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林如海后事的料理

三 林如海后事的料理

林如海在世时,林家的财产自然不会出现问题,可是在《红楼梦》故事展开后不久,曹雪芹便让林如海死了,因为在他的写作计划中,林黛玉与贾宝玉将在大观园演绎一出缠绵哀艳的爱情悲剧,林如海不死,林黛玉就没理由长期地留居于荣国府。出于这样的创作意图,于是林黛玉便成了个孤儿,而作者未做明确交代的林家财产的去向便成了个谜。所谓谜,那是对读者而言,对造出这个谜的曹雪芹来说,关于谜底他自然应该是有所考虑,而且在叙述故事时,他的考虑常在看似不经意处流露出来。

林如海的去世是在《红楼梦》故事开始后不久的第十四回,这一回的回目就是“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作品的回目都由作者精心拟就,这里将林如海与秦可卿两人的死并列,表明曹雪芹的创作计划中,这两人的去世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可是,秦可卿的死与出丧是作者正笔描绘的大事件,前后用去了三回的篇幅,叙述林如海后事料理的文字相比之下明显少得可怜,但笔墨虽不多,重要性却不亚于前者。先是在第十二回的描写即将结束时,有段文字为林如海之死做了铺垫:

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宝玉大不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仍叫带回来。一应土仪盘缠,不消烦说,自然要妥贴。作速择了日期,贾琏与林黛玉辞别了贾母等,带领仆从,登舟往扬州去了。

因“身染重疾”而要女儿回去,这举动中已隐含林如海有自知将不起的预感,曹雪芹没透露这封信究竟是怎么写的,但贾母读后,却做出了“定要贾琏送他(指黛玉)去”的决定。老太太经历过的事多,安排也俱有深意在焉。作品中再次提到林如海是第十四回,那时林如海已经死了:

凤姐便问:“回来做什么的?”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服带几件去。”

上述这段话里的时间问题曾使许多评论家感到疑惑:贾琏带黛玉回扬州是年底年初的事,秦可卿死时给王熙凤托梦,那时贾琏刚起程不久,所以王熙凤睡前还在与平儿“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昭儿回到贾府时,秦可卿的丧事还未过七七四十九日,最迟也应是四五月间,可是昭儿却报告说“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我们不清楚造成时间不一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也许是因为曹雪芹去世还没来得及做最后的修订。不过,这里出现了一个极为准确的时间值得注意:“九月初三日巳时”,曹雪芹应该是认真考虑过,才会写得如此郑重其事。上一段话中还有一个时间概念“年底”,这是贾琏估算的回荣国府的时间。在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里,贾琏提前回到荣国府,作者还特地做了解释:“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曹雪芹将这几个时间概念都交代得很清楚,因此尽管有些内容他没有明写,但读者却不难由此做推测。在贾琏的计划中,从林如海死到自己回京,所费时间共约四个月,而走大运河从苏州回北京,一个月也足够了,也就是说,大约用三个月的时间料理林如海的后事。后来贾琏提前到京,那是“昼夜兼程”的缘故,省下的只是路上的时间。为何要用这么长的时间料理林如海的后事?那是因为除了办丧事,安置林如海的几房小妾以及遣散林家的管家、仆人外,清点接收林家家产是很繁杂的事项。这时再联系到第十二回中决定谁带黛玉回扬州时,“贾母定要贾琏送他去”这句话,便明白贾母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早已做了预先安排。贾琏与王熙凤夫妇二人在贾母身旁管家,各类事务都很熟悉,王熙凤不宜远行,贾琏就成了接收林家财产最适合的人选,而贾琏回府前“先遣人来报信”说“诸事停妥”,这既是对贾母交派任务的扼要汇报,同时也与后来第七十二回中贾琏那句“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的呼应。不过贾琏对接收林家财产需要较长时间似乎估计不足,故而临时派人回来“叫把大毛服带几件去”。

当然,在讨论贾琏接收林家财产时,有个问题还必须弄清楚,即贾琏的行动是否具有合法性与现实性。从作品的描写来看,贾琏带着黛玉赶至扬州到林如海去世,这之间还有段时间。可以想见,这时林如海对贾琏与黛玉必定会有许多嘱咐与交代,他临终最放不下心的,自然是心爱的女儿今后的生活与归宿,而这必定也和林家财产今后的去向联系在一起。谁都不会怀疑这类交谈的存在,尽管曹雪芹在这方面只字不提。不过,曹雪芹在故事进展过程中的几次描写,却又和林家财产的归宿相关联。他在第二回里就交代明白:“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林如海曾有过一个儿子,但三岁时死了,林家只剩下了个林黛玉,并没有其他什么人可来占有这份家产。曹雪芹对这个问题似乎很重视,后来还再次提到。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里,宝玉为了紫鹃的一句“你妹妹回苏州家去”的玩笑而发病。后来病虽好了,但宝玉对林妹妹是否会回苏州总放心不下。这时,作者安排了个紫鹃向宝玉做解释的情节:

无人时紫鹃在侧,宝玉又拉他的手问道:“你为什么唬我?”紫鹃道:“不过是哄你顽的,你就认真了。”宝玉道:“你说的那样有情有理,如何是顽话。”紫鹃笑道:“那些顽话都是我编的。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族中也都不在苏州住,各省流寓不定。纵有人来接,老太太必不放去的。”

“林家实没了人口,纵有也是极远的”,而且那些关系极远的亲戚还是“各省流寓不定”。由此不难断定,林如海临终时,他除了贾母派来的贾琏之外,并没有其他什么人可以托孤。林如海的财产显然只应归于他唯一的女儿林黛玉,至于那些关系“极远”的亲戚,他们在林家的第二代或第三、四代时经历过分房分家产,并没有资格来染指林黛玉的所有。在林如海临终时,林黛玉正陷于巨大的悲痛之中,而且她还只是个十岁的小女孩,很可能还不懂大人间关于那些繁杂事务的商讨,但林如海、贾琏以及派贾琏来的贾母,都很清楚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对林如海来说,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孩子,只有将黛玉托付给她的外婆才最能让他放心,其实他也没有别的选择。用现在的话来说,今后贾母就是黛玉的监护人,贾琏是接收林家财产的经手人,林如海临终前可托付的人也只有他了。毫无疑问,林如海的巨额遗产,就是经过贾琏的处理而流入了荣国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