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

忆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1〕?急雪乍翻香阁絮〔2〕,轻风吹到膽瓶梅〔3〕,心字已成灰〔4〕

〔笺〕

〔1〕杜甫诗:有待至昏鸦。

〔2〕谢道韫诗:不若柳絮因风舞。晋列女传:王凝之妻,字道韫,谢奕之女也。聪明有才辩,尝内集,俄而雪骤下,叔父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不若柳絮因风舞。安大悦。

〔3〕曾觌点绛唇词:膽瓶高插梅千朵。瓶花谱:膽瓶,为瓶之长颈大腹形如悬瞻者。

〔4〕杨万里诗:送以龙涎心字香。

宿双林禅院〔1〕有感

心灰尽〔2〕,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3〕,似曾相识只〔4〕孤灯,情在不能胜。

〔笺〕

〔1〕禅氏通鉴:傅大士问嵩头陀修道之地,嵩指松山双梼树,即今双林寺也。按松山,在奉天锦县南。

〔2〕李商隐诗:一寸相思一寸灰。庄子: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3〕白居易诗:生别犹怏怏,死别反何如?

〔4〕晏殊浣溪沙词:似曾相识燕归来。

〔校记〕

胡刊万松山房丛书本,不载此阕。

摇落〔1〕后,清吹〔2〕那堪听?淅沥〔3〕暗飘金井叶〔4〕,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5〕荐倾城〔6〕

〔笺〕

〔1〕宋玉悲秋赋:草木摇落而双衰。

〔2〕黄庭坚赋:汹汹乎,如松间之发清吹。记纂渊海:松山多松树,每风雨撼之,若笙簧然。

〔3〕谢惠连雪赋:霰淅沥而先集。李善注:雨雪声。

〔4〕张籍楚宫怨诗:梧桐叶下黄金井。戴延之西征记:太极殿有金井栏,金博山,金轱辘,蛟龙负山于井上。

〔5〕北史李谐传:我薄福,托刘氏为女。

〔6〕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春去也〔1〕,人在画楼东。芳草绿黏天一角〔2〕,落花红沁水三弓〔3〕;好景共谁同?

〔笺〕

〔1〕李后主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

〔2〕王槃词:黏天芳草玉茸茸。史达祖风流子词:乱云天一角。

〔3〕李涉诗:荒园花竹拓三弓。按五尺为一弓。又西域志称一亩为一弓。

咏弦月〔1〕

初八月,半镜〔2〕上青霄,斜倚画栏娇不语〔3〕,暗移梅影〔4〕过红桥〔5〕,裙带北风飘〔6〕

〔笺〕

〔1〕群芳谱:弦,弓弦也,月半之名。望前,月之上半仰,故曰上弦,在初七八时;望后,月之下半覆,故曰下弦,时在廿十三四。

〔2〕梁简文帝诗:月半镜而开河。抱朴子:王生云:月不圆者,月初生及既亏后,视之宜如三寸镜,稍稍转大,不当如破环渐渐满也。

〔3〕韩偓诗:斜倚朱阑久无语。

〔4〕高观国忆秦娥词咏月:澹移梅影。

〔5〕吴琦扬州鼓吹词序:红桥,在城西北二里;崇祯间,形家设以锁水口者。朱阑数丈,连通两岸。而荷香柳色,雕栏曲槛,磷次环绕,绵瓦十余里,春夏之交,繁絃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浔一郡之丽观也。

〔6〕李端拜新月词: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江南好〔1〕,建业〔2〕旧长安〔3〕。紫盖〔4〕忽临双鹢渡〔5〕,翠华〔6〕争拥六龙〔7〕看,雄丽却高寒〔8〕

〔笺〕

〔1〕韦庄菩萨蛮词:人人尽说江南好。

〔2〕本楚金陵邑,秦改曰秣陵,置县。两汉因之。三国孙权建都于此,故曰建业。晋改业为邺。因辟讳,又改曰建康。

〔3〕李白金陵诗:昔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4〕宋书符瑞志:汉地卫士言:黄旗紫盖见于斗牛之间,江东有天子气。

