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行纪

京华行纪

北京五日,得诗四首,略加解说,用代行纪,愿与读者共享其乐。

离京两载过,归日感情多,

骨肉常思念,亲朋近若何?

街灯明照眼,广厦讶巍峨,

陋巷仍盘曲,依稀觅“草窝”。

两年半没有回北京,虽在上海工作三十五六年,对北京仍如故乡般思念,两年半觉得很长了。三月廿五日自西安飞京,到时天已较晚,乘车进城,高楼灯火,一路不断,不少均新建者,而南城下斜街、牛街一带,仍狭窄曲折如故。旧城改造任务十分艰巨,甚难改观耳。回到里仁街旧居妹妹处,简陋的平房,似乎真是到家了。江南谚语云:“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茅庵草窝。”予深有此感。

油条大又热,只卖九分钱,

烧饼芝麻酱,喷香个个圆。

书生爱此物,岂羡八珍筵。

古语称寒具,今人已不传。

北京供应很好,早起买来热油条、芝麻酱烧饼。每只油条九分,烧饼一角,都较上海便宜得多,又热又香,殊堪果腹。因想起陈从周教授思念大饼油条的文章,我亦深有同感。上海家中现在买油条、大饼十分困难了。偶然起早跑大远买到,却不知是什么下脚油炸的,吃起来呛喉咙,后来知难而退,也不再去找这个麻烦了。

人传肯德鸡,风味我何知?

偶作京华客,闻香一顾之。

两元加六角,鲜嫩一枝持。

足饱老饕欲,阮囊解莫迟。

我于饮食,倒不完全是国粹派,西餐也很爱吃,过去上海西餐比北京又好又方便、便宜。五十年代不用说了,八十年代前期还偶到“红房子”这类名店解解馋,近四五年中,则价格腾贵,阮囊羞涩,不敢问津矣。在北京东四,忽见闻名已久的“肯德鸡”,进去看看,只二元六角一枝。想想上海在单位食堂买个电烤鸡腿,还要三元多,便毫不迟疑,买来解馋矣。

五日京华客,雪飞整两天。

崇楼银世界,春树玉婵娟。

润泽被郊野,冰凌挂屋檐。

寒窗多暖意,预卜祝丰年。

三月二十五日晚到京,二十六日即下大雪,二十七日雪住,晚间又落,二十八日下了一整天,冒寒到天安门及公主坟看雪景,美丽异常。然冷不可耐,不敢久留。回家取暖,北京各家暖气、炉火,较上海室中清冷,舒服多矣。北国春天,多苦于旱,得此连日雨雪,农作物大受益,春耕宿麦均有利,可卜丰年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