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资源在高校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探析

南京医科大学 张健

【摘要】本文从协同创新与高校发展的关系入手,解析了协同创新的内涵和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分析了高校协同创新所面临的困境。在分析高校校友资源具有凝聚性和延续性、广泛性和认同性、潜在性和增值性等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校友资源在高校协同创新中具有名片作用、媒介作用、智力作用和助推作用。

【关键词】校友资源;协同创新;高校发展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指出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十八大报告也指出“科技创新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做出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部署,教育部更是启动了“2011计划”。推进协同创新,高校应有所作为,也必将大有可为。

一、协同创新与高校发展

协同创新是国家对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它既是国家战略,也是高校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的路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协同创新的内涵

百度百科给“协同创新”下了这样的定义: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其内涵本质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多元主体、共同利益、共享机制。

2.高校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

高校是培养人才、传承知识、创新科技的主要阵地,是推进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从世界历史来看,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一批研究型大学在19世纪德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对美国确立世界经济科技中心的地位可谓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的合作,就难以在全社会形成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难以构建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同产业发展相衔接的新型创新体系。教育部的“2011计划”正是全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3.高校协同创新面临的困境

高校协同创新需要多个单位、多种人群、多样资源的共同努力。近年来,部分高校进行了一些协同创新的尝试,推动了合作研究及其应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自以为是,缺乏有实力、有分量、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不愿协同;利益失衡,分配机制重主角而轻配角,不想协同;思想各异,目标不尽一致,评价机制不尽合理,不好协同;体制壁垒过多,协调组织工作不易,难以协同。这些都制约着协同创新的广泛化、密切化、深入化进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