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有情世界 有缘人生

总序 有情世界 有缘人生

丰子恺先生说过:“仔细想来,无论何事都是大大小小、千千万万的‘缘’所凑合而成,缺了一点就不行。世间的因缘何等奇妙不可思议!”

确实如此。天地人,整个大千世界,缘,无所不在。遇见一个人、一本书、一个喜欢的作家,都是缘。读书是缘,写作也是缘。

丰子恺先生的故乡在浙江桐乡,位于沪、苏、杭三地的中央,杭嘉湖平原腹地,气候湿润,四季分明,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誉,用丰子恺先生的话来说,桐乡“真是一个好地方”。

我是丰子恺先生的同乡,又是一个丰子恺迷,这是难得的缘分。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我刚入杭州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听同学讲起丰子恺先生的文章里写到我们桐乡这个地方,到了冬天,连乞丐身上都有一件丝绵袄。我当时真的很惊讶,也很自豪。作为全国有名的蚕桑之乡、丝绸之府,桐乡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桑养蚕,剥茧、缫丝、拉丝绵、翻丝绵被、穿丝绵袄,那是多么平常的事啊。可经丰先生这么一写,经同学这么一说,就感觉非同寻常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热衷于读丰子恺先生的作品。记得我买的第一本丰先生的书就是《缘缘堂随笔集》,它也是我人生第一本藏书。如今已过去三十多年了,它依然是我的最爱,把它放在书架显眼处,时常拿来翻翻,真是百读不厌,历久弥新。

搜集丰子恺先生的作品自然成为我藏书的一个重点,包括丰先生早年出版的书,丰氏后人编辑出版的《丰子恺文集》《丰子恺全集》《丰子恺漫画全集》等,还有许多研究丰子恺生平和艺术的相关图书资料等。它们也成为我数十年来阅读与研究的重点。

研读丰子恺先生的作品,对我的创作有极大的启迪。我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江南物事》,其写作灵感便是在读了丰子恺先生的随笔后激发出来的。这本书中写到的近百种有趣的江南物事,都是丰子恺先生笔下曾写到过的。2014年,我开始写“丰子恺与杭州”的故事。后来,这些故事集结成《门对孤山——丰子恺与杭州》一书。该书出版后,获得了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写作此书给了我新的启示:丰子恺与杭州,一人与一城的情缘,深深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走向。由此,我便着手写作另外两个对丰子恺先生一生影响深远的地方,那就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桐乡,以及他生活时间最长并在那里取得巨大成就的上海。于是,就有了《缘缘堂主——丰子恺与桐乡》和《日月楼中——丰子恺与上海》这两本书的问世,与《门对孤山——丰子恺与杭州》构成了“丰子恺缘缘三部曲”。

从桐乡石门湾到杭州,又到大上海,三地都留下了丰子恺先生一生中重要的生活印痕和文化足迹。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定的地域特色,或多或少影响并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路径。丰子恺先生与这三地的情缘,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如果说,桐乡石门湾是他的诞生地,杭州是他的艺术启蒙地,那么上海则是他艺术人生的实践地,三者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可喜的是,无论是丰子恺的故乡桐乡、第二故乡杭州,还是他居住时间最久的上海,这些年来,在研究其生平和宣传、弘扬其艺术精神等方面,都非常重视,并自成多彩多姿的“丰景”。更重要的是,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人见人爱,他的随笔充满人间情味,他是艺术全才,获得普遍的赞誉,“丰迷”遍布海内外,“丰子恺热”长盛不衰。

数十年来,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一直是畅销书,而研究丰子恺先生的专著也不胜枚举。如何推陈出新,以新的方式展现丰先生的另一面?“丰子恺缘缘三部曲”试图以史料为依据,以散文的笔调,以传记的方式,从丰子恺先生与桐乡、杭州、上海三地之间的不解之缘出发,叙述丰先生一生的轨迹,展现其艺术人生的风采,希望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回望和解读丰先生的有情世界和有缘人生,这应该也是丰子恺研究工作中一个新的尝试。

“卖花人去路还香”,追寻先生行走的人生踪迹,捡拾先生留下的艺术之花,歌咏赤子心,弘扬真善美,这实在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徐玲芬

2021年元月于浙江桐乡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