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惊世出场 黯然谢幕

貂蝉:惊世出场 黯然谢幕

作为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貂蝉能够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不能不让人惊叹文学作品的巨大魅力与影响力。

貂蝉这个绝色女子真正步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廊,应是始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千百年来,史学界对于历史上究竟有无貂蝉其人,一直探佚寻踪,争论不休。然而,貂蝉这个形象已成为中国人文历史中一个特定的文化符号,生机勃勃地存在于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正史、野史,还是文学、戏曲,貂蝉其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给后人留下了无穷魅力与无限遐想。

汉末宫廷风云骤起,江山飘摇。拥兵自重的董卓引兵抵京后,为了独揽大权,飞扬跋扈的他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献帝,自任相国,并且一不做,二不休,命人入宫弑君:鸠杀少帝、太后,绞死唐妃。董卓入朝后,只手遮天,玩弄权术,“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协众,睚眦之隙必扳,人不自保。”同时,他还放纵手下兵士四处劫掠,残暴百姓。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杀人如芥草之残忍不仁,可从如下故事情节中可窥一斑:

一日,卓出横门,百官皆送,卓留宴。适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到,卓即命于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慄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又一日,卓于省台大会百官,列坐两行。酒至数巡,吕布径入,向卓耳边言不数句,卓笑曰:“原来如此!”命吕布于筵上揪司空张温下堂。百官失色。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卓笑曰:“诸公勿惊。张温结连袁术,欲图害我,因使人寄书来,错下在吾儿奉先处。故斩之。公等无故,不必惊畏。”众官唯唯而散。

董卓以残忍手段虐杀降卒,以莫须有罪名处死大臣,震撼朝野,人人自危。“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千里草,十日卜,合起来就是董卓的姓名。当时,长安民间广泛传唱的这首童谣,深刻地表达了东汉民众对董卓的极度痛恨,咒其早死。而他的义子吕布,擅长骑射,神勇无双,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美称,亦是一个助纣为虐的名利之徒,为了功名富贵而砍下他的义父、荆州刺史丁原的首级,投奔了董卓,又拜为义父。这个三姓家奴与董卓联手朝政之后,沆瀣一气,滥施淫威,威慑臣民。故百姓有倒悬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朝野上下对董卓无不千夫所指,深恶痛绝,欲除之而后快,或兴兵讨伐,或设计诛杀,皆无果而终。

在这个虎狼相逐、群雄争霸的乱世,司徒王允府中的歌伎貂蝉在汉天下的政治舞台上闪亮登场了。地位相当于朝廷宰相的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将貂蝉先许嫁于吕布,后献于董卓,以此离间这对皆为好色之徒的强权父子,达到以吕布之手取董卓项上人头之目的。

没有名列正史的貂蝉究竟何许人也?晋代陈寿编写的《三国志·吕布传》有一记载是:

卓常使布守中阁,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董卓的这个侍婢显然不是貂蝉,或者说历史上根本没有貂蝉。而罗贯中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并铺陈开来,塑造了貂蝉这个人物形象,演绎了一出惊天动地的美人计。这样的情节安排,即使小说有了起承转折的看点,又使吕布诛杀董卓具有了合理的逻辑性。这就是一个小说家的权利。

罗贯中的妙笔虚构,使得扑朔迷离的遥远历史趣味盎然。《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是司徒王允自幼选入府中的歌伎,王允一直以亲女待之。为了报答王允的养育之恩,除暴绝恶,重扶社稷,貂蝉受命实施“连环计”,甘愿“死于万刃之下。”果然,她勇担剪除巨奸、匡扶汉室之重任,并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改变了东汉政局的走向。

传说中的貂蝉既有闭月之容貌,又有过人之胆略。貂蝉午夜焚香拜月,月宫嫦娥自愧不如,隐入云中。其“闭月”之说由此而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没有写入貂蝉拜月这个传说,但是对于年方二八的貂蝉,罗贯中有诗赞之曰:

原是昭阳宫里人,惊鸿宛转掌中身,只疑飞过洞庭春。按彻梁州莲步稳,好花风袅一枝新,画堂香暖不胜春。

意犹未尽的罗贯中又诗曰:

红牙催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送目,不知谁是楚襄王。

貂蝉色艺俱佳,跃然纸上。难怪吕布一见而钟情,董卓亦惊叹:“真神仙中人也!”

