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一

黄建兴是我指导过的优秀博士之一。在我认识他之前,他已经跟随叶明生教授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受到了严格的学术训练。博士在读期间,他认真刻苦,在英文阅读与写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对于中国宗教历史和社会的理解。毕业后,他继续开展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在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研究领域显示了一定的潜力。

十五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位能够将学界自1990年以来产生的有关“师公”的大量田野调查报告做一个综合研究的人。这正是黄建兴所做的,他几乎研读了海内外所有相关的田野调查报告和历史研究,包括中文和英文的。作者的研究区域非常广,包括台湾、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和贵州等十多个省份,涉及汉族和非汉族族群。他将他所能够看到的材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做了综合的比较分析,探讨了不同法师仪式传统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法服、法器、传度仪式、“专门吉事”(只做红事)等。法师仪式传统的这些特征是如此显著,以至于我们甚至可以将它看成是中国的第五个宗教—“三教”和“巫教”之外的另一个宗教。同时,他还通过细致入微和中肯的论证,显示了该仪式传统与道教的紧密关系。基于此,我们也可以把该传统看成是一支兴起于宋、介于道教和民间信仰之间的桥梁。民间信仰以巫和民间庙宇为基础,自唐前就受到了精英道教的反对。道教一方面极力反对崇尚血祭的民间信仰,另一方面却又通过法师仪式传统吸收民间信仰,同时又超越它。这是中国宗教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和革命。作者为我们清晰描述了一支自宋代产生的结合了民间信仰、密教和精英道教内容的新型道派。应该说,这是道教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作为黄建兴的老师,我感到很骄傲!

劳格文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讲座教授

2017年1月15日于香港

(黄建兴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