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学赏析 思乡情感的具象化
弗洛伊德曾经论述过童年经验对于作家的写作具有至关重要的甚至是无处不在的影响作用。诗人、作家的大量作品都会直接以童年经验作为表现对象。像诗人赵丽宏的这首《石拱桥》便是如此。此诗是诗人对自己童年记忆中那“一座连着一座”的“拱形的石板桥”的诗意再现。是什么触发了作者的思绪,让他为石拱桥写诗?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回忆,使他瞬间跌回童年,在故乡的石拱桥洞中嬉戏?原因在于,作者“如今又看见这拱形的石桥了”。那么,诗人是在哪里又看见了石拱桥?诗里没有说明。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在故乡看见的,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在故乡以外的其他地方看见的。根据结尾两行的描绘,把它理解为在故乡以外的其他地方看见石拱桥显得更恰当一些。当然,如果把它理解为在图片、展览中看见的,也并非完全不可。
在具体表达上,这首诗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运用了反复和对应、并置手法,如第二节和第三节两两并置,第四节和第五节两相对应;二是采用了时空交错的笔法,过去与现在交错,现实与想象叠映。
在对此诗的理解上,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如果说,诗的结尾一段告诉我们作者此诗写作的触发点在于“如今又看见”了石拱桥,那么,诗的开头一节或许更重要,它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点。诗人在这第一节便告诉我们,故乡的石拱桥时常在他“思念的河流中起伏”。思念石拱桥是作者思乡情感的具象化。因此可以说,思乡,是作者写作此诗的真正触发点。思乡之情一直在诗人身心中蕴藏,随时可能爆发,现在不过是借助石拱桥得到合理的释放和恰当的表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