨一千六百八十万两尚有付赔欠四万五千万两之票息每年一千八百万两三共五千六百七十万两而已如欲中国与外国依允照办则所拟之办法必须中外两有裨益始能遵照开办故将所得利益之处缕晰陈之 中国所得利益维何所入之欠不敷所出至六十八年所借洋欠即可一律偿清不必另筹新法一也土货运往外洋纳税轻运往通商口岸纳税重至此可以持平无畸轻畸重之势二也运货出入内地至此华洋无优待薄待之分中外各商一律无甚窒碍之处而利权仍在中国四也
外国所得利益维何洋商由内地某处运土货来通商口或由通商口运洋货至内地某处应纳税银若干可以预知则所运货物即可预定价值于贸易实属便捷一也如此办理则土货价值自贱而洋商贩运者必多华民获利亦不少即可以售卖土货之银购办洋货是土货销路既广洋货销路亦宽二也中国虽允洋船任便行驶内港一节若仍旧征收厘金洋船任便来往于各省饷项大有关石万难使行至此可以任便行驶无从阻止三也 中外均得利益维何查咸丰年间创设厘金原为剿平发逆饷无从出其始厘金每货抽收之数尚属微细至后每货抽收之数渐加倍蓰以致洋货时有值百纳四十土货值百纳二三十之多且厘卡林立商民运货沿途查验多需时日运费亦因之加倍惟创立厘金时已言明无可奈何之举如欲裁撤厘金必得另筹一法即以所拟将新关所收余银拨交地方官以补撤厘之不足若能裁撤则此省货物运至彼省沿途无庸抽纳则货价必贱贸易自年较一年起色税课亦年较一年畅旺中国照富国之道办理则进口之税既增即宜将出口之税由渐而咸以广货之销路兄且中外交涉事件除教案外大半由于厘金若厘金既撤则交涉之中少一掣肘之事以上历论所拟各种办法特举其大纲耳尚有细目繁多不可枚举然所拟之法能否办理仍视政府能否将厘金允准裁撤若不能裁撤则所拟办法仍是徒托空言终归无用今值修改约章之时税司学疏识浅原不敢妄末议借箸而筹然职司税课又未便袖手旁观缄默无言是以不揣冒昧不顾忌讳聊陈管见以冀当轴之采择是否有当尚祈酌之以匡不逮可也 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一日二品衔江汉关税务司贺璧理谨呈 附录赫总税司致某章京函 启者附呈汉口税司条陈财政事宜虽所陈不为无见然亦无新义凡事易轻举而难周到如强不知以为知多失而鲜中夫中国财政亟宜整理尽人皆知然欲理之非尽情通达出入一切无微不知者不能下手如此通达之人从何处得有余即无可举者 今或有谓去厘金而易新法之进项以代之估其数曰十六兆两至二十兆两以为各省开销即可有目矣此数据户部之清单足以应付一切而有余故条陈者欣然谓如此足矣可以便易矣岂知此数仅开报部解部之数并未留向来外销及暗销等项余地余以为所报之数远远不及所征之数余以为查厘金之法应分五端方可得其梗概一曰征收之费实在几何二曰外省留用不报部各项之数目几何三曰协助京师及他省要需异常提用之各约数随时作为余欠备用者几何四曰凡足额盈余外监司留归已用者几何五曰实解部之约十二至十六兆两正报销数几何凡欲议去厘金者当以此五端为本而筹弥补之项方可有济岂能但以第五端为本而已耶此五端之共数虽无从悬揣然如有谓不下五六十兆两者余亦未敢必其不是至地丁钱粮盐课厘与各项国家征收之项亦当一体视之以报部之欠为额数不可为实数盖国家各项征收之进项未有无外溢者非查实明白者不能谈改章不能言兴废果能从实查明是即理财之根本维新之基础也不幸中国官土繁众处处有情面所碍为固习所阻虽欲探隐索微不可得也变法不宜太速践新土者当审地之厚薄余尚有理财数议皆历所禁者余皆于旧年烧毁矣其烬余当俟理清单稿钞呈中堂鉴阅 中国地大物博出产富商务繁百姓精明勤俭使有良法以处之良吏以治之断不致患贫苦官长能戮力王室何患居他国之下余知中堂亦与我同心且中堂威望服众有余如能不辞劳怨无畏而尽言当阻者阻当助者助使中国再定富强之基则功勳之大较诸与十一国议和之功勳倜乎远矣
江汉关税[务]司贺璧理君拟归还赔欠及利息各数表田各
中国赔还外国经费现发股票四万五千万两每年利息四厘除筹利息银壹千八佰万两外拟将前借洋欠先后清还所余之银并该票利息咸少所余之银均作为归还该票本银之用则于四十二年内即可将该票一概还清矣今将详细情形列后
清还前借洋欠先后咸少余存银数表
光绪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
每年可存
壹百万两
光绪三十九年至四十年
每年可存
壹百五十万两
光绪四十一年
可存
四百万两
光绪四十二年至五十七年
每年可存
五百万两
光绪五十八年