〔5〕赵彦昭诗:六龙齐轸御朝曦,双鹢维舟下绿池。方言注:江东呼船头屋,谓之飞间。鹢,鸟名,贵人船前作青雀,是其像也。

〔6〕上林赋:建翠华之旗。

〔7〕王建诗: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8〕苏轼水调歌头词:高处不胜寒。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1〕,遗踪陌上有铜驼〔2〕;玉树〔3〕夜深歌。

〔笺〕

〔1〕杜甫玉华宫诗:故物独石马。李商隐诗:可要昭陵石马来;汉书注:霍去病塚前有石马。

〔2〕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看汝在荆棘中耳!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三枚,在宫西,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聚少年。

〔3〕李商隐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旧唐志:玉树后庭花,太簇商调也,陈后主所作。其曲云:妖妃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陈书:后主贵妃游宴,使诸贵人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选宫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数,令习而歌之。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大抵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色也。

江南好〔1〕,怀古意谁传?燕子矶〔2〕头红蓼月,乌衣巷〔3〕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

〔笺〕

〔1〕词谱:江南好词,见吴梦窗词。

〔2〕在今江苏观音山上,有石俯瞰大江,形如飞燕,故名。名胜志:自江中望之,如神山;与宏济寺对岸相望,翻江石壁,势欲飞动。

〔3〕谢宏微传:叔父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膽曜,以文义赏会,常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道。六朝事迹:乌衣巷,王导纪瞻宅皆在此。

江南好,虎阜〔1〕晚秋天。山水总归诗格秀〔2〕,笙箫恰称女音圆〔3〕;谁在木兰船〔4〕

〔笺〕

〔1〕越绝书:阖闾塚在闾门外,名虎丘。数万人取土临湖口筑三日,而白虎居其上,故号虎丘。

〔2〕罗与之诗:江南山水秀。

〔3〕秦观西江月词:歌珠滴水清圆。

〔4〕马戴诗:人在木兰舟。任昉述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吴王阖闾植此构宫殿。又七里,有鲁班所刻木兰舟,至今尚存洲中。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1〕。一幅云林高士画〔2〕,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3〕非。

〔笺〕

〔1〕在江苏无锡西门外,源出慧山,古溪极峻隘,梁时浚之,故名。或谓以梁鸿居此而名。

〔2〕倪瓒,元无锡人,号云林,明初召之不起,人称无锡高士。善画山水,初师董源,晚年一变古法,以天真幽淡为宗。饶于资,轻财好学。性好洁,深自韬晦,常独坐扁舟,混迹五湖三湘间。家有清秘阁,藏法书名画古本极多。按此盖指严荪友,荪友官至中允,即告归,性高旷淡,工书画,梁溪人争以倪云林目之,见清史列传严氏本传。

〔3〕列子:黄帝闲居大庭之馆,齐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江南好,水是二泉〔1〕清。味永出山那得浊〔2〕,名高有锡〔3〕更谁争,何必让中泠〔4〕

〔笺〕

〔1〕一统志:慧山泉,在无锡西惠山东侧。陆羽品为天下第二泉。

〔2〕杜甫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3〕古铭云: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类腋:有锡,泰伯始封地。汉曰无锡,新莽改曰有锡。

〔4〕陆游诗:铜瓶愁汲中泠水,不见茶山九十翁。泠一作零,一作棂。盖在江中,盘涡深险,冬日水涸,用汲竿汲之可得。今江岸沙涨,此泉已在沙中。又有南泠,北泠,古称三泠。刘伯芻谓“水之宜茶者,以扬子江南泠水为第一”。今通称中泠为第一,而南泠北泠之名不著矣。

江南好,佳丽〔1〕数维扬〔2〕。自是琼花〔3〕偏得月,那应金粉不兼香〔4〕;谁与话清凉〔5〕

〔笺〕

〔1〕谢脁入朝曲:江南佳丽地。

〔2〕禹贡:淮海维扬州。

〔3〕闻见偶录:扬州后土祠中有琼花一株,宋丞相祁構亭花旁,榜曰:“无双”。谓天下无别株也。

〔4〕李纂玉诗:芙蓉破红金粉香。

〔5〕陶潜诗:清凉素秋节。

江南好,镇江〔1〕古南徐〔2〕。立马江山〔3〕千里目〔4〕,射蛟〔5〕风雨百灵驱〔6〕,北顾更踌躇。

〔笺〕

〔1〕即镇江府城楼,吴孙权筑。

〔2〕晋南渡后,侨置徐州于京口,宋改曰南徐。

〔3〕金主亮诗:立马吴山第一峰。

〔4〕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李白诗:汉武浔阳空射蛟。汉书:武帝元封五年冬,南行巡狩,射蛟自浔阳江中,亲射蛟江中,获之。

