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鲁迅

结识鲁迅

当我读了报纸上鲁迅病卒的消息时,我脑子里一阵轰轰的声音,坐在椅子上呆呆的出神了几分钟,那身穿灰布棉袍和庄严而带着忧愁脸色的鲁迅立刻在我脑子里出现,似乎他还在说:“深晚路上方便吗?”

——陈云:《一个深晚》(1936年10月26日)

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溘然长逝。26日,远在千里之外的巴黎,一份名为《救国时报》的报纸发表了一篇署名“史平”的纪念文章《一个深晚》,作者回忆了1932年12月的某个深夜,他代表党组织前去鲁迅家,秘密转移在此避难的瞿秋白夫妇的经过。作者深沉地表达了对鲁迅的悼念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鲁迅与党的领导同志之间深挚的革命情谊。“史平”是陈云当时使用的名字,1932年陈云刚刚从特科负责人转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1932年,国民党中统特务总部在上海建立了国民党中统局上海行动区总部,利用叛徒,安插内奸,破坏上海的中共地下组织。向忠发叛变后,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活动日益困难。上海的局势越来越恶劣,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不得不把一些党的重要领导人转移出上海。

鲁迅在上海的寓所——上海北四川路拉摩斯公寓(今北川公寓)

瞿秋白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曾主持过党中央工作。此时,瞿秋白和鲁迅在上海合作从事革命文化活动。为逃避国民党的搜捕,瞿秋白曾多次到鲁迅家里避难。1949年6月18日,瞿秋白牺牲15周年之际,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撰文回忆说:“鲁迅敢于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时候与秋白来往,这绝不是普通的个人感情,而是阶级的友爱。由于鲁迅的关怀和帮助,秋白在被通缉的上海没有被捕,在逃难时不受饥饿。”

1936年10月26日,陈云在《救国时报》第六十四期上发表署名“史平”的文章《一个深晚》,记述了1932年年底他为转移瞿秋白夫妇而与鲁迅见面的经过

随着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卢福坦等被捕叛变,上海的白色恐怖日益严重,形势极为严峻。1932年11月下旬,得知有叛徒在跟踪杨之华,瞿秋白夫妇紧急转移到鲁迅家中暂避。为了鲁迅的安全,在甩掉叛徒之前,杨之华在街上转了三天三夜,才来到鲁迅位于拉莫斯公寓的住所。瞿秋白夫妇在鲁迅处住了半个多月后,中央特科获得情报:敌人已经知道瞿秋白夫妇住在鲁迅家,瞿秋白夫妇随时面临被捕的危险,必须立即转移。任务交到了陈云手中。

陈云在《一个深晚》里详细地回忆起这次同鲁迅的会面:

“一九三二年阴历十一月的某一天,大约是深晚十一时许了,我坐着一辆黄包车,把戴在头上的铜盆帽挪低到眉毛以下,把吴淞路买来的一件旧的西装大衣的领头翻起盖满两颊,由曲曲弯弯的小路到了北四川路底一路电车掉头的地方就停下了黄包车。付了车钱,往四边一看,没有人‘盯梢’,我就迅速地走进了沿街的一座三层楼住宅房子的大门。”

1957年11月20日,陈云为上海鲁迅纪念馆题词

就是在这个深晚,陈云敲响了鲁迅的家门,见到了鲁迅。接到瞿秋白准备离开时,陈云回头望见一直迟迟没有进屋的鲁迅先生。他在《一个深晚》里这样写道:

陈云读过的《鲁迅全集》

“当我们下半只楼梯的时候,我回头去望望,鲁迅和女主人还在门口目送我们,看他那副庄严而带着忧愁的脸色上,表现出非常担心我们安全的神气。秋白同志也回头望了他们一眼,说:‘你们进去吧。’他们默不作声地点了点头。当我们走下到了二层楼梯口,才听到三层楼上‘啪’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多年以后,鲁迅这一形象仍深深地烙在陈云脑海中。从鲁迅家中出来,陈云将瞿秋白夫妇安全地护送到地下党在紫霞路的一处秘密机关后,才放心地返回自己的住处,而此时已是黎明时分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陈云深感悲痛,饱含深情地写下这篇回忆文章《一个深晚》,纪念他和鲁迅的这次会面。

虽然这是陈云和鲁迅的唯一一次会面,但两人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的心是相通的。正如陈云在文中所说:“鲁迅的‘坚决,不妥协的反抗’的精神,永远遗留在我们中国青年的思想里,将领着他们走上解放中华民族与解放劳动大众的光明大道。鲁迅虽死,鲁迅的精神不死。”“鲁迅一生奋斗的事业,还需要我们勇敢坚决去完成。”

1932夏秋之间,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陈赓在战斗中负伤,在上海治疗期间,曾两次秘密受邀到鲁迅家中做客。鲁迅深深地为苏区和红军的战斗与生活感动,很想以此作为题材写一篇名为《红军西征记》的小说。但由于种种原因,鲁迅最终未能执笔。巧合的是,陈云在1935年秋去莫斯科汇报工作期间,为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文笔细腻生动,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鲁迅的遗憾。

同毛泽东等许多中国共产党人一样,陈云对鲁迅十分尊崇。到延安后,他利用病中休息的时间阅读了大量的鲁迅著作。他特别喜欢鲁迅的杂文,一读起来就不忍释手。“文化大革命”在江西“蹲点”期间,除了阅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全集》《毛泽东选集》等理论书籍外,陈云还阅读了《鲁迅全集》中的大量讲话、书信和文章。警卫员赵天元回忆说:“我看过老人家这套鲁迅全集,里面很多是老人家圈圈点点画过的,证明他是认真地读过,很多内容他是熟知的。”

1957年11月,陈云为鲁迅纪念馆题词:“鲁迅先生是新文化的旗手,是伟大的革命家。”晚年陈云经常书写鲁迅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赠送友人,并且时常教育孩子们要多读鲁迅的文章,一定要熟读。

1980年5月3日,《人民日报》再次刊登了《一个深晚》这篇文章。1984年2月,《陈云文选》(一九二六—一九四九年)出版发行,陈云特意将这篇文章收入其中。

鲁迅与中国共产党

瞿秋白夫人杨之华在一次谈到鲁迅时说:鲁迅虽然没有加入过党,但是他相信中国共产党非常坚决。他不但接受党的领导,而且常常经过自己的思考,对共产党提出有益的意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