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哭师

蹇叔哭师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题解】

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去世。一直与晋文公争霸的秦穆公看到自己取代晋文公的时机到了,企图派兵偷袭晋国东面的郑国,结果消息泄漏,无功而返,归途中受到晋国的攻击,在殽山被打得大败。这里选的片段是殽地战役的前奏曲。秦穆公在出兵时征求老臣蹇叔的意见,蹇叔坚决反对,认为劳师袭远,必定不会成功,在遭到秦穆公的训斥后,蹇叔哭着为秦军送行,并预言秦军将在殽地被晋军阻击。文章在记事上井井有条,渲染了一个悲壮的场景,留下悬念引导人们去探求战争的结果。蹇叔的深忧痛伤,秦穆公的骄怒无状,都声口毕肖,令人有身临目见的感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2〕,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3〕,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5〕,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6〕,中寿〔7〕,尔墓之木拱矣!”

【注释】

〔1〕杞子:僖公三十年(前630)秦国留在郑国帮助戍守的将领。

〔2〕管:钥匙。此指防守。

〔3〕访:访问。这里是咨询、请教的意思。 蹇叔:秦老臣,曾为上大夫。

〔4〕悖:违逆,背叛。

〔5〕孟明:姓百里,名视,字孟明。 西乞:名术。 白乙:名丙。

〔6〕尔:你。

〔7〕中寿:一般指六七十岁。

【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报告秦穆公,说:“郑国人委托我掌管他们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派兵悄悄而来,就可以占领郑国。”秦穆公就此事向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苦疲劳地去偷袭远方国家,我没听说过有这样的事。军队劳苦,力量耗尽,远方的国家已经有了防备,这恐怕不会成功吧?我们军队的目的,郑国必然会知道。辛苦一场而无所得,士兵一定会产生不满。再说行军千里之远,还瞒得了谁呢?”秦穆公不接受他的意见。召见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命令他们率军由东门出发。蹇叔哭着为他们送行,说:“孟明视!我看到军队出去但不能看到他们回国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如果活到中等寿命就死去,你墓上的树已经长得快有合抱粗了!”

蹇叔之子与师〔1〕,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2〕。殽有二陵焉〔3〕: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4〕;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5〕。必死是间〔6〕,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

〔1〕与:参与,参加。

〔2〕殽:即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西接陕县,东连渑池,是晋国要塞,为秦往郑必经之地。

〔3〕二陵:两座山陵,即东、西崤山。二山相距三十五里,山多险坡,路窄难行。

〔4〕夏后皋:夏帝皋。后,帝。

〔5〕辟:同“避”。

〔6〕必死是间:按礼,一个国家有丧事,别国军队通过这个国家去袭击它的邻国是无礼行为,所以蹇叔判断晋国必然不会容忍,会利用崤山险要伏击秦军。

【译文】

蹇叔的儿子也在出征队伍中,蹇叔哭着送他,对他说:“晋国人必定会在殽山埋伏拦截我们的军队。殽山有两座山陵,那南边的山陵,有夏代天子皋的坟墓;那北边的山陵,是文王曾经躲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两座山陵之间,我就在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于是向东进发。

(李梦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