舞台的帷幕既已拉开,且看貂蝉如何表演。一个深明大义的二八佳人,以弱柳之躯闯入龙潭虎穴,既与董卓投怀送抱,曲意逢迎,又对吕布秋波送情,含情脉脉。一来二去之间,貂蝉不露声色、环环相扣地依计行事,而董卓父子不知不觉地中了圈套,心存芥蒂,已然不睦。

凤仪亭的一出情感大戏,是貂蝉“连环计”的精彩之作,以“天衣无缝、炉火纯青”这八个字来形容她的演技,当是恰如其分。貂蝉与吕布私会于凤仪亭,泣告吕布:“此身已污,不得复事英雄;愿死于君前,以明妾志!”欲跳荷花池自尽,吕布一把抱住,相拥而泣,立誓明志。

董卓回府寻见,貂蝉与吕布正搂在一起卿卿我我,便怒不可遏,掷戟刺布,吕布仓皇脱逃。后董卓依李儒计言,欲赐貂蝉于吕布。面对残暴乖戾的董卓,貂蝉又一次展现了她天才般的表演才能。她又惊且哭曰:“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欲拔剑自刎。董卓自是夺剑相抱。

正是貂蝉两度寻死觅活的表演绝技,巧妙地离间了董卓与吕布的密切关系而反目成仇,其过程可谓惊心动魄,稍有不慎便将满盘皆输。通过凤仪亭这场风波,董卓对于调戏他爱妾的义子吕布失去了最后的信任,而吕布对于董卓也满怀夺妻之恨。没过多久,手执方天画戟的吕布一戟刺透了董卓的咽喉,如愿以偿地把貂蝉揽入了怀中。

红粉佳人,只手逆天。后人谓之“人中杰”“女中英”。曾以著作《中国历代演义》而名世的蔡东藩对貂蝉如是评价:“司徒王允累谋无成,乃遣一无拳无勇之貂蝉,以声色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红英雄真可畏哉。”

董卓既已诛戮,群雄逐鹿,狼烟四起,三国之争自此揭开了序幕。

此时的貂蝉却已黯然谢幕。我们只能从吕布东征西战的背后依稀看到貂蝉的身影。令人纳闷的是,在吕布每况愈下的境遇中,那个在“连环计”中谋略过人的貂蝉,却是一无所为,甚至目光短浅,如同一个乡村妇人。在《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我们看到,下邳鏖战时,吕布已被曹军围困,手下将计突围,貂蝉却说:“将军与妾做主,勿轻身自出。”吕布便坚守不出,与妻妾饮酒解闷。以吕布虎之勇,无人能敌,千军万马中亦能杀出重围,可叹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惊若天人的貂蝉使得他迟疑不决,最终被缚而殒命于白门楼,其后貂蝉神秘失踪,不见形迹。

罗贯中给予貂蝉如此结局,向为后人所诟语,谓其败笔。因而,貂蝉的前身后事,在各种版本的纷纭演绎中,终成传奇。无论是惨死,还是善终,貂蝉在世人的视野中从来没有消失过。据传,白门楼吕布殒命之后,貂蝉被俘,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貂蝉与刘备。关羽唯恐红颜祸水害了义兄,手执青龙偃月刀,欲月下斩貂蝉。然而貂蝉的美艳绝伦,令关羽不忍下手。犹豫之间,青龙偃月刀落地,砸在了月影下的貂蝉人形上,貂蝉随即倒地而亡,应了貂蝉“生于露,死于影”的民间传说。又传,曹操献貂蝉与关羽,欲使美人计扰乱刘备军心。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忠义关公因而敬重貂蝉,亲自护送貂蝉出逃,当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派兵抓捕,貂蝉毅然扑剑自戕。

惊世出场,黯然谢幕。惊鸿一瞥,已成永恒。

读书导航