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情结

大报情结

杜明骏

时间如白驹过隙,好像没怎么留神,自己就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回忆过去也似乎成了在自然规律作用下不期而至的一种习惯。不管自己的后辈们是否十分情愿当听众,但我总是喜欢在他们面前喋喋不休把自己过去的经历讲出来。要讲,当然得捡“过五关斩六将”这类好听的事情说了,“走麦城”之类的悲惨故事还是让它们压在箱子底吧。而我最辉煌的经历却与一张报纸有关,这张报纸就是在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地位的《燕赵都市报》。

我本来是一个理科生,大学里学的是数学专业,和写作原属不相及的风马牛,上了写东西这只贼船缘起于我进入一家金融机构后。十几岁就参加革命工作的老领导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个大学生在所有方面都没理由不比其他人强,所以在谁都不愿意充当材料匠的时候,毫不犹豫把那副重担放在了我肩上。那时候系统里对宣传报道工作要求很高,提出的口号是“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上有名”,每年都要对各县市分支金融机构进行大排名,落后了领导的脸上肯定挂不住,为了领导和全行的面子,也为了体现咱这个大学生的价值,咱也得拼命向前奔啊!开始时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要发表一篇文章,哪怕是豆腐块儿,谈何容易?那段时间每天都要趴在床上吭哧吭哧写稿子,一连数月不见成效。就像老艺术家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小段《钓鱼》一样,钓鱼的效果没见着,可每天的糖饼数量见长,越是不刊登就越想多投,投稿用的邮票不知花了多少,变成铅字的稿子却始终不见踪影。费尽周折好容易能在市级报纸上登那么一两篇了,觉得该喘口气了,可领导的胃口却又变大了。领导家订阅了一份《燕赵都市报》,他把所有能看到的报纸都翻来覆去,最后还是觉得这个《燕赵都市报》好。就郑重其事地给我下达了任务:“小杜,你等着好好写写文章,等着登在《燕赵都市报》上!”

《燕赵都市报》当然好,我周围所有看过《燕赵都市报》的人,几乎没有不对这份报纸竖大拇指的。可我比谁都清楚,越是好的报纸越不容易上稿子啊!不过,领导既然言之凿凿、语之切切地提出了这么一个殷切希望,咱也得尽最大努力争取不轻易辜负吧!于是我就把能找到的《燕赵都市报》都找来,一点一点地学习,对上面的文章一篇一篇地揣摩,对有些文章里的精美词句一字一字地推敲。终于有稿件在这份公认的大报上刊登了出来。自从上了《燕赵都市报》,我也就获得了一种功成名就的感觉,在我们这个小县城的文化圈子里,我几乎成了妇孺皆知的人物。周围的人再也没有人怀疑我的写作能力,更没有人像过去那样认为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受到了《燕赵都市报》的肯定,我的写作积极性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通过《燕赵都市报》发出来的一些文章,有的还被多家文摘类报刊转载。更让我感到荣幸备至的是,我曾经受《燕赵都市报》编辑之约主持过该报的一个专栏,我的骄傲资本在这一阶段也达到了顶峰。

虽然我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五十多年,但至今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如果说生命里还有什么能算是亮点的话,与《燕赵都市报》的交往就是最值得一提的了,对她的感激之情也是由衷的。当然,《燕赵都市报》教会我的不知是作文,最重要的还是做人,要做好人当然不能忘本,当然得知道报恩,秀才人情纸半张,在这份报纸创刊二十周年的时候,写下这段粗浅的文字聊表感谢之心吧!

此文发表于《燕赵都市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