可存
壹千壹百万两
光绪五十九年至六十九年
每年可存
壹千八百万两
归还赔欠及利息各数表
年分
应还赔欠股票银数
应付利息银数
筹还息银数
清还洋欠余存之银
可作收赎股票银数
实收银数
除实赎外应还股票银数
光绪念八至卅四年
四万五千万两
一千八百万两
一千八百万两
无
无
无
四万五千万两
光绪三十五年
同前
同前
同前
一百万两
一百万两
一百万两
四万四千九百万两
光绪三十六年
四万四千九佰万两
一千七佰九十六万两
同前
同前
一佰四万两
一佰四万两
四万四千七百九十六万两
光绪三十七年
四万四千七百九十六万两
一千七百九十四万八千四佰两
同前
同前
一佰八万一千六佰两
一佰八万两
四万四千六佰八十八万两
光绪三十八年
四万四千六百八十八万两
一千七百八十七万五千二百两
同前
同前
一百十二万四千八百两
一百十二万五千两
四万四千五百七十五万五千两
光绪三十九年
四万四千五百七十五万五千
一千七百八十三万二百两
同前
一百五十万两
一百十六万九千八百两
一百六十七万两
四万四千四百八万五千两
光绪四十年
四万四千四百八万五千两
一千七百七十六万三千四百两
同前
同前
一百七十三万六千六百
一百七十三万五千两
四万四千二百三十五万两
光绪四十一年六月
四万四千二百三十五万两
八百八十四万七千两
九百万两
二百万两
二百十五万三千两
二百十五万五千两
四万四千十九万五千两
十二月
四万四千十九万五千两
八百八十万三千九百两
同前
同前
二百十九万六千一百两
二佰十九万五千两
四万三千八百万两
光绪四十二年六月
四万三千八佰万两
八百七十六万两
同前
二百五十万两
二佰七十四万两
二佰七十四万两
四万三千五佰二十六万两
十二月
四万三千五百二十六万两
八百七十万五千二百两
同前
同前
二百七十九万四千八百
二百七十九万五千两
四万三千二百四十六万五千两
光绪四十三年六月
四万三千二百四十六万五千[两]
八百六十四万九千三百两
同前
同前
二百八十五万七百两
二百八十五万两
四万二千九百六十一万五千两
十二月
四万二千九百六十一万五千[两]
八百五十九万三千三百两
同前
同前
二百九十万七千七百两
二百九十万五千两
四万二千六百七十一万两
光绪四十四年六月
四万二千[六](七)百七十一万两
八百五十三万四千二百两
同前
同前
二百九十六万五千八百[两]
二百九十六万五千两
四万二千三百七十四万五千两
十二月
四万二千三百七十四万五千[两]
八百四十七万四千九百两
同前
同前
三佰二万五千一佰两
三百二万五十两
四万二千七十[二](一)万两
光绪四十五年六月
四万二千七[十](百)二万两
四百四十一万四千四百两
同前
同前
三百八万五千六百两
三百九万两
四万一千七百六十三万两
十二月
四万[一](四)千七百六十三万两
八百三十五万二千六百两
同前
同前
三百十四万七千四百两
三百十四万五千两
四万一千四百四十八万五千两
光绪四十六年六月
四万[一]千四百四十八万五千[两]
八百二十八万九千七百两
同前
同前
三百二十一万三百两
三百二十一万两
四万一千一百二十七万五千两
十二月
四万一千一百二十七万五千[两]
八百二十二万五千五百两
同前
同前
三百廿七万四千五百两
三百二十七万五千两
四万八百万两
光绪四十七年六月
四万八百万两
八百十六万两
同前
同前
三百三十四万两
三百三十四万两
四万四百六十六万两
十二月
四万四百六十六万两
八百九万三千二百两
同前
同前
三百四十万六千八百两
三百四十一万两
四万一百二十五万两
光绪四十八年六月
四万一百二十五万两
八百二万五千两
同前
同前
三百四十七万五千两
三百四十七万五千两
三万九千七百七十七万五千两
十二月
三万九千七百七十七万五千[两]
七百九十五万五千五百两
同前
同前
三百五十四万四千五百[两]
三百五十四万五千两
三万九千四百二十三万两
光绪四十九年六月
三万九千四百二十三万两
七百八十八万四千六佰两
同前
同前
三百六十一万五千四百[两]
三百六十一万五千两
三万九千六十一万五千两
十二月
三万九千六十一万五千两
七百八十一万三千三百两
同前
同前
三百六十八万七千七百[两]
三百六十八万五千两
三万八千六百九十三万两
光绪五十年六月
三万八千六百九十三万两
七百七十三万八千六佰两
