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洞宾与马料豆

1.吕洞宾与马料豆

传说起初马料豆在汤溪一带也是一丛一丛下种的。现在为什么釆取散播呢?又传说豆类的豆荚原先是从豆杆脚生到顶的。

很早以前,神仙吕洞宾云游汤溪九峰山,路过路头祝村(今东祝乡中祝村)旁的托山桥(今改建成群英大桥,是金华到山坊的一条公路桥),看见桥边田里有一老农在下种马料豆,就上前讨茶吃(喝)。因为天气很热,茶罐里的茶已经吃光了,老农觉得过路人辛苦就放下手里的农活,拎起茶罐回家拿茶。吕洞宾看到老农心好,决意帮帮老农,就抓起豆种“刷、刷、刷”地下起种来。等到那老农,铃着茶罐转回来一看,急得连叫不好,原来豆种都乱糟糟地撒在田里了。吕洞宾倒象没有事一样笑眯眯地说:“这样下种好些。”吃完茶就走了。老农没办法,也只好收拾锄头唉声叹气地回家了。

说来奇怪,经吕洞宾下种的马料豆棵棵都生长得又长又粗。更稀奇的是豆荚从脚生到顶,看不见豆杆,明显要比别的马料豆多收几成。第二年,全村农户也都学样撒种了,也都得到好收成。

等到三年,在马料豆成熟的季节。吕洞宾又路过托山桥,看见桥边田里一个后生在拔马料豆,就关心地上前问:“后生家,马料豆这样种好不好”后生回答说:“这样种好是好,省力气省工夫,收成也高,就是一样不好,豆荚生得太到脚,拔时豆荚太扎手了。”原来这后生虽然是前年那老农的儿子,却是个好吃懒做的浪荡子。他这两句话把吕洞宾气坏了,吕洞宾想凡界人真是太骨作(即作贱)了,粮食多来嫌扎手,他拔起一棵豆对后生说:“这个不用愁,我要它不会扎手。”说完,张开手掌“刷”的一声,把半腰到脚的豆荚全部勒掉了。

从此,马料豆不管怎样种,下半截豆杆就再也不生豆荚了,就是六月豆、大青豆等豆种也是同样,下半截不生豆荚。

(注:马料豆是一种黑色的小豆,通常作牲畜饲料用,汤溪一带作猪、牛饲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