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太史公阅读春秋、历书、谱谍这些古史材料,每当读到周厉王时,没有不放下书册而叹息的。说:唉,(周朝的衰败,)师挚已经预见到了!商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便发出叹息。周代政治有阙失,诗人就从夫妇之道出发,写作《关雎》。仁义道德日益颓败,诗人又作《鹿鸣》加以讥刺。到了周厉王,由于他厌恶听到自己的过失,公卿大臣惧怕被诛罚,因而祸乱发生,厉王就只得出奔到彘地。乱子从京城开始,于是就由大臣周公、召公来共同执政。

  这以后有的诸侯以武力相征伐,强大的欺凌弱小的,举兵不向周天子请示。然而却挟仗周王室的名义,来征讨攻伐,充当会合诸侯的盟主。政令出自五霸,诸侯恣意横行,骄奢淫逸,不守法度,乱臣贼子层出叠起。齐国、晋国、秦国、楚国在周朝建成之初都微弱得很,封疆有的方圆百里,有的方圆五十里。晋国依恃三河,齐国背靠东海,楚国居于长江、淮河之间,秦国依靠雍州的险固,在四方相继兴起,交替充当霸主,周文王、周武王所褒奖封建的大国,都慑于威势而服从他们。

  因此孔子要彰明王道,但干求拜谒了七十多位君主,却没有一个能用他,所以孔子便西行到周王室所在地考察,汇辑史书记载、旧日传闻,在鲁国开始整理《春秋》,上起鲁隐公,下至鲁哀公猎获麒麟之年,精炼文字,删除烦复,以此制定修史的义理法度,达到王道赅备,人事周全。

  七十来名高足弟子凭口述来接受孔子传授《春秋》的旨意,因为其中有谴责讽刺褒奖忌讳贬抑之处,不便用文字写出来给人看。鲁国君子左丘明害怕弟子们人人执持不同的见解,各以所理解的意思为是,以至丧失孔子的本意,所以根据孔子的史书记载详尽地纂辑有关的事语,写成《左氏春秋》。

  铎椒任楚威王的太傅,由于楚王不能全部读完《春秋》,便摘取其中关于兴亡成败的内容,写成四十章,这就是《铎氏微》。赵孝成王的时候,国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代时势,也著成八篇,这就是《虞氏春秋》。吕不韦是秦庄襄王的相邦,也上观前代古史,删削掇拾《春秋》的内容,汇集战国时代的事情,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这就是《吕氏春秋》。至于像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等人,往往各自摘拾《春秋》的文辞来著书立说,无法一一详录。汉初丞相张苍根据五德终始编排历法,上大夫董仲舒推演《春秋》大义,都有不少著作文章。

  太史公说:儒家学者截取其中义理,辩说家发挥其中文辞,都不注意综观其中的整个历史过程;历法学家专取其中的年月,数术方士推重其中的神意气运,谱谍学家只记录其中的世系称号,他们的文辞都很简略,想要全面了解这段历史的各个重要方面很困难。因此我编排十二诸侯的世系年代,从共和元年直到孔子去世,列表反映《春秋》、《国语》的主要内容,学者所注意考察的兴盛衰亡的大端宏旨也写在这一篇中,为成就学业、研治古文的人删烦取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