同前
同前
三百七十六万一千四百[两]
三千七十六万两
三万八千三百十七万两
十二月
三万八千三百十七万两
七百六十六万三千四佰两
同前
同前
三百八十三万六千六百[两]
三百八十四万两
三万七千九百三十三万两
光绪五十一年六月
三万七千九百三十三万两
七百五十八万六千六百两
同前
同前
三百九十一万三千四百[两]
三百九十一万两
三万七千五百四十二万两
十二月
三万七千五百四十二万两
七百五十万八千四佰两
同前
同前
三百九十九万一千六百[两]
三百九十九万五千两
三万七千一百四十二万五千两
光绪五十二年六月
三万七千一百四十二万五千[两]
七百四十二万八千五百两
同前
同前
四百七万一千五佰两
四佰七万两
三万六千七百三十五万五千两
十二月
三万六千七百三十五万五千[两]
七百三十四万七千一百两
同前
同前
四百十五万二千九百两
四百十五万两
三万六千三百二十万五千两
光绪五十三年六月
三万六千三百二十万五千两
七百二十六万四千一百两
同前
同前
四百二十三万五千九百两
四百二十四万两
三万五千八百九十六万五千两
十二月
三万五千八百九十六万五千[两]
七百十七万九千三百两
同前
同前
四百三十二万七佰两
四百三十二万两
三万五千四佰六十四万五千两
光绪五十四年六月
三万五千四佰六十四万五千[]两
七百九万二千九百两
同前
同前
四百四十万七千一百两
四百四十万五千两
三万五千二十四万两
十二月
三万五千二十四万两
七百万四千八百两
同前
同前
四百四十九万五千二百两
四百四十九万五千两
三万四千五百七十四万五千两
光绪五十五年六月
三万四千五百七十四万五千[两]
六百九十一万四千九百两
同前
同前
四百五十八万五千一百两
四百五十八万五千两
三万四千一百十六万两
十二月
三万四千一百十六万两
六百八十二万三千二百两
同前
同前
四百六十七万六千八百两
四百六十八万两
三万三千六百四十八万两
光绪五十六年六月
三万三千六百四十八万两
七百七十二万九千六百两
同前
同前
四百七十七万四百两
四百七十七万两
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一万两
十二月
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一万两
六百六十三万四千二百两
同前
同前
四百八十六万五千八百两
四百八十六万五千两
三万二千六百八十四万五千两
光绪五十七年六月
三万二千六百八十四万五千[两]
六百五十三万六千九百两
同前
同前
四百九十六万三千一百两
四千九十六万五千两
三万二千一百八十万两
十二月
三万二千一百八十万两
六百四十三万七千六百两
同前
同前
五百六万二千四百两
五百六万两
三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万两
光绪五十八年六月
三万一千六百八十二万两
六百三十三万六千四百两
同前
同前
八百十六万三千六百两
八百十六万五千两
三万八百六十五万五千两
十二月
三万八百六十五万五千两
六百十七万三千一百两
同前
同前
八百三十二万六千九百两
八百三十二五千两
三万三十三万两
光绪五十九年六月
三万三十三万两
六百万六千六佰两
同前
九百万两
一千一百九十九万三千四佰[两]
一千一百九十九万五千[两]
二万八千八百三十三万五千两
十二月
二万八千八百三十三万五千[两]
五百七十六万六千七百两
同前
同前
一千二百念三万三千三百两
一千二百廿三万两
二万七千六百十万五千两
光绪六十年六月
二万七千六百十万五千两
五百五十二万二千一百两
同前
同前
一千二百四十七万七千九百[两]
一千二佰四十八万两
二万六千三佰六十二万五千[两]
十二月
二万六千三百六十二万五千[两]
五百二十七万二千五百两
同前
同前
一千二佰七十二万七千五佰[两]
一千二百七十二万五千[两]
二万五千九十万两
光绪六十一年六月
二万五千九十万两
五百一万八千两
同前
同前
一千二百九十八万二千两
一千二佰九十八万五千[两]
二万三千七百九十一万五千两
第4部分
皇朝经世文新编续集
清·甘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