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下去的智慧

忍下去的智慧

【曾国藩语录】

“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

【曾国藩轶事】

曾国藩初到长沙办团练的时候,按照朝廷的原旨只是让他至省城帮办湖南“团练”事务。团练并非正规部队,其职守也只是“帮办”,归根结底是帮着省里维持地方治安,关键之时要率领团练守卫地方。但是由于曾国藩为了实现像他给皇帝上的奏折中所说的那样要“成一劲旅”,即实质上的正规军的目标,以及他对大清王朝的耿耿忠心,乃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便做出了很多干预地方“公事”的蛮干之举。

发生的一件重要事情是曾国藩越权干预绿营兵。

按照清朝常例,绿营兵由总督统辖,由各省提督统带,负责训练等事务。团练大臣只能管辖团勇,对地方绿营军营务更无权过问,可曾国藩却通过塔齐布对湖南绿营军加以干涉。于是,便引起湖南绿营骄将惰兵的反对。长沙协副将清德早对曾国藩干预绿营不满,于是便利用部队的懒惰情绪,拒绝听从曾国藩的命令,不再参加与团练的会操,也不再听曾国藩的训话。随即发生了绿营兵冲击曾国藩公馆的事。

事后,长沙城里的各级官吏皆言曾国藩干预绿营兵务是自取其辱。曾国藩知道长沙再无自己的立足之地,于1853年9月自动离开长沙,移驻衡州。

本来地方团练大臣们的地位就很尴尬,他们既不是地方大吏,又不是钦差大臣,只是辅佐地方组织地主武装,协同维护地方秩序,这个举措是清政府的应急手段,而曾国藩却一味蛮干,以钦差大臣自居,到处自以为是,因此曾国藩初办团练困难重重,如果继续留在长沙,显然已是十分不利,他自己已明确地感到居人之室、借人之军难以立足,必须发奋练成自己的一支军队才有成功的本钱。于是决定离开长沙,到衡州独辟山林。

关于曾国藩移师衡州,在他1853年10月写给他的老师吴文镕的信中也详细谈到此事,其中一部分是这样说的:

在训练乡勇的时候,我常常与塔齐布等将领谈及驻守在长沙城内的八旗兵也可加以操练,四五月间八旗兵与乡勇联合操练,阵营整齐,纪律严明,因此时常给予一些小小的赏赐以示鼓励,并想通过这种方法,使兵勇养成为国家、为君长献身的气概,以惩戒奸滑懒惰、飞扬跋扈的恶习。因为塔将勤劳奋发,我因此十分器重他,而清副将本来就不被湖南百姓所拥护,而且贪图逸乐、碌碌无为,我因此十分厌恶他。从此,清副将对塔将心怀不满,且恨之入骨。六月初,提军来到省城长沙,清副将便在提军面前诬陷塔将,千方百计想煽起提军对塔将的不满。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文武不和、兵勇不睦的局面。我认为如今这种黑白颠倒的状况,大大违背了民心,于是为保护塔将,弹劾了清副将。恰巧张亮基中丞为保护塔将也在这时写了弹劾清副将的奏状,真可谓是不谋而合。

七月十三日,乡勇在试枪的时候,误伤一提标长夫。标长的兵卒于是打出旗帜,吹起号角,荷枪实弹来到城外操练场,伺机寻乡勇开仗。因为该乡勇是湘乡人,长夫是常德人,为了避嫌,我只将该乡勇推至城墙上,责罚二百军棍,而那长夫则不予治罪,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严格要求自己的部下,来使别人信服。八月初四,永顺兵与展肋因赌博的缘故,又执旗吹号,下城开仗。我认为,如果部队经常发生内讧,告示刚刚贴出去,却发生了初六夜之变乱,他们毁坏馆室,杀伤门卫。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如果将实际情况奏明圣上,自己身为地方官吏,不但不能为国家消弭大乱,反而以琐碎的小事亵渎圣上的视听,心里实在有些不安,如果隐忍不报,大事化小,那么平日镇慑匪徒的威严将会损于一旦,那些不法之辈就会肆行无忌,正因此我左右矛盾、进退两难,所以抽身转移,匆匆忙忙开始了衡州之行。因为我在今年二月的奏折中,曾经向圣上奏明,衡、永、郴、桂匪徒极多,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前往衡州驻扎数月。

后来,曾国藩终于在衡州实现了自己练成一支“劲旅”的愿望。一个“挺”字最终让曾国藩成就了大业。

【智慧解读】

在做人和做官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曾国藩抱定不改初衷的“挺”字精神,将其作为创业的基本原则,赢得了忠臣的美誉;在许多具体的战术和策略上,曾国藩则表现出充分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保证了处世的圆满和全面,从另一个角度又保证了他能够坚持挺下去。

人不怕跌倒,就怕一跌不起,这也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所在。在这个世界上,最不值得同情的人就是被失败打垮的人,一个否定自己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去肯定?自我放弃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因为他们的内心一直被自轻自贱的毒蛇噬咬,不仅丢失了心灵的新鲜血液,而且丧失了拼搏的勇气,更可悲的是,他们的心中已经被注入了厌世和绝望的毒液,乃至原本健康的心灵逐渐枯萎……

其实人生就像在爬山,一路上总是坎坷不断,跌倒了便爬起来,这才能登上山顶。跌倒了就趴着,这就是懦夫。如果你放弃了站起来的机会,就那样萎靡地坐在地上,不会有人去搀扶你。相反,你只会招来别人的鄙夷和唾弃。要知道,如果你愿意趴着,别人是拉你不起的,即便是拉起来,你早晚还会趴下去。

有句话说得好——“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跌倒了,爬起来,就不会失败,坚持下去,才会成功。不要因为命运的怪诞而俯首听命于它,任凭它的摆布。等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就会发觉,命运只有一半在上帝的手里,而另一半则由自己掌握,一个人一生的全部就在于:运用手里所拥有的去获取上帝所掌握的。人的努力越超常,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获得的就越丰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