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

○小令

〔越调〕小桃红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1]。常记相逢若耶上[2],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3]。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

【注释】

[1]兰舟:又称木兰舟,由木兰树木做成的船,是精致船舶的美称,多用于诗词中。唐人施肩吾《江南怨》:“愁见桥边荇叶新,兰舟枕水楫生尘。”

[2]若耶:溪水的名称,在今浙江绍兴东南,传说西施在此处浣纱。诗词中经常描绘若耶溪边的采莲女,如唐代李白《采莲曲》:“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唐人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3]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东晋陶潜《赠长沙公族祖》:“遥遥三湘,滔滔九江。”《靖节先生集》陶澍集注:“湘水发源会潇水,谓之潇湘;及至洞庭陵子口,会资江,谓之资湘;又北与沅水会于湖中,谓之沅湘。”三湘在古人诗文中,多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一带。如李白《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昔放三湘去,今还万死余。”ft

【评析】

杨果现存〔越调〕《小桃红》共有十一首,此处选三首,都是以江南采莲为背景的情意缠绵、风光旖旎之作,继承了南朝乐府谐音双关的修辞传统,如“丝”即“思”、“莲”即“怜”。

烟水茫茫,月光如烟,人倚在兰舟边曼声清歌。此情此景,与若耶溪上初相逢时何等相似。可惜如今远隔三湘,无法见面,只有仰望碧空长天,无限惆怅。惆怅未了,却被眼前的美人嘲笑:莲花的藕节短短,藕丝绵长,就像郎君的过往,那场相逢虽短暂,相思绵绵到今天。


芡花菱叶满秋塘,《水调》谁家唱[4]?帘卷南楼日初上,采秋香,画船稳去无风浪[5]。为郎偏爱,莲花颜色,留作镜中妆。

【注释】

[4]《水调》:曲调名。唐人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5]秋香:秋天的香花香草,此处结合上下文理解,指水生植物芡、菱、荷等。唐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ft

【评析】

秋天的清晨,池塘里漂浮着芡花、菱叶,莲花依然盛开。采莲的女子乘坐精美的画船,泛舟湖上,波平浪静,她轻盈地采摘着花果。郎君最喜爱莲花,就让它们继续摇曳在湖中吧。“为郎偏爱,莲花颜色,留作镜中妆”,一语双关,既是说湖水如镜,鲜艳的莲花倒映在湖面上,更加美丽;也是说女为悦己者容,临镜梳洗,妆点出粉红娇颜。


采莲湖上棹船回[6],风约湘裙翠[7]。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注释】

[6]棹(zhào):划船工具,与桨相似,此处指划船。宋人苏轼《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7]风约湘裙翠:风儿吹来,拂动着翠绿色的裙子。约:本意是约束,这里指翻卷、皱褶。湘裙:湘地出产的丝绸所做的裙子。ft

【评析】

划着船儿采莲归来,晚风吹拂着柔软的绿裙裾。百无聊赖中弹起琵琶,乐曲哀怨,一声声都是盼望郎君归来。盼了多少时日,眼看着荷花都凋残了,还是没有一点儿消息。再看那成群的水鸟儿,鸳鸯、鹭鸶莫不成双成对,触景生情,更觉寂寞。

这首思妇主题的作品,用风物的变化“芙蓉开尽”暗指年光流逝;用“红鸳白鹭”双飞,反衬人物形单影只,意在言外,遣词造句有蕴藉之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