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给你一个故事
我在武汉读书的时候,和朋友去过昙华林的一家小店。店里就店主一人,经营着两层的独栋小楼,一层面积不过八平方米,地中海风格,显得小巧别致。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深夜食堂。
大学毕业后,我辞去了刚拿到手的深圳建筑公司的工作,独自来到鼓浪屿创业。创业的项目是服务于鼓浪屿的游客,办行李托运寄存。现在想来,这和创业似乎没什么关系。当时我带着两万多元,租房招工,到了8月就撑不下去了。
为了生存,我想着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试试做深夜食堂,说不定会有一点经济来源。就这样,我做了团购套餐,起初只送外卖。最忙的一个晚上,我送了16份外卖,从海边到山顶,穿隧道、走夜巷,通常到凌晨2点才结束,然后去码头附近的24小时公共厕所接自来水冲澡。
刚开始还被打扫的阿姨赶出来,后来我和她好言解释,她便同意我凌晨以后可以来用水。记得有一次送外卖,半路下起了大暴雨,我全身都湿透了。回来的路上,手里捏着拿到的一百元现金,我觉得特别满足。
时间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深夜食堂的确减轻了我的经济负担。终于在10月,我租了套一室一厨一卫带阁楼的民居,开始做深夜食堂。房子里最初是四面白墙,三个沙发,两个茶几,还有一盏白色日光灯。
经过一个月的摆放布置,那里慢慢有了两张饭桌、一个抄经桌的围合式布局。这个过程是很有意思的,我第一次尝试接电路,灯亮的那一刻,我兴奋得手舞足蹈;我把路边捡的木箱子、小凳子、枯树根变废为宝;我买棉麻布回来,自己缝边角,做成暖帘;自己动手刻鼓浪屿的木版画,印出来倒有点黑白老照片的感觉;我亲手画纸灯笼,给每个角落营造别样的特色;我坐船出岛买油漆涂料,滚墙漆、刷黑板……能想到的点子,我都将其一一实现。
我慢慢发现,这就是生活,我欣赏到了走向目标途中的风景。
我一直相信,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总会有收获。后来在食堂吃饭的客人越来越多,我也结识了很多朋友,听到了很多生动的故事。刚毕业的我,社会经验为零。尽管大家都说社会很复杂,创业太艰难,我仍然笑着尝试。
生活仍在继续,故事也在续写……
这本书的编辑在第一次审稿后告诉我,这本书首稿的时间线很混乱。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毕竟这几年里自己辗转几处,经历了三次创业。于是我突发奇想,手绘了这张图来诠释我与深夜食堂的状态。
线条趋势代表了我的身心状态,线条粗细反映的是我的物质生活水平。你会发现,线条在下降时,出现了断线,它反映的是自我清理的一个过程,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断舍离”。我在2016年夏天打理好四时堂之后,只拎着一个行李箱就离开了鼓浪屿,去北京学习,我把在鼓浪屿积累的所有东西都留在了四时堂。
偶然间,我也惊奇地发现(是在绘制完图之后),2017年一整年,这个线条的趋势与走向都在平均线以下,这也就是我常说的:状态不在线上。
看完这张图,或许你就能理解本书中稍显“混乱”的时间线了。如果阅读时仍不太理解,可以查看每篇文章后的日期,并参照此图中的时间节点。
小野
2018.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