〔6〕柳宗元贺雨表:圣谟广运,驱百灵以从风。

江南好,一片妙高云〔1〕。砚北峰峦米外史〔2〕,屏间楼阁李将军〔3〕,金碧〔4〕矗斜曛。

〔笺〕

〔1〕佛经:杂宝合成,故曰妙;高出诸峰,故曰高。

〔2〕米芾,宋襄阳人,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尝寓居苏,故宋史讹为吴人。为文奇特,妙为翰墨,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累官礼部员外郎,知襄阳军,世称米南宫。画史:宋米芾善山水,自成一家,子友仁,能传家学,所作山水,草草而不失真意,绤称其画派,为米家山。陆放翁避暑漫钞:李后主买一研山,径长才逾尺,前耸卅六峰,大犹手指,中凿为研;及江南国破,为米芾所得。米归襄阳,将卜宅,苏仲恭以甘露寺下古基易之。

〔3〕张彦远名画记:李思训,宗室也,官左武卫将军。画山水树石,笔格逑劲,湍濑潺湲,云霞飘渺,时人谓之大李将军。子昭道,官太子中舍,世称小李将军。画笺:李思训画金碧山水,为一家法。其子昭道,变父之势,妙又过之,时人谓之大李将军,小李将军。至五代蜀人李升,工画著色山水,亦呼为小李将军。

〔4〕苏轼诗:双阙眩金碧。

江南好,何处异京华〔1〕?香散翠帘〔2〕多在水,绿残红叶胜于花〔3〕,无事避风沙〔4〕

〔笺〕

〔1〕南史:荡清京华。注:京师也;以其为文物荟萃之区,故曰京华。

〔2〕许浑诗:翠帘凝晚香。

〔3〕杜牧诗:驱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旧唐书裴行俭传:高宗命行俭册送波斯王,仍为安抚大食使。路径莫贺延碛前,风沙晦冥,导者益迷。行俭命下营,虔诚致祭,令告将吏,泉水非遥。俄而云收风静,数百步水草甚丰。

江南好,唱得虎头词〔1〕。一片冷香唯有梦〔2〕,十分清瘦〔3〕更无诗〔4〕,标格早梅知〔5〕

〔笺〕

〔1〕顾恺之,字长康,晋无锡人。博学有才气,尝为恒温,殷仲堪参军。谢安深器重之。画人不点睛,曰:“传神正在阿堵中”。时称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小字虎头,人称顾虎头。按指顾贞观,先生送沈尔焕诗“因君寄虎头”句下,自注时梁汾在苕上。

〔2〕弹指词中句。高似孙梅诗:一夜冷香清入梦。

〔3〕弹指词中句。孔尚任牡丹亭:十分清瘦怯秋寒。

〔4〕杜甫诗:知今苦思缘诗瘦。

〔5〕段克己梅诗:别来几度东风换,标格于今还有无?周邦彦咏梅词:总不似照水一枝消瘦。

江南忆,鸾辂〔1〕此经过。一掬胭脂〔2〕沈碧甃〔3〕,四围亭壁〔4〕幛红罗,消息暑风多。

〔笺〕

〔1〕礼月令:孟春之月,……乘鸾路,驾苍龙。注:鸾路,有虞氏之车;有鸾和之节,而饰以青,取其名耳。亦作鹭辂。

〔2〕古今注:西方土人以染红,中国人谓之红蓝。以染粉为妇人面色,名燕麦粉。按朱彝尊有绮罗香咏玉兰词:依然玉树陈宫,胭脂肯涴井中水!系用胭脂井故事,此处概亦同之。南畿志:景阳井在台城内,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投其中,以避隋兵。旧传阑有石脉,以帛拭之,作胭脂痕,名胭脂井。

〔3〕李胄冰井赋:壁甃熒熒。

〔4〕韩愈渚亭诗:若教安四壁,面面看芙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