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卡利克拉特:古典建筑开拓者

01 卡利克拉特:古典建筑开拓者

(Callicrat,约公元前5世纪)

由于历史太过久远,虽然希腊建筑的辉煌世人皆知,但是我们所能掌握的关于希腊建筑师的个人资料却很少。我们现在知道,卡利克拉特和伊克蒂诺是雅典卫城的主要设计建造者。胜利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是雅典围城最先建造的建筑,该建筑由卡利克拉特设计。公元前460年到公元前451年,卡利克拉特受雇于雅典的著名政治家、大将军西门手下,正是由于这段独特的经历,才使他有机会主持雅典卫城的规划设计。

一种观点认为,胜利神庙是为了纪念希腊人战胜波斯人而建;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胜利神庙是为了祈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人打败斯巴达人而建。如果按照后者的推断,胜利神庙应该是建造在公元前427年到公元前424年。

由于工程浩大,西门时期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是卫城基地的清理。整个修建工程主要是在伯利克利(Pericles,公元前443—前429在位)当政期间完成的,从公元前447年开始,雅典才进入了建设的高潮。伯利克利任命了雕刻家菲迪亚斯主持卫城建设,建筑师是卡利克拉特和伊克蒂诺。

卡利克拉特设计的胜利神庙并不大,它建在一座石灰岩台地上,地处卫城西南角,靠近山门。神庙的外立面和棱堡与山门形成了一个角度,从远处望去,有一种凄凉的神圣感。前去神庙的人需要通过一条窄窄的斜坡上去,更加加深了进入者对建筑的感受。在神庙旁边建有首领和贵族的府邸,以及宝库等,后来首领和贵族们从卫城里搬了出去,这里就成了纯粹的祭祀圣地。神庙有很强盛的场所精神,表现的主题非常突出。山门的存在增加了卫城西端的层次,丰富了整个卫城建筑群的构图。

神庙长8.14米,宽5.4米,呈长方形,承重的柱子采用爱奥尼式。建筑前后柱廊雕饰精美,体现出居住在雅典的多利克人与爱奥尼亚人艺术的融合。神庙东西两面各有四根柱子,基台为三阶,每阶下面都有内凿的一条边线,这是爱奥尼柱式通常采用的标准。爱奥尼柱廊的柱身都采用独石制成,柱间净距是两倍的柱径,一看就是经过精心计算过的,整体比例和谐。柱子的柱头有大涡卷,柱子下端是一个带座盘饰的柱础,座盘饰上有沟槽。柱子高4.11米,直径仅0.53米。对于爱奥尼式的柱子来说,这样的尺寸算是比较粗壮的,可以看出当初的建筑师还是比较谨慎的。从美学角度看,这种设计也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神庙的主题。另外,山门的风格是多立克式的,二者对比反差不是太大。

神庙的内殿是一个近似的方形,宽4.14米,进深3.78米,前面没有通常的门廊,端墙柱间立有两根矩形断面。这种设计似乎是一反常态的,通常的圆形柱式会采用独石柱墩。内殿没有用墙封闭,大门设在两根柱墩之间,柱墩和端墙柱之间装有格栅。

胜利神庙建在一座孤立的石灰岩台地上,比四周平地高出70~80米

胜利神庙

由于有雕刻家参与神庙的建设,建筑上自然也少不了雕刻家的心力。神庙所在平台的北、西、南三面的城墙边缘修建了大理石栏墙,高约一米。神庙檐壁的西、南、北三面刻有表现战争场面的浮雕,东立面刻着观战的诸位神祇。表现主题的胜利女神是巨人帕拉斯与冥河神斯提克斯的女儿,她手持棕榈枝、花环,在胜利者头上展翅翱翔。在神庙的西端,建筑师专门为雅典娜的处女祭司设计了一间称为“童贞女之室”的房子。

当时的建筑师由于一专多能,所以能够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胜利神庙的建筑可以看出,卡利克拉特试图融合多立克和爱奥尼两种建筑与雕刻风格,这是一种兼容并蓄的文化观。在这之前,爱奥尼柱式只流行于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较为先进的民主制城邦里,多立克柱式则仅流行于希腊本土的伯罗奔尼撒、意大利和西西里等以纯农业为生的贵族寡头制城邦中。卡利克拉特将这些建筑元素应用在胜利神庙中,加强了雅典作为全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使得这座城市在气势上超过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各城邦。当然,这种建设热情也繁荣了雅典的经济,为雅典的店主、作坊主和工匠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也许,胜利神庙不是雅典卫城中最先建成的建筑,但是它起意最早,影响了后来雅典人持续的建设热情。从这一点来说,卡利克拉特功不可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